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李清照詩詞中窺探其情感生活(5)

李清照與趙明誠新婚甜蜜的日子才剛開始,就因為當時朝廷的局勢改變而受牽連被迫與丈夫分離。趙明誠因在汴京做官只能居住在京城,而李清照則被迫回到原籍山東投奔父母,夫妻兩地分居。此期間李清照的詩詞大多為表達思念與感懷時事。

父親李格非因當時朝廷政治局面改變,而受到朝廷貶斥,公公趙挺之卻也正是因此反而受到重用,幾次升遷,更於1105年即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第五年官至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也就是當時的宰相。前文有提到李清照曾為父親李格非的事情向公公上詩“何況人間父子情”,請求公公援助。但趙挺之處在當時朝局的權利中心,作為新政推行領袖,不可能率先破壞自己一力推行的新政去幫助敵對黨派的親家。

同年,趙明誠也官拜鴻臚少卿,即相當於現在外交部副部長,趙明誠的兩個兄長同樣也官居高位。此時丈夫一家人在官場都是炙手可熱,反現自己父親的處境。李清照當時內心一定倍受煎熬。據記載,李清照又有詩上趙挺之,後人只能看到其中一句,“炙手可熱心可寒”。從這句詩中,可以讀出李清照對自己家族因黨禍株連而得不到夫家援助的感慨。意思是說,你們官做得越大,我的內心就越痛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李清照詩詞中窺探其情感生活(5)

那李清照會因此而責怪趙明誠嗎,小夫妻倆本來濃烈的愛情會因此而生出嫌隙嗎?從李清照當時所留下來的詩詞看,她並未在這件事情上對趙明誠有所怨憤。畢竟此事的源頭並非趙明蘭誠或者公公趙挺之造成,而後來的局勢發展也並非夫家能左右,這一切都是政治,由當時朝局所致。儘管李清照寫詩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但卻沒有影響她與趙明誠的感情。由此可見,李清照的個性直爽,豁達,是非觀強烈,並且寧折不彎。她可以直接上詩向公公趙挺之表達自己的痛苦,卻也能在詩詞中表達對趙明誠濃烈的愛情。

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李清照詩詞中窺探其情感生活(5)

紅潤如凝脂的梅花苞終於慢慢地綻放出鮮嫩的梅蕊。南邊枝頭的花苞是否都開放了?那些還沒有綻放的花苞裡,不知道醞釀著多麼濃郁的芬芳,但它含苞待放的樣子卻那麼精神飽滿。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我卻容顏憔悴地坐在窗下,因為心情愁悶,連外面的欄干也無意靠過去。要是有人想就賞此美景並小酌幾杯就趕緊來吧,不然明天要是起風了,梅落了,就無景可賞了。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梅詞。上闋寫梅,用擬人的手法將梅花寫活。而下闋則由景著人,感嘆自己當時愁苦的心情,並暗喻朝局動盪,命運多舛。前文說到李清照當時因政治原因不能與丈夫同居京城,被迫與父母一起回到山東老家。但是當時朝廷對舊黨派人士的打擊卻也額鬆動的時候,局勢不那麼緊張時,李清照便回到汴京與丈夫團聚。一旦朝局風頭變緊,她又只能離開,因此便有此詞中這一感慨。今日不知明日事,故不要辜負當下。

可見當時李清照的命運完全不能由自己控制,連與趙明誠的夫妻感情也受到朝局形勢左右。在此情此景下,心情如何能不煩悶愁苦。但即便是在如此逆境中,李清照仍能沒有隻顧自怨自艾,反而生出把握當下時光不要虛度的心境,確實讓人不由得不佩服。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李清照詩詞中窺探其情感生活(5)

看門前草青青就知道春天已經到長門宮,江邊的梅花才綻開少許,並沒有開均勻。取出籠中的碧雲茶團碾開煮上,煮開的茶末像玉一樣晶瑩。還未完全從清晨做的好夢中清醒,就著茶杯飲一口,驚破了整杯的碧綠春意。

重重宮門掩映在層層花影中,淡淡月光透過稀疏的簾幕照進來,多麼好的黃昏。這兩年已經三次辜負春光了,此度歸來,一定要用心品味今春的美好。

這首詞讀來是不是比前面幾首明顯要愉悅,詞句中飽含希望。因為此時朝廷大赦天下,23歲的李清照被赦免,回到汴京。而父親李格非也被重新啟用。與丈夫趙明誠在經過差不多五年的分分合合的生活後,終於團聚,生活迴歸正常。確實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所以整首詞讀來完全可以體會出作者歡愉的心情,並且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那麼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生活磨難就此結束了嗎?他們夫妻的日子是否就從此歲月靜好了呢?請看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