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紫砂壺,中國漢族特色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下面介紹一下怎樣鑑別紫砂壺:

一、以價格為參考:

人們都是紫砂壺珍貴,但是最普通的紫砂壺也不過上千元,所以人們買紫砂壺的時候都以千元為參考點,上萬多塊的紫砂壺並不是假泥,而是在紫砂純度上差一些,另外,宜興紫砂泥其實是綠泥、紅泥、紫泥的總成,紅泥做成的紫砂壺價值也就十萬元左右了。所以,通常幾萬元左右的紫砂壺都是作為家用或者高檔餐館使用,而不是收藏之用。具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其價值肯定不能是幾萬元,而是以百萬元或千萬元為單位的。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價格只是一個參考,是鑑別紫砂壺好壞的一個參考,可以說如果一個紫砂壺價格20000元,你就不必考慮其收藏價值了,你只需要鑑別他是不是紫砂做成的了。

二、從材質上鑑別:

紫砂壺因為其材質聞名,所以鑑別紫砂壺主要看其材質。宜興紫砂泥主要是由粘土、石英、雲母構成,富含鐵元素。這些礦物質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是並不光滑(與瓷器和釉質的區別);而觸感粗糙的紫砂壺要麼是假泥,要麼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問題,你都應當謹慎購買。

三、看紫砂壺形狀:

市面上紫砂壺粗略分為兩種,一種是量產的紫砂壺,這種壺成本低、材質差,基本上一百塊就能買到,鑑別這種紫砂壺最好的方法就是問老闆有沒有一樣的壺,如果老闆拿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壺,並且在印花、形狀上都分毫不差,那說明他們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名貴紫砂壺形狀必須是唯一的,只有相似的壺,沒有一模一樣的壺。從專業一點的角度上看形狀的話,要看紫砂壺壺口與壺嘴的高度是否平行、看壺的轉折點是否圓滑、各部分比例是否協調、從壺嘴出來的水是否成柱狀。

紫砂壺的收藏價值之一就是作者 ,不過我們一般人購買紫砂壺是無法知曉紫砂壺的落款真假,只能在確定落款為真的情況下再去選擇作者,一般收藏家比較追捧的作者如下圖所示: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五、從密度上衡量:

紫砂壺密度較大,也就是說你用手掂量,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想要從輕重上判斷紫砂壺的優劣必須經常把玩優質的紫砂壺,掌握其輕重感。

六、從顏色上鑑別:

紫砂壺由於其加工程序和構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比如白泥可以使得紫砂壺變白;本山綠泥加入氧化鈷就變成了綠色;生百泥加入紅泥就呈現出紅色。從顏色上選擇紫砂壺要慎重,一般上好的紫砂壺都是顏色單調而不是花裡胡哨;顏色沉重而不鮮豔,鮮豔的色調往往是加入了氧化金屬,有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市場上的紫砂壺千姿百態,各有特點,有的宣稱是大師名作,價格高達百萬,有的則稱泥料、做工好,最貴的也就幾十萬元,由此不少紫砂藏友會有這樣的疑惑:紫砂價格差別懸殊原因何在?難道只要是大師的作品價格就一定會高的離譜,甚至比普通藝師的高出百餘倍?針對為什麼紫砂價格相差懸殊,記者專門採訪了業內人士古建舟。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紫砂價格相差懸殊的原因分析

在一般人眼中,同樣外形的紫砂壺有的價格幾千元,有的幾萬甚至上百萬元,這很難理解。古建舟介紹,決定紫砂壺價格的因素主要是時代、泥料和工藝。時代上,比如清宮的紫砂壺,凝聚著歷史,多是大師的精品,價格自然不菲,拍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不足為奇。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對於現代紫砂壺而言,撇開工藝不說,材質也很重要。紫砂已經是一種稀缺資源了,幾千元的紫砂壺可以肯定地說,要麼用的原料是砂鍋泥等低檔泥料,它的顏色油亮,呆板。要麼用的是摻了化工原料的泥料,茶壺有異味,茶葉入壺,泡一小時後,茶水變色。古建舟介紹,真正的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是產於宜興丁蜀鎮的紫砂泥,其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好的紫砂壺越擦越潤。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怎樣看紫砂壺的工藝?

紫砂壺的藝術價值在於你去把玩它,能夠與心靈相通,獲得一種平和的愉悅。這緣於它的工藝,不同的制壺大師總是賦予作品獨特的氣韻與靈魂。

對於初涉紫砂的藏友而言,鑑賞的基本原則是作品是否精良。比如,壺嘴與壺身的連接是否渾然一體,壺把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順勢。轉動壺蓋,口蓋摩擦聲音柔和,壺口邊沿薄厚一致,沿內表面上下齊整,等等。當然,把玩久了,就得鑑賞紫砂壺蘊含的神韻。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如何鑑別古代名家的紫砂作品?

紫砂是易碎品,隨著時間的流失,真正能流傳下來的名家珍品其實並不多,但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一些所謂顧景舟、時大彬等名家的作品,這其中大部分作品為贗品。


紫砂壺鑑別方法?一壺一世界,一茶一乾坤

(清·陳鳴遠款蠶桑壺)

鑑別古代名家作品其實並不難,你可以從紫砂壺的造型和胎質,以及工藝風格是否相符等角度去判斷。例如,清代早期的紫砂壺造型多為自然形和幾何形。明朝,紫砂壺的胎質較粗,而到清中期,紫砂的胎骨堅緻,色澤溫潤。

另外,由於生產的朝代不同,紫砂的工藝痕跡也非常明顯。例如,明中期的紫砂壺多為手工製作,因而壺的內壁上往往留有指紋痕跡。到了明晚期,由於藉助了木質模具,紫紫砂壺內壁的指紋就非常少見了,但會出現一些削刮的痕跡。清代,一般採用打泥片的形式製作紫砂壺,因而紫砂壺的胎壁厚薄十分均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