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李清照诗词中窥探其情感生活(5)

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甜蜜的日子才刚开始,就因为当时朝廷的局势改变而受牵连被迫与丈夫分离。赵明诚因在汴京做官只能居住在京城,而李清照则被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夫妻两地分居。此期间李清照的诗词大多为表达思念与感怀时事。

父亲李格非因当时朝廷政治局面改变,而受到朝廷贬斥,公公赵挺之却也正是因此反而受到重用,几次升迁,更于1105年即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第五年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就是当时的宰相。前文有提到李清照曾为父亲李格非的事情向公公上诗“何况人间父子情”,请求公公援助。但赵挺之处在当时朝局的权利中心,作为新政推行领袖,不可能率先破坏自己一力推行的新政去帮助敌对党派的亲家。

同年,赵明诚也官拜鸿胪少卿,即相当于现在外交部副部长,赵明诚的两个兄长同样也官居高位。此时丈夫一家人在官场都是炙手可热,反现自己父亲的处境。李清照当时内心一定倍受煎熬。据记载,李清照又有诗上赵挺之,后人只能看到其中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从这句诗中,可以读出李清照对自己家族因党祸株连而得不到夫家援助的感慨。意思是说,你们官做得越大,我的内心就越痛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李清照诗词中窥探其情感生活(5)

那李清照会因此而责怪赵明诚吗,小夫妻俩本来浓烈的爱情会因此而生出嫌隙吗?从李清照当时所留下来的诗词看,她并未在这件事情上对赵明诚有所怨愤。毕竟此事的源头并非赵明兰诚或者公公赵挺之造成,而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并非夫家能左右,这一切都是政治,由当时朝局所致。尽管李清照写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但却没有影响她与赵明诚的感情。由此可见,李清照的个性直爽,豁达,是非观强烈,并且宁折不弯。她可以直接上诗向公公赵挺之表达自己的痛苦,却也能在诗词中表达对赵明诚浓烈的爱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李清照诗词中窥探其情感生活(5)

红润如凝脂的梅花苞终于慢慢地绽放出鲜嫩的梅蕊。南边枝头的花苞是否都开放了?那些还没有绽放的花苞里,不知道酝酿着多么浓郁的芬芳,但它含苞待放的样子却那么精神饱满。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却容颜憔悴地坐在窗下,因为心情愁闷,连外面的栏干也无意靠过去。要是有人想就赏此美景并小酌几杯就赶紧来吧,不然明天要是起风了,梅落了,就无景可赏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上阕写梅,用拟人的手法将梅花写活。而下阕则由景着人,感叹自己当时愁苦的心情,并暗喻朝局动荡,命运多舛。前文说到李清照当时因政治原因不能与丈夫同居京城,被迫与父母一起回到山东老家。但是当时朝廷对旧党派人士的打击却也额松动的时候,局势不那么紧张时,李清照便回到汴京与丈夫团聚。一旦朝局风头变紧,她又只能离开,因此便有此词中这一感慨。今日不知明日事,故不要辜负当下。

可见当时李清照的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控制,连与赵明诚的夫妻感情也受到朝局形势左右。在此情此景下,心情如何能不烦闷愁苦。但即便是在如此逆境中,李清照仍能没有只顾自怨自艾,反而生出把握当下时光不要虚度的心境,确实让人不由得不佩服。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李清照诗词中窥探其情感生活(5)

看门前草青青就知道春天已经到长门宫,江边的梅花才绽开少许,并没有开均匀。取出笼中的碧云茶团碾开煮上,煮开的茶末像玉一样晶莹。还未完全从清晨做的好梦中清醒,就着茶杯饮一口,惊破了整杯的碧绿春意。

重重宫门掩映在层层花影中,淡淡月光透过稀疏的帘幕照进来,多么好的黄昏。这两年已经三次辜负春光了,此度归来,一定要用心品味今春的美好。

这首词读来是不是比前面几首明显要愉悦,词句中饱含希望。因为此时朝廷大赦天下,23岁的李清照被赦免,回到汴京。而父亲李格非也被重新启用。与丈夫赵明诚在经过差不多五年的分分合合的生活后,终于团聚,生活回归正常。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所以整首词读来完全可以体会出作者欢愉的心情,并且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那么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磨难就此结束了吗?他们夫妻的日子是否就从此岁月静好了呢?请看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