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綠泥類

綠泥屬粉砂質泥岩,是以礦料外觀呈色命名的一個大類。也稱“本山綠泥”。所謂“本山”實指黃龍山,所有產自黃龍山的礦料都可以稱作“本山”礦料。

綠泥礦料呈緻密塊狀結構,易酥開但不溶於水,含礦量較少。一礦於礦層石英岩板(俗稱龍骨、黃石岩層等)下部貼層。還有少部分是紫泥泥層中間或紫泥與其他泥層之間的一層夾脂(也稱綿頭),是以泥中泥的形式產出,其出產量更為稀少,例如梨皮泥等。這兩種以不同礦層形式產出的綠泥,在泥料質性上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巖板下部貼層產出的綠泥,其顆粒比含量較大,對燒成溫度要求較高,一般需在1200〜1230℃之間燒成,有的甚至要達到1250℃左右。此類綠泥燒結後器表平整挺括,收縮及變形率較小,胎質相對比較疏鬆,保溫與透氣性能極好。若燒成溫度不夠,製品使用後會產生“吐黑”、“隱裂紋”甚至開裂等現象。以夾脂形式產出的綠泥,泥質一般較嫩,泥料顆粒比含量相對較小,可塑性能較好。其耐火度相對較低,燒成後的胎質比較堅結,表面一般會呈現出細膩光潤的梨皮狀效果,但收縮、變形率相對較大。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綠泥礦料由於石英含量高,並經覆蓋層長期壓實結成堅硬半堅硬的頁岩,故礦料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澤,屬於一種完全解理礦物。因含鐵量較少,且以鐵離子為主,故礦料基本呈綠色調。綠泥礦料因氧化鋁成分含量較高,大部分礦料本身顏色又較淺,在與空氣長時間的接觸過程中,表面極易氧化產生變色現象。

綠泥礦料外觀質地一般比較純正均勻,含有少量白色雲母碎片。在正常氣氛中燒成後,除少量顆粒質點的變化外,基本呈現氧化鐵晶體的純正黃色調。因綠泥礦料產出量較少,同時大件綠泥作品不易燒製,因此綠泥大多是作為紫砂坯體表面的粉飾使用,或是和紫泥、紅泥等配合後作為調配泥使用,僅有少部分作品用純綠泥製作。

綠泥礦料的種類很多,根據開採礦區及礦層的區別,綠泥具有多種不同的外觀特徵及燒成效果。

梨皮泥

產於天青泥層的貼層,以泥中泥的形式存在。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綠色緻密塊狀,較軟易碎。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粘性較大,對製作工藝要求較高,燒成溫度範圍較窄,因泥性較重,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70〜1180℃左右,收縮率8.5%左右。燒成後呈梨凍色,胎質呈梨皮狀,表面有透而不炫的細緻瑩潔感,色澤效果極細膩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4%左右。燒成後呈淺黃綠色,胎質細密平整,色澤純正光潤。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是四號礦井綠泥類中的主要品種。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10〜124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微透綠,胎質細密平整,色澤純正光潤。燒成溫度越高,越顯青綠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紅麻子綠泥

在礦層中偶然出現,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因含有較多紅色麻點狀,故被採礦人員形象地稱呼為“紅麻子”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略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20〜1250℃左右,收縮率4.5%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胎質中黑砂質點密佈,器表光潔瑩潤,色澤效果極為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紅色、暗紅色的斑點、斑紋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10〜1240℃左右,收縮率3%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胎質純正細密,表面隱現出細小的紅色顆粒,色澤效果比較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紫紅色的斑點、斑紋狀。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20〜124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胎質比較堅結光潤,梨皮狀的表面黑色和紫紅色顆粒隱現,色澤效果比較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芝麻綠泥)

產於四號礦井水平約-52米處。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淺黑色的雲霧狀斑紋。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極多,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經一定的高溫,表面易起凸出的細小雜點。一般燒成1180-1200℃左右,收縮率5.5%左右。燒成後呈微闇淺黃色,胎質細密光潤,色澤效果十分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含有較多的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紅色的花斑狀。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10〜1240℃左右,收縮率3%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胎質細密平整,但表面略顯乾澀,外觀色澤純度稍差。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10〜123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微透綠,胎質純正細密,光潔明潤。燒成溫度越高,越顯青綠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白色雲母碎片相對略多。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10〜123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微透綠,表面砂質細密,平整光潤。燒成溫度越高,越顯青綠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狀,部分礦料中有暗紫紅色雲霧狀。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20〜1240℃左右,收縮率7%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胎質呈梨皮狀,砂質細密明潤,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經一定的高溫燒成後,呈淡青綠色;經一定溫度的弱還原氣氛燒成後呈淺鵝黃色,胎質中的紫紅色和黑色顆粒也更清晰。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綠泥(中層)

