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教育思想(上篇)

盧梭的教育思想(上篇)

佔梭是18世紀達國自要思想運動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過教育代表作《愛彌兒》,提出了以人的自由發展和自然教育為基礎的、培養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其在教育史上的顯赫地位。

一、性善論與感覺論

1、性善論


在人的天性方面,盧校推崇性善論。他認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兩種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愛心和憐憫心。憐憫心可以使人的自愛心擴大到愛他人、愛人類,教育應順從這種天性。盧梭特別強調“良心”的作用。他認為“良心”也是自然天賦,其作用不僅是指導人們判斷善惡,而且還能指引人棄惡從善。不過“良心”雖人人有,但由於世間的喧囂繁雜,“良心”難以起作用。要使“良心”起作用,最好的辦法是讓兒童離開烏七八糟的城市社會,去接近自然的農村生活。

盧梭的教育思想(上篇)

2、感覺論

盧梭不僅認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靈中存在著認識世界的巨大能量.人生來就具有學習能力。 盧梭承認感覺是知識的來源。他認為所有一切都是通過人的感官而進入人的頭腦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種感情的理解,正是有了這種感性的理解做基礎,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理性認識事物的前提是感官的成熟,所以要加強兒童的感官訓練。

二、自然教育理論及其影響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義

盧梭的教育思想(上篇)

自然教育理論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體,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歸於自然”。”(1)善良的天性存在於純潔的自然狀態中,教育要順應人的自然本性。(2)兒童受到自然的教育、人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方面的影響。應該以自然教育為中心,使事物教育和人為教育服從於自然教育。只有這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並趨於自然的目標,才能使兒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3)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即發揮兒童在自身成長中的主動性,主張“消極教育”。所謂“消極教育”,指成人不干預、不灌輸、不壓制,並讓兒童遵循自然率性發展。如果以成人的偏見加以干涉,結果只會破壞自然的法則,從根本.上毀壞兒童。教師的作用只是要防範不良環境的影響。2.自然教育的培養目標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調和發達、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 相對於專制國家的公民來說,自然人就是獨立自主、自由平等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極高的人。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則(1)正確看待兒童,這是自然教育的-個必要前提;(2)給兒童以充分的自由,進行“消極教育".即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3)具體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徵,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盧梭的教育思想(上篇)

4.自然教育的實施

根據年齡階段的分期盧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教育。第一階段,嬰兒期(0~2歲), 主要進行體育。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育。因為健康的體魄是智慧的基礎,是兒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條件。第二階段,兒童期(2~12歲),又稱“理性的睡眠期”。這一時期主要進行感官教育和身體發育。在教育方法上,應該用“自然後果法”,即讓兒童經受由於自己的過失而招致的後果,從而自知糾正錯誤行為。第三階段,青年期(12~15歲),主要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在智育上,盧梭主張選擇有用且能增進人的聰明才智的知識。在智育方法上,主張讓兒童主動地學習。盧梭重視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在各種勞動中,最看重手工勞動。第四階段,青春期(15~20歲),主要進行道德教育。盧梭認為在培養了兒童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後.就要進而培養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斷能力以及堅強的道德意志。道德教育應從發展人的自愛自利開始,把“愛”作為道德的中心內容。

5.自然教育的影響盧梭的教育思想高度尊重兒童的天性,倡導的是自然主義和兒童本位的教育觀,是現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來源。他系統地論述了自然主義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論,反對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制,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在教育目的上,他主張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合理要求。他還詳細分析了不同時期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並據此探討了教育內容。盧梭論證了自然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兒童身體健康教育;重視感覺教育的價值,並論述了感覺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對古典主義和教條主義,倡導人們學習真實和有用的知識;反對填鴨式的教育,提倡啟發式的教育;主張直觀教學;反對向兒童灌輸道德教條,要求養成符合自然發展的品德等。這些觀點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發展方向。



教育家的主張並不代表絕對正確,但是他們的思想啟發著後人的智慧。在理解他們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