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文|邬斯大人 阅读用时3分钟


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甲午战争失败的消息很快传来,紫禁城里的王公贵族再也坐不住了。

整个大清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事实,在光绪、慈禧等清朝领导人看来,天朝上国绝不会被一直俯视中华的倭国小邦打败,这应该只是谣传。

再三确认之后,才发现这是事实,北洋海军不仅全军覆没,辽东及朝鲜半岛的陆战,清军也败的惨不忍睹。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舰队败的居然如此窝囊,这简直是巨大的耻辱。

多数人都低估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北洋舰队的官兵和武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算不上一流。威海卫陷落、旅顺陷落,形势岌岌可危 ,面对日本猛烈的攻势,清政府担心京津不保,所以加快了对日求和事宜。

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在驱逐清朝前两批求和使团后,向清政府再次提出和谈的要求,而全权代表则是恭亲王或李鸿章。

得知日本的要求后,慈禧火速召李鸿章进京议事,并命他作为全权代表处理对日和谈事宜 ,其实,慈禧仔细一想,这事确实没有比李鸿章合适的人了。

作为大清文华殿大学士、集北洋通商大臣和直隶总督于一身的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确有和外国人谈判的丰富经验,他也足够聪明,懂得权衡利弊,更深知政府的底线所在。然而此去日本,注定要背上卖国贼的骂名,但他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比起身后非议和指责,如何将损失降至最低才是他此次和谈优先该考虑的。

启程之前,李鸿章又再次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均无结果,李鸿章深知向日割地已成定局,于是就割地一事上奏皇帝,最终取得了割地授权。

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1895年3月,李鸿章以清政府全权大臣的名义,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展开和谈。

日本的和谈条件非常苛刻,赔款、割地、开辟通商口岸、驻军几乎一样不少,伊藤博文其实已经知道了清朝的软肋,所以即使李鸿章据理力争,想尽一切办法,日方也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其实和谈之初,日本国内反对议和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狂热的好战分子都希望日本继续对中国的战争。

三轮谈判之后,李鸿章身心俱疲,所以暂时回到接引寺住所准备休息,然而路上突然冒出的日本激进分子小山丰太郎一枪击中了李鸿章的左眼,眼前一花,李鸿章疼痛难忍,应声倒地。

李鸿章遇袭之事被曝后,舆论哗然,世界多国对日纷纷予以谴责,日本政府也因此事名誉扫地、大为恼火,为了避免俄、法、德借机干涉辽东事务,日本政府一方面亲遣医生和护士对李鸿章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李鸿章也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

李鸿章被枪击一事造成了日本在和谈上的被动,日本将其原先确定的三亿两战争赔款缩减至两亿,通商口岸也有原来的七处降至四处。然而事实是除了此次外交风波 ,还有西方国家的干预,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才迫使日本在与清朝的何谈中做出一点让步。

日本深知和谈久拖不利,所以在此后的第五、第六轮谈判中,加快了和谈的节奏。伊藤博文通过破获清政府往来电报等渠道已完全掌握了清政府决意回避谈判破裂局面的底线,所以即使李鸿章苦苦哀求降低勒索,他也没有做丝毫让步。

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1895年四月,经过六轮谈判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马关春帆楼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和约内容如下: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虽然清政府减少了一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但其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无疑让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大大加速,也直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俄法德三国干辽 ,让中国又为赎辽多付了三千万两白银。

甲午战败,李鸿章赴日求和,一颗子弹,让中国少赔白银一亿两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西方列强在此事后也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趁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对清政府一顿威逼利诱,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中国俨然已经成为西方列强分食的肥肉。

李鸿章赴日谈判既没能拯救中国,也差点葬身于此,他注定要因为卖国条约成为民族历史的罪人,然而即使换作他人,面对如此腐朽没落的国家、面对如此耻辱的局面,谁又有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呢?

弱国无外交,国际社会,贫穷弱小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被欺负,唯有国家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