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誰對歷史和明朝貢獻大?


朱元璋和朱棣,誰對歷史和明朝貢獻大?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績:

1、最重要的功績就是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削平群雄,除暴亂,驅除韃虜,推翻蒙元統治,統一了全國,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2、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也包括同被壓迫的同為炎黃子孫的許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復並光大了已經大傷元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以強力手段進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進與創新,這種改進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和穩定政治權力格局,但在主觀和客觀上也在一定乃至相當的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制度,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進步,乃至為其質的現代性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5、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塗炭的戰火之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6、大力整治官場,打擊和處死了一大批貪官汙吏,其反腐反貪的堅強決心和鐵血手段既矯正、震懾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為後世書寫了官員應該怎樣為官的準則。

朱元璋是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不僅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而且治國能力極其出色。用了31年時間,把一個一窮二白,把一個一窮二白、民生凋敝、內憂外患、斷壁殘垣、餓殍遍野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國強民富、欣欣向榮的大國,並開創了洪武盛世,給中國文明之進步發展提供了更堅實更有韌性的骨架。

朱元璋和朱棣,誰對歷史和明朝貢獻大?


明成祖朱棣功績:

1、開疆拓土,卓有成效地經營邊疆,促進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先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收復安南(交趾),在西南貴州等地區建立行省行政區劃,改土歸流,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把黑龍江中下游大片疆土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在西北設立哈密衛 ,加強了對大西北地區的管理。終明之世,西北地區一直比較安定,沒出現大規模的禍亂。封贈烏斯藏諸法王,修築西藏地區通往內地的通道,加強了西藏地區和內地的聯繫。積極經營南海諸島,對那“千里長沙,萬里石塘”進行勘察和命名,對那裡進一步開發和管轄,其業績將永遠彪炳於中國史冊。

2、放鬆海禁,促進國際交往空前大發展。遣使四出,廣通友好,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溝通了中國與東南亞及印度河沿岸國家的聯繫;恢復了市舶司,恢復了對日交往,並一度基本解決了所謂的倭寇問題;使中亞的帖木兒帝國與中國重歸於好,外國來華的使臣“絡繹不絕”,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併為中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3、朱棣遷都並營建北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

4、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浚通大運河,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聯繫和發展。

5、發展學術文化,編纂《永樂大典》。保存了我國15世紀以前大量的文化典籍。

6、最令他聞名於世的是朱棣還十分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明朝的社會經濟達到了一個高峰。因此,明成祖可謂是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延續洪武政策,在他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明成祖對促進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有的學者在談到明成祖經營邊疆業績時說:“秦皇以來,實所未有。”這話時不無根據的。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在歷史上能幹成一件大事業就可以聲名赫赫,明成祖一下幹了好幾件傲視古今,名垂千古的大事,幾乎不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差。明成祖是歷史上第一流的封建帝王,在第一流的封建帝王中,他也算是傑出的。

學者孟森說過,朱家的功勞主要重續製作,其次才是一統天下。所謂製作,是國家政治體制。胡元亂華,綱常盡失,法度無存,故雖御馬控弦無敵於歐亞,然無百年之運,打哪兒來回哪去。洪武父子,皆有製作之功。朱元璋把明朝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設計了一遍,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很多都沿用至今。尤其是稅收和軍隊尤為精彩,民不加賦,國用充足,唯獨對吏治十分苛刻。此後數十年漢族達到對四夷從未有過的優勢,動輒五十萬大軍,出塞千里,勒石記功,驅韃奴於外蒙,剿黃金於海畔,遠甚於秦皇漢武。而國內民生安樂,欣欣向榮,滿清也得承認朱家父子理政“治隆唐宋”,拓土"遠邁漢唐"。所以變章服小結,全國體政制,滿清才苟存二百年。

從中國歷史上看,一個盛大的王朝僅靠一個開國皇帝還不夠,還有賴於第二帶,第三代的鞏固和發展。劉邦建立漢朝後,經漢文帝,漢景帝的發展而達於強盛:李淵建立唐朝後,經唐太宗的發展而達於強盛;在明代,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奠定了極好的基礎,經明成祖的經營發展、開疆拓土才達於強盛,從而為明朝近300年的統治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朱棣締造的大明朝延續了276年,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剛明的外號不是白來的。

歷史上很少有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樣,父親英雄兒好漢,父子兩代皇帝都是彪炳千秋、英明神武、富有遠見、治國有方的雄主皇帝。我覺得兩人的能力和貢獻都是伯仲之間,難以取捨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