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在明代有一位名叫王陽明的人,他一直被後人譽為中國古代一代名臣,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他的學術軌跡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但更讓人驚歎的是,他作為“一介書生”出身,其軍事才能卻也絕不亞於學術才華。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王陽明早年曾因反抗權閹而被貶貴州龍場驛,但他不為困境所憂,仍一直潛心悟道,並一直進行心學研究。大明正德六年,王陽明最大的敵人大太監劉瑾被明武宗朱厚照賜死。放在王陽明仕途之上最大的石頭被搬走,王陽明從此進入了升官高速通道。

他的升官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成為了贛南的巡撫大員。那時江西當時出現了兩頭拔尖的情況。江西的學子讀書非常用功,考取功名的比比皆是。另外一方面,江西的匪患也是出名的厲害,但王陽明上任後這些土匪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如何根除這些困擾當地多年的匪患,王陽明的戰術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能用腦子解決的,就絕不用人命來填!腦子正是王陽明最強的地方,也是那些土匪們最欠缺的東西。

王陽明畢竟是個思想家,他剿匪儘量不去使用軍事手段,而是用攻心戰術,利用各個土匪陣營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招安納叛,集中力量打擊最頑固的土匪,同時剷除土匪生長的滋生土壤,以達到長治久安。

其實他也把這次剿匪的過程,當成檢驗他所一直研究的心學理論實踐,他認為人都有知善惡的良知,土匪也是人,很多是可以改惡從善的。就是這樣的攻心和恩威並施下,王陽明很快就取得了剿匪的主動權。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自從採用了王氏科學剿匪法的明軍,在剿匪過程中也是越打越順。王陽明其實自己以前也沒有打過仗,但在他率領下,明軍在很短時間內就把盤踞多年的匪患消除了。這在當時的大明朝廷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遠近各地都以為王陽明領的是神兵。

但是真正成就王陽明蓋世軍功的還是平定寧王叛亂,寧王當時可是兵強馬壯,聲勢浩大。當初寧王叛亂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朝野震動。但王陽明的“伯樂”兵部尚書王瓊卻放出大話:“有王陽明在南昌的上游,一定能夠擒住寧王。”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最後果然讓他說對了,捷報很快就傳到了北京。面對來勢洶洶,擁有七萬人馬的寧王,王陽明那可是手裡一支正規軍都沒有。但是他並不怕,因為他有腦子!面對強悍的叛軍,他敢就地募兵,大明的殘兵敗將和民兵被直接武裝起來。

經過一番騷出天際的操作之後,王陽明便擁有了大批人馬,而且王陽明由於前段時間剿匪的升級打怪,對於各種陰謀詭計,那可謂是玩的出神入化,常常把寧王部隊調動的如同“乖兒子”一樣。

但是他偏偏遇上一位神經病皇帝,當時明武宗自己也不甘寂寞,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帶了幾萬京兵,一路上緩緩而進,想要過一過打仗的癮,身邊也充斥著一批拍馬屁的小人。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王陽明認為這不是添亂嗎?皇帝身邊一些小人還不斷造王陽明的謠,說王陽明要造反。這時候全虧了那個大太監張永,想盡辦法保護,才勉強過了關。

王陽明最終雖然戰勝了寧王叛軍,但皇帝總歸是沒有過了打仗的癮,心裡有點不快活,讓王陽明重寫奏章,說打敗寧王是出於皇帝的方略,而且打仗時那批小人都立了功,王陽明只能照寫,皇帝才有了面子,勝利班師。

不久明武宗駕崩,嘉靖皇帝明世宗繼位,他倒是知道陽明先生立了大功,挽救了明朝天下,所以決定對他再次給予封賞。可是這次大臣倒有了意見,王陽明把自己的功勞歸功於“伯樂”兵部尚書王瓊的提拔。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但大學士楊廷和王瓊有矛盾,極力反對,再加上其它大臣的嫉妒,王陽明應得的封賞沒有得到,只被晉升為南京兵部尚書。

不過讓王陽明更來氣的是,那些跟著王陽明一起打仗立功的眾官眾將,朝廷也大都沒有任何封賞,有些還被貶了官。王陽明雖然也多次爭取但毫無作用,正好其父親去世,陽明先生就負氣回家守孝,從此也沒人再出面召他回朝廷。

大明“一介書生”,屢建軍事奇功!感天動地,卻為何結局悲涼?

雖然王陽明結局有一些淒涼,但古今中外,對他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文並列孔子孟子朱熹聖賢,武獨自平叛寧王之亂。王陽明一生的目標就是做聖人,其在行動上也立言立功立德,雖在軍事才能上也略展雄心,但熟料世事無常,只能嘆其“身不逢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