“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

秦一统六国的尊敬和瞻仰。可以说,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秦一统六国是历史的必然,并且将统一的伟业归功于先秦时期最为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似乎变法前后的秦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变法使秦国立马脱胎换骨,成为东方六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了功利高效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秦国打造了一批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细节,秦国吞并六国发生在战国末期秦始皇亲政后的十年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并且秦国统一后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等大规模

农民起义,可见秦国对六国的征服实为“囫囵吞枣”,并不具有普遍性。

事实上,秦国崛起也是一件历时百年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了“商鞅变法”的制度改革,也包括了“西举巴蜀,南并汉中”的国力增长。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一·含金量不足的“早期征服”

秦国在秦惠文王“西举巴蜀,北收要害之郡”——即秦并义渠、巴、蜀以前,虽然称霸一方,但仍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东面受到晋国及“三晋”的压制,南面受到楚国、巴、蜀的威胁,北部也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兼之国内风俗混杂,矛盾重重,可谓内外交困

1.秦国的诞生

秦人最初出身低贱,据说只是为周王室牧马的马夫,后因平王东迁时护驾有功,被赐予“公爵”头衔,并被周王室开了一张“岐雍之地”的“空头支票”。由于当时陕西地区被强大的“西戎”所占据,秦人只能通过武力征服,才能勉强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获封后历时百年,秦人凭借武勇继承了西周被“

犬戎”占领的土地,因此秦国早期仅仅占有渭水流域及相对贫瘠的“西戎”地区。虽然秦军在多次对外战争中表现出众,被东方国家称为“虎狼之师”,但是归根结底,仍摆脱不了“俗杂戎狄”的民族内核,使得秦国早期的征服是基于保障“渭水流域”的安全进行的防御性行为,影响了春秋乃至战国初年秦国的政治外交策略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2.秦穆公——“扩地千里,虚有其功”

虽然秦国在先天条件上不如晋、齐坐拥当时最重要的物产区——黄土高原齐鲁大地,论领土范围也远不如南方的楚国。但在几代秦君的努力下,秦国对西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没有后顾之忧后,西方边陲的秦国也能够插手部分中原事务。其中的第一个高峰,莫过于春秋时期唯一一位被称为霸主的秦穆公时期。

但纵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做出了“广地益国,东服疆晋,西霸戎夷”的成就,也仅仅只是以“歧雍之地

”为中心,占领了大片贫瘠的“西戎之地”,甚至连相对富庶“河西之地”也屡屡易手于晋国。可以说,秦国所谓“扩地千里”、“为西方诸侯之伯”的成就,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含金量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二·“西举巴蜀,南并汉中”——“战胜于国力”

1.巴蜀之地——地广人稀农业重镇

秦国早期的征服虽然巩固了秦国在渭水流域的统治,但是并没有给秦国吞并六国绝对实力,直到秦国派司马错“伐蜀并巴”,控制了巴蜀地区后,秦国吞并六国的趋势才真正确定下来。

巴蜀之地,在自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上都具有令所有国家垂涎三尺的资本。巴蜀地区囊括了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属于中国受到东南季风影响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西部边缘。在巴蜀地区,夏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给四川盆地营造了十分宽泛种植业条件,包括水稻在内的高产粮食作物都能在巴蜀地区生长成熟,兼之四川盆地地形特殊,土地肥料聚集于盆地中央的平原,更加促进了巴蜀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

除了粮食产量上的先天优势,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还是一块开发甚浅的“蛮荒之地”,地广人稀,开发度不足。由于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拦,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栈道设立以前,巴蜀地区内外人流量极小

,外界人口难以进入,使得此地粮产供大于求,成为了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2.“南并汉中”——“得蜀则得楚”

如果说秦国吞并巴蜀主要是在经济层面获取优势,那么攻占汉中则是出于地理、军事的角度考虑。首先,汉中地处关中与巴蜀的

西面通道,是四川盆地周围唯一一条相对平坦的通道,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在战国时期,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秦国在攻灭巴蜀前惧于楚国势力,不敢贸然染指,只能从栈道进蜀。

司马错攻灭巴蜀后,秦国认为“蜀既属”,于是“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最终夺取了连接汉中和巴蜀的汉中地区。得到此区域后,秦国“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为秦国夺取江汉的“黔中郡”、“巫郡”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拉大了秦与六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3.秦国夺取巴蜀汉中的影响