產於上圖礦料泥層下部,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粘,製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範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80〜119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淺黃色,質地比較堅潔,色澤細膩光潤。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中層綠泥(芝麻綠泥)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礦料外觀呈微暗青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含有略多的微細白色雲母碎片,斷面略呈粗砂狀。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80〜120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微暗黃色,胎質細密平整,但表面略顯乾澀,外觀色澤純度略差。隨燒成溫度的升高逐漸泛青黑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綠泥(中層)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比較堅硬,礦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變色現象,表面有鏽色及鏽片狀。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10〜122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淺灰黃至淺灰綠色調,胎質略顯乾澀,外觀色澤純度略差。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礦料外觀呈淡綠、淡灰綠色軟質緻密團塊狀結構,質地呈細膩不均勻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鐵紅色染色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較粘,泥性較重,燒成溫度範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70〜1180℃左右,收縮率7.5%左右。燒成後呈淡青白色,胎質呈粗梨皮狀,質地堅潔明潤,色澤純正。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產於上右圖礦料下部泥層。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片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7%左右。燒成後呈淺黃綠色,胎質中顆粒隱現,呈梨皮狀,質地堅潔明潤,色澤純正。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礦料外觀呈微暗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含有較多的白色雲母碎片,斷面略呈粗砂狀。部分礦料中夾有暗鐵紅色的鏽片狀。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胎質顆粒質感較強,但外觀色調略顯單一,色澤純度略差。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狀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發黃現象。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20〜124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亮黃色微透綠,胎質細密溫潤,呈細梨皮狀的表面,泛出點點黑色顆粒,色澤純正光潔。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綠泥(淺表層)

產於嫩紫泥泥層的夾層,有時上部貼層為碎石層。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鏽色、鏽片狀及灰白色的網紋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80〜1200℃左右,收縮率6.5%左右。燒成後呈淺黃色微透綠,胎質比較堅結,呈微梨皮狀的表面顆粒隱現,色澤純正溫潤。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綠泥(淺表層)

礦料外觀呈淡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表面有較多鏽色(燒成後會對胎質呈色帶來略泛紅的現象)。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20〜124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黃色微透紅,砂質細密,色澤比較純正。經一定的高溫呈淺青黃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產於嫩紫泥泥層下部,通常只有數釐米厚,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表面有鏽色。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粘,製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範圍一般,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8%左右。燒成後呈淡青黃色,胎質堅結光潤,呈細梨皮狀的表面,泛出點點黑色顆粒,色澤效果比較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降坡綠泥

修建黃龍山休閒廣場時產出。礦料外觀呈青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表面有與降坡紅泥貼層而形成的紫紅色斑紋狀,燒成後會對胎質呈色帶來略泛紅的現象。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80〜1220℃左右,收縮率5%左右。不同溫度燒成後呈黃色、暗黃、暗青黃等色調。胎質顆粒質感較好,但表面比較乾澀,外觀色調也略顯灰暗單一。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降坡綠泥(芝麻綠泥)

產於寶山工業園下部礦層。礦料外觀呈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及與下部降坡紅泥貼層而形成的紫紅色斑紋狀,斷面略呈粗砂狀。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00〜122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黃色微泛青綠,胎質顆粒質感較強,肌理粗而不糙,色澤純正溫潤。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產於寶山礦區早期暗宕中。礦料外觀呈淺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鏽色及少量紫紅色的斑點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00〜124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亮黃色,胎質顆粒質感較強,色澤純正溫潤。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礦料外觀呈淡青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表面有鏽色。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微暗黃色,胎質顆粒質感較好,但外觀色調略顯單一,表面的黑砂質點也略顯雜亂。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芝麻綠泥)

礦料外觀呈灰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及白色蠟質狀,斷面略呈粗砂狀。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5.5%左右。燒成後呈淺黃色微泛青綠,胎質顆粒質感極強,但表面比較乾澀,外觀潤澤度略差。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芝麻綠泥)

