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风立船头

陷入爱的激流,让李清照卓而不群,才情汪沛,但同时,也让这位中国第一女词人的生命轨迹呈现出一道哀婉的曲线。

生于书香门第,蒙荫良好的家教和浓重的文化熏陶,让李清照从少女时代起就显露出迥异于其它显宦千金的才情。在姹紫嫣红的后花园里,在悠来荡去的秋千架上,李清照娥眉如黛,粉靥如花,飞扬出一串串婉约灵动的怀春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絳唇》)“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在抚琴弄筝的闲愁中,待字闺中的李清照期待着心中的如意郎君,憧憬着美好的爱情。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风立船头

显然,在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是令人羡慕的。共同出身名门的成长背景,让李清照和赵明诚在文化修养上可以心意相通,而偏好金石碑帖的赵明诚,又在某种程度上激发着李清照的创作灵感。当时的赵明诚一出太学,便出任鸿胪少卿,这样的官职自然衣食无忧,于是这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便将所有余钱全部用来购买金石书画,古玩碑帖。据说每当购得一幅上好的书画或是一件精致的器物,夫妻二人都要把玩良久,摩挲再三,他们常常以一根蜡烛为限,在跳动的烛光中共同记录这些藏品的质地、工艺,并认真查勘出其中的瑕疵,当蜡烛燃尽,二人方双双就寝。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生活充满着色彩,甚至连喝一杯茶都情趣盎然。李清照博闻强记,每天晚饭后,便和赵明诚来到厅堂,先沏上一壶香茶,然后随便就家中的文史典籍抛出一题,看谁能最先说出答案在哪本书哪一卷甚至哪一行,谁便可以喝上一杯茶。这是怎样的神仙眷侣啊!当闪烁的烛光照亮他们幸福的脸庞,当"斗茶"的笑声在归来堂快乐地升起,高雅的情趣已经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紧紧地粘合在一起。“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对镜贴花黄的李清照,在爱情的潮水中激荡着自己的才思,更沉醉在爱与被爱的幸福之中。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风立船头

然而,这份宁静的幸福,最终被金兵南下的铁蹄叩得粉碎。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将徽钦二帝远掳北国,北宋灭亡,五月,康王在建康匆匆继位,南宋开始。由于李清照和赵明诚家居山东,正处于沦陷区,夫妻二人和所有“北人”一样,被迫南渡。他们将多年辛苦收集的金石碑帖经过一番整理,在装满整整十五车后,便一路疾行奔赴建康。然而,就在二人到达建康不久,新朝廷便任命赵明诚为湖州知州,由于时间紧急,赵明诚来不及带上家眷,便匆匆赴任。李清照不会想到,赵明诚此去,会和自己阴阳两隔。就在赵明诚启程赴任不久,李清照便接到了丈夫的来信,信中说他中暑染疾,大限将至。李清照连忙赶到赵明诚任所,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这位相敬如宾亦夫亦友的亲密爱人。当纷飞的纸钱弥盖李清照的素服和泪眼,那些秉烛夜话的情景,那些竞才斗茶的往事都已成为痛苦的回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未感到孤独的李清照,第一次感到才情与爱情都没有回应的孤独。

长伴孤灯,身拥冷衾,李清照在伤逝中憔悴着自己的青春,而随之而来的打击令这位太守遗孀更加寒冷。就在赵明诚死后不久,有人造谣称赵明诚曾和金人暗通款曲,献给金人一个金壶,当这个谣言传到皇帝的耳中,刚刚死去的赵明诚便落了个投敌叛国的嫌疑。为了洗清九泉之下丈夫的不白之冤,李清照以自己的羸弱之身开始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奔走。由于金兵一路狂追,高宗和一班文武大臣如丧家之犬,不断地变化着"行在"(皇帝蒙尘在外时所在之地)。就在金兵的铁蹄腾踏黄尘的同时,李清照的绣襦也沾满了晨露和汗水,而当可怜的宋高宗被金兵追到海上,李清照也不得不两度雇船出海。在历经两年多的奔波之后,这个弱女子终于在杭州通过一位在朝中任职的朋友的帮助,澄清了事实,使亡夫的冤屈得以昭雪。“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迎着狂涛巨浪,忧心如焚的李清照艰难地倚在船头,岁月的风刀霜剑在这位执着的女人脸上刻下印痕,而她却始终目光如炬,从未想过一丝放弃。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风立船头

如果说不辞劳苦的申冤之路见证了李清照的情深意笃,那么续写赵明诚未竟的《金石录》这部鸿篇巨制则更让后世的知音伉俪肃然起敬。绍兴二年春,就在丈夫平反昭雪,万物复苏之时,李清照开始挥洒自己的才华和心血,专心致志地整理完成凝聚了她和丈夫大半生心血的《金石录》,尽管由于连年兵燹,李清照和赵明诚倾囊收藏的金石碑帖已散失殆尽,但这部未完成的《金石录》却已经成为他们琴瑟和鸣的珍贵见证。依旧是一豆青灯,依旧是一杯酽茶,而彼时的李清照已经在端庄秀气的蝇头小楷中寻找爱人的影子。历经数月的呕心沥血,当厚达三十卷的《金石录》平铺书案,当饱含深情的《金石录后序》落满了这位中国第一才女的斑斑泪痕,李清照,已经用一部厚重的传世之作将自己的爱情化为永恒!

在李清照清丽婉约的词风中行走,我们可以感受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灵动,能够领悟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绪,正是这些细腻的文字,构成了宋词中一道别具异彩的风景。据说李清照有一孙姓友人,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膝下无子的李清照曾有意将毕生所学传之于她,但这个小女孩却脱口道:“才藻非女子事也。”令李清照失意很久。回望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不知淹没了多少女子的才华,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李清照的才情不仅在男性统治的文字世界一枝独秀,成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更让一个执着女人的凄美爱情有了一串带泪的轨迹和诗意的注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