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新能源大勢已成

作者/ 楊國豐

作為石油的替代選項之一,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最初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油價。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持續下降,新能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當前的趨勢看,新能源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替代作用越來越明顯。所以,低油價雖然在短期內對新能源有一定衝擊,但已無法對其產生實質性影響。

一句話,人們對投資新能源的興趣已經不需要高油價來維繫

形成低油價競爭力

雖然新能源對石油的替代不再需要以高油價為前提,但作為有競爭關係的兩種能源來源,經濟性是影響其應用的重要方面。在當前這種油比可樂便宜的市場形勢下,短期內新能源的發展還是面臨一定壓力的。

一方面,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是近十年來累計向新能源領域投資最大的國家,約佔全球累計投資總量的3/4,其他在新能源領域投資較大的也基本上都是石油消費和進口較多或能源轉型壓力較大的國家;過低的油價必將影響新能源替代的經濟性,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這些國家能源轉型的積極性,從而造成短期內對新能源的需求量下降或增速放緩。另一方面,雖然新能源技術和成本較之前有了大幅進步,一些優質新能源項目的成本已經與傳統化石能源相當甚至低於後者,但多數新能源項目的發展還需要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世界經濟或多或少面臨著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政府在財政上可能會面臨比以往更大的壓力,從而導致對新能源的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縮水或加速退出,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低油價在短期內對新能源替代經濟性和需求有一定影響,但全球新能源產業早已今非昔比,完全具備在低油價環境下與傳統能源競爭並謀求自己一席之地的能力。

「观察」新能源大势已成

對比2000年以來全球新能源領域投資與油價的關係可以發現,前期的新能源投資與油價有著較好的正相關性,即油價上漲時新能源領域投資增長明顯,油價下跌時新能源領域投資隨著下滑。轉折出現在2014年,此後的幾年間,雖然油價幾經漲跌,但每年的新能源投資都基本穩定在了3000億美元左右,與全球油氣上游領域的投資相差無幾,顯示新能源投資幾乎不再與油價變化相關。

此外,從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年,全球範圍內投運的生物質發電、地熱發電、水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大型地面光伏等項目的加權平準發電成本在0.05~0.36美元/千瓦時之間,G20的化石能源發電加權平準發電成本範圍在0.05~0.17美元/千瓦時之間,主要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成本已經低於或接近化石能源發電成本。在成本變化方面,除水電、地熱發電成本有所上升以外,其他發電技術的成本自2010年以來都有明顯下降。其中,光伏成本下降了70%以上,主要得益於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高、競標上網逐步取代固定價上網補貼和開發項目的規模化。

油企加大新能源投資

低油價意味著石油上游項目進入高風險、低收益階段,會推動石油公司投資多元化。石油勘探開發素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隨著油價暴跌,石油上游項目高風險依舊,但高回報不再,加之環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勘探開發已不再是石油公司投資的首選。

以道達爾為例,其近年來極力推崇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投資組合。道達爾公佈的2019年報顯示,在去年油氣價格整體同比下降約20%的環境下,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僅小幅下降了4%左右。其中,最亮眼的是綜合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板塊(iGRP),產生了約40億美元現金流,同比大幅增加80%。道達爾還計劃將2020年投資中的1/3以上投向iGRP板塊。目標是到2035年,將天然氣和新能源業務在公司能源生產結構中的佔比分別提高至60%和20%。殼牌、BP、埃克森美孚等其他石油巨頭也都在近兩年加大了對電力和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當前的低油價反而有利於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和石油雖然主要是替代和被替代關係,但二者並非水火不容。在2014年至今的低油價週期,因地制宜降低成本的新能源技術應用到油氣勘探開發中,成為石油公司提質增效,應對低油價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7年,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提高採收率項目在阿曼投入使用。該項目很好地利用了油田所在地的沙漠氣候特徵,利用太陽能代替天然氣加熱制蒸汽來提高稠油採收率,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了80%,桶油生產成本降低了20%~30%。

201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Belridge油田也開始計劃類似項目。2018年,埃克森美孚公司與一家從事新能源業務的公司簽署了為期12年的電力採購協議,將從後者的Permian Solar太陽能項目和Sage Draw Wind風能項目分別購買250兆瓦電力,用於前者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二疊紀盆地的生產作業。這是目前石油公司簽訂的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購買協議。這種通過太陽能和風能聯合互補發電用於油田生產的做法史無前例,可能成為陸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個案例。雖然雙方都未透露這項協議的經濟價值,但結合埃克森美孚一向謹慎的投資作風及其發言人事後關於“公司經常會評估確保競爭性成本機會”的表態來看,此舉對埃克森美孚的上游降本增效是有積極作用的。

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新能源已是能源行業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無論油價高低都不會改變。

「观察」新能源大势已成

一方面,《巴黎氣候協議》給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設定了方向和目標,新能源是其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無論油價高低,消費石油造成的環境影響都不會改變,消費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由此產生的能源安全問題也會一直客觀存在。發展新能源有助於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和改善國家能源安全,如法國通過大力發展核能有效降低了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新能源是未來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傑里米·裡夫金將新能源和通信技術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麥肯錫列出的12項決定未來20年發展的技術中有3項涉及能源領域,分別是可再生能源技術、儲能技術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新能源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此外,新能源產業也屬於實體制造業,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不亞於其他行業。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與同樣規模的傳統化石能源行業相比,新能源行業可以帶來多15%~30%的投資,單位發電量創造的就業崗位是傳統火力發電企業的兩倍。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分析認為,在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推動下,新能源產業將引領未來全球能源領域投資和效益增長。到2050年,低油價和新能源快速發展將迫使傳統能源行業減少約10萬億美元投資,但相應地將有約19萬億美元投向新能源和提高能效領域,同時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約0.8%。

「观察」新能源大势已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