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劉胡丹,女,1990級校友,現就職於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國際實驗血液學協會(ISEH)會員、美國癌症學會(AACR)會員、中國藥理學會會員、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員、中國生理學會血液生理分會委員。

1987-1990年,我曾就讀於武漢中學初中部,對母校感情深厚,中考以武漢市第三名的成績繼續留在武漢中學高中部學習。1993年參加高考,以班級第一名的佳績考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專業教育激發了我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1997年,作為免試推薦生,我進入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在這所科學殿堂的三年時間裡,我開始了真正意義的科學研究實踐,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決心赴美留學深造,並於2000年前往美國新澤西州立Rutgers大學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攻讀博士學位。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留學

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非常辛苦,得益於導師Megerditch Kiledjian教授悉心指導,我完成了優秀的博士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了近10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4篇。在2002、2005年分別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和紐約長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進行大會報告。當時,很多講者都是資深教授,心中一直特別感激導師對我的悉心培養並給予我歷練的機會。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我在2007年轉入著名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癌症研究所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著名的腫瘤生物學家Warren Pear 教授,他是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前加州理工學院校長David Baltimore教授的弟子。這一次研究方向的轉變對於我意義重大,至此我的興趣從解析基本的生物學機制延伸到對疾病病理機制的探索。我更加渴望發現人類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的規律,希望以此尋找到臨床治療的新策略。在這段充滿艱辛和熱情的研究歲月中,我獲得了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Ruth L. Kirschstein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和美國淋巴癌研究基金 (Lymphoma Research Foundation Fellowship) 授予的科研獎,並接受過媒體採訪,以至於有淋巴癌患者家屬電話聯繫我討論新型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成果有希望幫助到臨床患者的經歷讓我倍感興奮。博士後的研究期間,我在國際著名研究期刊發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論文,為我在中國國內985高校找到教職的工作機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國

2011年,在海歸大潮的感召下,我毅然攜全家老小和丈夫一起回國效力,通過人才引進加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6年1月再次通過人才引進回到母校武漢大學,並於2018年遴選為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 (武漢大學6名當選者中唯一女性)。回國獨立開展科研以來,我繼續從事血液腫瘤的病理機制以及抗白血病藥物的藥理機制研究,鑑定出多個白血病發生髮展過程中的關鍵分子,為深入瞭解這類惡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探尋靶向治療的新策略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理論依據。先後主持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5項,教育部基金2項。發表SCI論文30餘篇,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0餘篇,被國內外同行高度關注,總引用2000餘次;有部分研究成果被諾貝爾獎獲得者引用並選入專業教科書。近5年多次往返中美進行學術交流,2016年曾應邀前往美國聖地亞哥參加第58屆美國血液學年會,以武漢大學教授的身份進行分會場口頭報告(該會場唯一的中國學者報告人),彙報獨立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受到美國與歐洲的同行高度評價,後期建立了大量的合作往來。

劉胡丹教授課題組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發表的白血病研究論文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卿國良、劉胡丹教授研究組

(第一排 右三為劉胡丹)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劉胡丹教授研究團隊


浮生半世,一轉眼已年過40,我現在還常常回想起高三為了緩解壓力晚自習休息時間在操場跑操的情景。毋容置疑,高中三年奮勇拼搏是我後期不懈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起點。特別感謝班主任王永烈老師,物理老師萬學謀老師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謝謝他們的鞭策和激勵,一直鼓舞我不斷前行,超越自我,使我在人到中年的時刻,依然能感受到高三奮力拼搏的激情。

the end

供稿:楊永紅 李季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武漢大學官網



武漢中學90級校友劉胡丹教授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