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靖難之役!

引言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在他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依舊擔心著皇太孫~朱允炆。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大明劫: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



立次孫諸王不服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因病去世。朱元璋老年喪子,不得不考慮新的接班人!

自古以來,立繼承人一般都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朱元璋也不例外,可惜長子朱標英年早逝。 此時,朱元璋的兒子中以二子秦王朱樉最為年長、四子朱棣最有魄力,孫子輩中朱允熥為長孫。

當大家覺得太子應該從這三人當中選出來的時候,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次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大統!

大明劫:靖難之役!

秦王朱樉


在朱元璋看來秦王才大志疏難當大任,燕王雖然最有能力但是他之前還有兩個哥哥,長孫朱允熥的母親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可能造成外戚干政。

朱允炆雖然是次孫,但是他的母親呂氏在常氏去世之後立為太子妃,朱允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稱得上嫡長孫!

對於朱元璋的抉擇,老二秦王最為不服,多次遭到父親朱元璋的呵斥。其餘諸王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也暗自不服!論資歷軍功,論年齡輩分哪裡輪的到他朱允炆當太子。諸王只是礙於朱元璋,不敢表現出來!

《明史•太祖紀》遺詔曰:“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與世長辭,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諸王雖然心中不服,但是對於這既定的事實也只有無奈接受。可是惠帝,卻對諸王提前動手了!

大明劫:靖難之役!

明惠帝朱允炆



固皇權諸王離心

惠帝初臨帝位,便著手削藩,手段激烈,全然不顧宗室之情!

明太祖去世後,惠帝繼位,諸王皆進京奔喪。然而惠帝聽信寵臣齊泰、黃子澄建議,下令:“

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會葬!”諸王接到詔書,敢怒不敢言!此事僅僅過了兩月,惠帝又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舉動。同年七月惠帝突然下令削藩,手段之激,全然不顧血脈之情!

首先開刀的就是朱棣一母同胞的周王朱橚。惠帝將先將朱橚貶為庶人,而後全家發配雲南。之後齊王,桂王先後被惠帝廢除爵位,最慘烈的莫過於湘王,被惠帝逼迫至自焚而死。

削藩初見成效之後,惠帝便進而限制諸王權利下令“諸王不得節制文武官員”。削藩令與詔書齊至,導致其餘諸王惶惶不可終日,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明史•恭閔帝》記載:建文帝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

惠帝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急切的需要削弱藩王的力量。諸王這時候也意識到,惠帝不再是他們的侄兒兄弟,而是他們的皇帝!

大明劫: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



爭帝位叔侄相殘

  • 明爭暗鬥

惠帝心中最為放心不下的還是自己那戎馬半生的四叔~燕王朱棣。在削藩令頒佈的同時,惠帝便密令張昺、謝貴二人為布政使與都指揮使密切監視朱棣。

同年,燕王長史葛誠趁入京奏事之機,向惠帝告發朱棣招兵買馬。惠帝再下令命宋忠、徐凱以練兵為由,對北平形成包圍之勢。

朱棣這邊也沒有坐以待斃,稱病回到北平裝瘋賣傻,為進一步麻痺惠帝又派世子三人進京祭奠明太祖實為充當人質。自己則抓緊時間招兵買馬,廣招能人。

惠帝一看放鬆了警惕,結果昏招頻出。首先聽信文臣齊泰命令燕王親衛防禦蒙古的建議,讓朱棣有了正大光明募兵的理由。其次又聽寵臣黃子澄建議,放回了燕王世子。這一放,朱棣全然沒有了後顧之憂!

大明劫:靖難之役!

惠帝寵臣齊泰


  • 揮師靖難

惠帝元年六月,燕王親衛倪諒逃亡京師告發朱棣謀反,罪證俱在。惠帝終於找到了除掉朱棣的理由,下令逮捕朱棣及其家眷。這時錦衣衛張信偷偷告訴朱棣,讓他有了反戈一擊的時間。燕王府中,朱棣殺死前來抓捕的張、謝二人,又揪出叛徒葛誠。而後引用《祖訓》:“朝中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討,以清君側之惡!”正式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帷幕

朱棣起兵之初兵鋒大勝,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佔據了河北之地。這全靠之前準備充分,自己也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又有謀士姚廣孝出謀劃策。

反觀惠帝雖然為正統,但是生性迂腐怯懦。戰事一起不知所措,一味聽信齊、黃二人的建議,軍事上又重用無能的李景隆為主帥,導致戰事一敗再敗!

大明劫: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


但是惠帝此時依然擁有主動權,佔據大半江山帶甲百萬。可他依舊不知悔改我行我素,李景隆兵敗非但 不責怪還是重用他。戰場上兩軍對壘,他居然下令:“燕王乃皇叔,勿刀斧加身”惠帝似乎把打仗當做兒戲一般。

另一方面朱棣亦深知自己一個人的能力不足以打敗惠帝,於是四處遊說諸王相助。

甚至在寧王朱權面前允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由此,朱棣勢力大震!

大明劫:靖難之役!

朱棣合諸王之兵


  • 行消國滅

隨著時間的推移,惠帝與朱棣的情形時移事易,勝利的天平慢慢的傾向朱棣。這時候惠帝終於感覺到了危機的來臨,急切尋求剩餘諸王的幫助。可是削藩令歷歷在目,諸王紛紛坐視不管。

事已至此惠帝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因此群臣見惠帝大勢已去都充當內應,金川門守將李景隆合謀谷王打開金川門迎接朱棣進京。文武百官見勢全部投降,惠帝身邊只剩太監數人。於是惠帝關閉宮門,自焚宮殿。

《明史•恭閔帝》記載: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歷時三年多的靖難之役,最終在明惠帝的失敗中落下帷幕。同年七月,燕王朱棣登基是為~明成祖!

大明劫:靖難之役!

惠帝自焚



留青史後世評說

縱觀大明三代君王所行所想,用皇權二字便能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朱元璋出生貧賤,一朝翻身為帝王。他為了子孫萬世基業分封諸王,他為了後代平穩接班殺戮功臣。可悲,明末朱姓宗室被誅殺殆盡!

朱允炆未建寸功,榮登帝位。他為穩固帝位削藩奪權,他為立威天下不顧親情。可憐,最後落得國破家亡!

朱棣用盡心機,終成大業。他為了皇位叔侄相殺,為了聲名誅殺忠臣。可惜,子孫皆效仿相爭!

大明劫:靖難之役!

權利爭奪



結語

靖難之役,不知多少百姓枉死戰亂,不知多少將士戰死沙場,不知多少心靈破碎天地之間。

《嘆》

千秋將士血,皆為君王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參考書籍《明史》《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