礦料外觀呈暗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狀,斷面略呈粗砂狀。因燒成後胎質中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80〜1200℃左右,收縮率4%左右。燒成後的呈色在綠泥類中屬於比較特殊,與通常的呈黃色調不同,而是呈現微暗紅黃色調。胎質顆粒質感較強,但表面略顯乾澀,外觀潤澤度略差。經一定的高溫呈褐紅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產於左圖礦料泥層的下部。呈暗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鏽色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發黃現象,斷面略呈粗砂狀。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80〜1200℃左右,收縮率5.5%左右。燒成後的呈色在綠泥類中屬於比較特殊,與通常的呈黃色調不同,而是呈現淺棕紅色調。胎質中顆粒隱現,表面砂質細密溫潤,色澤效果比較豐富。經一定的高溫呈褐棕紅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礦料外觀呈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淺墨色的條狀紋理及少量淺紫紅色的斑紋狀。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190〜121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胎質細密溫潤,但外觀色調略顯單一,表面黑砂質點也略顯雜亂。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鏽色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發黃現象。部分礦料中有紫紅色斑點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00〜123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表面細密平整,胎質中微細紅色砂點隱現,色澤效果比較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礦料外觀呈青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紫紅色的條紋、花斑狀,表面有鏽色及暗紅色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窄。溫度較高時,胎質易發生變形、玻璃相增多等缺陷。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收縮率7%左右。燒成後呈棕黃色調,胎質細密油潤,質地堅結。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寶山礦區綠泥

礦料外觀呈淺青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少量紫紅色的斑紋狀及鏽色狀,斷面略呈粗砂狀。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00〜1230℃左右,收縮率4%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胎質細密平整,但外觀色調略顯單一,表面黑砂質點也略顯雜亂。經一定高溫呈棕黃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青龍山甲泥礦綠泥

產於紅棕泥上部泥層。礦料外觀呈淺灰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礦料上有淺灰黃色薄片狀。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00〜123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色澤比較純正,胎質顆粒質感較好,但表面略顯乾澀。隨溫度的升高逐漸泛青綠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墨綠泥

墨綠泥主要產於寶山礦區紅泥、綠泥泥層的下部,一般泥層較厚,呈多品種的成層結構。也有少量品種會呈薄層狀產於其他礦區泥層之間。因礦料外觀呈多種深淺的墨綠色調,故習慣稱為“墨綠泥”。各種礦料因礦層位置及上下泥層的差異,外觀特徵及燒成效果等也各有差別。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四號礦井墨綠泥

礦料外觀呈微墨綠色緻密塊狀,比較堅硬。部分礦料中有細小的紅色斑點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20〜1230℃左右,收縮率6%左右。燒成後呈米黃色,胎質呈梨皮狀,質地比較堅潔明潤,色澤純正。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中層墨綠泥(芝麻綠泥)

產於臺西村露天礦,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灰墨綠色緻密塊狀,比較堅硬,含有略多的微細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暗紫紅色和墨色的斑點、花斑狀,表面有鏽色。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時略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00〜1220℃左右,收縮率3%左右。燒成後呈淡黃色,胎質純正溫潤,色澤效果比較豐富。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臺西礦區墨綠泥(淺表層)

產於綠泥泥層下部。礦料外觀呈灰墨綠色緻密塊狀,斷面呈暗黃綠色,略堅硬。礦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變色現象。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10〜1230℃左右,收縮率5%左右。燒成後呈黃色,胎質顆粒質感較強,呈色比較純正,但表面略顯乾澀。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青龍山甲泥礦墨綠泥(芝麻綠泥)

產於混夾泥層的夾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灰墨綠色緻密塊狀,略堅硬,表面有黑色狀。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時較酥,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一般。一般燒成1210〜1240℃左右,收縮率4%左右。燒成後呈淺黃色微透綠,胎質顆粒隱現,表面光潔脂潤,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燒成溫度越高,越顯青綠色調。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礦料外觀呈深墨綠色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表面有黑色狀、白色臘質狀及鐵紅色鏽片狀。因燒成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較明顯,故習慣稱為“芝麻綠泥”。熟泥可塑性較差,成型時易酥開、斷裂,製作時帶有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210〜1230℃左右,收縮率4.5%左右。燒成後呈淺黃色,外觀呈色較好,但胎質中砂質顆粒比較雜亂,表面也比較乾澀。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紫砂:“綠泥類”礦料種類圖文說明(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