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生:誰敗壞了哲學?

誰敗壞了哲學?

黃裕生:誰敗壞了哲學?

黃裕生(哲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來一直有一些“民哲”在倡導哲學去邏輯、去理論、去推理。在他們那裡,哲學成了反智的制高點或避難所。令人驚訝的是,竟然也有與此類反智相呼應的學界民哲,他們言之鑿鑿認為康德敗壞了哲學,因為康徳把哲學邏輯化、推理化、理論化。王國維要活著,他終於可以釋然了:原來哲學是被康德敗壞了,所以讀不懂他的著作沒必要耿介於懷。可惜,他沒有今人的狂妄無知,否則中國學術界早自信了,“主體意識”早爆滿了。

民哲主張哲學去理論化、去邏輯化的主要理由是,哲學就是哲學,它的領域不象其他具體科學領域那樣,是邏輯與理論所能達到的。的確,哲學不止於邏輯與推理的領域,但是,哲學首先是科學,因為它必須藉助於規定性概念來理解這個世界、確認這個世界。只要哲學要與在場的“這個世界”打交道,它就必須與其他科學一樣使用具有自身同一性的規定性概念,因而必是一個以規定性概念為基礎的理論體系。否則,哲學無法與藝術、宗教區別開來。不過,哲學的確不僅僅是科學。因為它不僅僅涉及規定性概念所觸及的“這個世界”,它還需藉助指示性概念從這個世界解放出來而朝向不在場的“別處”。要而言之,哲學要在“這個世界”與“那個世界”之間進行銜接與擺渡。而要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可信靠的銜接與擺渡,僅僅依靠邏輯分析與理論推演是無法完成的,因為邏輯分析與理論推演無法通達哲學所要擺往的“別處”;與此同時,這種銜接或擺渡的工作也無法離開邏輯分析與概念推演,否則哲學難以避免滑入裝神弄鬼的偽科學,因為只有藉助於邏輯分析與概念推演,才能在可靠地理解、抓住“這個世界”的基礎上朝向別處。

哲學建構既要求有強大的邏輯推演能力,也需要足夠的覺悟能力。沒有這兩方面的能力去建構理論體系,就老老實實學習、積累,若懂外語,也還可以老老實實搞點翻譯,編點書,介紹點知識也很好,為後人能建構出真正的哲學理論做準備,也很有功德。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缺乏足夠的理論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邏輯推理、分析能力,就轉身把哲學強解為個人的體悟活動或什麼隱私(秘)的解經活動,那就不只是在敗壞哲學,而是在糟蹋哲學。

一些民哲會辯解說,哲學理論有不同風格,康德哲學只是其中一種壞風格的哲學。是的,哲學理論的風格有種種,選擇什麼樣風格的哲學與個人的稟賦、愛好相關。但不管什麼風格的哲學,都必講邏輯分析與理論推理。真正哲學家的著作都貫通著非常強大的邏輯推演力量,比如盧梭的巜社會契約論》看起來激情澎湃,文辭華麗,但背後的邏輯推理卻非常嚴密。柏拉圖的對話錄看似鬆散,話題不斷轉換,但對話實際上是在嚴謹的邏輯演繹中展開的,不讀岀其中的邏輯步驟,就不可能讀懂蘇格拉底-柏拉圖要說什麼。如果讀不出柏拉圖對話的邏輯步驟,便尋章摘句讀“秘傳”,那隻會把“經”讀歪。哲學有秘密,但哲學沒有秘傳。哲學的秘密是公開的,因為哲學不隱藏秘密的存在,相反,它恰恰要揭示秘密的存在。

主張哲學去邏輯、去推理、去理論,絕不表明這類民哲對非邏輯、非推理的領域有多真切、深入的洞見或了悟,倒是直接表明他們不理解邏輯演繹活動在哲學中的作用與界限。對這類民哲來說,拒斥邏輯分析與理論推理成了他們拒絕講理、拒絕質疑、拒絕對話的方便法門,很自然,最終或者成了他們自吹自擂、自立權威的方便法門,或者成了他們把一切哲學泛意識形態化的方便法門。拒絕基於邏輯地講理,無法避免黑格爾所說的“偽善”——完全以自己主觀的善惡為善惡。所以,倡導哲學去邏輯、去推理的民哲敗壞的將不僅是哲學,而且是社會。

(原載巜南方週末》2017年12月13日,自由談B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