最终,秦灭巴蜀、并汉中,不仅使此地的粮产成为了农民的口粮秦国统治者军粮,地理上的险要更是为秦国攻击楚国的“江汉地区”铺平了道路。对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而言,四川盆地可以说一块“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的“聚宝盆”。此外,秦国通过控制陕西四川汉中地区,顺利连接了中国第二级阶梯上两个最重要的战略重镇,居高临下地扫除了六国地障碍。

可以说,获取巴蜀之地,秦国不仅能够缓解渭河流域“今王地小民贫”——地狭人多、战略纵深不足、粮产不足的劣势,而且能进一步深化商鞅变法中“重农展”的法家思想,确定了秦国在政治、经济甚至地理

上对六国的绝对优势。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三·秦楚于巴蜀、江汉地区地争夺

巴蜀虽然为秦所灭,但并非其他诸侯国都没有意识到巴蜀地区的重要性。其中,与秦国冲突最为剧烈的莫过于楚国。

1.秦楚——从合作到对立

虽然秦楚在战国中后期几乎水火不容,但两国早期的关系其实相对融洽。在春秋时期,楚武王不满周王室对出身“子爵”的楚国无礼,于是僭越王位,率先开始吞并周边的小诸侯国,开启了天下战端。但在楚国向北扩张的时候,遇到了在北方崛起的强国——齐国晋国的强力阻拦。

最初,楚国势大,秦国由于与晋国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结“秦晋之好”,遂帮助晋齐对抗楚国。但在晋文公去世之后,秦晋联盟迅速瓦解,秦晋之间爆发了“崤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导致秦国转而向楚国寻求结盟,双方相互联姻,著名的芈八子、宣太后就是楚人出身,甚至在

吴国东进几乎灭亡楚国的关头,秦国派军协助楚国宗室复位,可见两国关系之密切。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2.秦楚对立,关于巴蜀之地的争端

在战国初年,秦楚之间关系由于“三晋”的威胁而十分紧密,楚国凭借春秋时期国力的积累,始终保持着南方大国的地位。“

三晋”由于魏武侯时期对赵国立储的干预,逐渐反目成仇,甚至在魏国宗室争夺君位时,赵韩出兵干涉,导致了“三晋”的反目成仇。

三晋”反目后,秦楚对魏韩用兵日益顺利,史称“天下莫不患秦楚之强”,随着共同敌人的削弱,秦楚之间也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摩擦和矛盾,其中冲突最为剧烈的就是关于巴蜀地区归属的问题。

但双方对于巴蜀重要性的认知上,秦国统治者远远胜于相对昏聩的楚国统治者。秦国统治者早早将攻占巴蜀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以达到“富民缮兵”的目的,通过金牛赚栈道、司马错伐蜀等步骤逐步完成了对巴蜀之地的占领。

相较之下,楚国除了楚威王相当清醒的认识到“秦有举巴蜀之心”,并为此夙夜忧叹

,继位的楚宣王和楚怀王则对此不以为意,直到秦国占据巴蜀汉中,对楚国的黔中郡、巫郡造成了实质威胁后,才开始与秦国争夺此地。并且,为了达到控制巴蜀与楚地的交界——”商於六百里地“,不惜与盟国齐国断交,甚至在五国合纵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楚怀王时期楚国的全面溃败。至此,“楚虽有富大之名而虚其实”,楚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对抗的能力。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可以说,巴蜀之地的归属,决定了秦楚两个泱泱大国百年的命运。

3.秦入江汉与“亡秦必楚”

战国末年,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击溃了东方在军事实力上唯一能与秦一争长短的赵国,加速了统一的道路,灭亡韩赵后,秦国开始南下侵楚,将楚国从原先的统治重心——江汉地区逼迫至江淮地区,最终吞并楚国。

但是,由于秦国统一虽是定势,过程仍然过于仓促,加之六国遗民普遍东迁,尤其是楚国王室东迁为秦末农民起义保留了实力。最终,楚人在自发的起义下彻底灭亡了秦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成谶。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四·结论

秦国吞并巴蜀地区,对侵略六国,尤其是打败楚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内政方面,吞并巴蜀汉中则对商鞅变法的推行与深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正是秦举巴蜀,南并汉中,为秦国在六国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秦始皇统一步伐过于仓促,没有有效控制新划入的郡县,最终酿成了秦帝国的夭折。

“秦有举巴蜀之心”:“巴蜀”之地有多重要?为何能令楚威王忧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