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1 一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

我以沉重的筆觸,開始反思這些年,我通過各種“科學教育”的嘗試,活生生地把我家女兒培養成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很低、依賴性很強的孩子。

我自問,算是一個很用心的爸爸,女兒出生前,我就看過很多育兒書。

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卡爾•威特的教育》,《勞拉育兒經》等,也聽過很多關於讓孩子獨立的理論——要讓孩子獨立,就要從嬰兒時期開始“訓練”。

女兒出生以後,因為媽媽身體的原因不適宜母乳餵養,於是,我把她放到嬰兒床上,讓她側躺著,我手持著奶瓶讓她喝奶,喝完再把她抱起來拍拍背,直到打嗝了。

書上說,這樣做可以防止嬰兒吐奶。

護士來查房的時候,看到孩子躺著喝奶,大吃一驚,讓我趕緊把孩子抱起來,不然孩子會嗆到的。

我微笑著自信地跟她:“沒事的,孩子是側躺著的,等她喝完我會把她抱起來拍背的。”

護士聽了,無奈地說:“那你等她喝完記得拍背哦。”

我為自己擁有先進科學的育兒知識沾沾自喜。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後來,出院回家了。

我們把女兒放在為她精心準備的嬰兒床上,嬰兒床放在我們的床邊。

每天晚上我都定點給她餵奶,有時太困了怕過點,我就定了鬧鐘,每天晚上定三、四個鬧鐘。

我也聽過“哭聲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不過覺得又不太科學,沒有效仿。

後來,她長大了一點,要坐搖搖車了,我們就給她限定了次數:一天只能坐一次,如果上午坐過了,下午還想坐,那不好意思,只能明天才能坐了。

孩子肯定不樂意,我們不理她,讓她哭一會或者轉移她的注意力。

再後來,帶她出去玩,途徑麵包店,聞到了麵包的香味,想吃麵包,但我們總能以各種理由拒絕她。

比如吃麵包會上火,你吃了麵包等一下就吃不下飯了。

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雪糕,她也想吃,我們就會告訴她雪糕吃多了傷腸胃。

她想吃麥當勞的薯條,我們會告訴她,那是垃圾食品……

1我的科學陪伴,卻換來雞飛狗跳

女兒上了幼兒園,我們很用心地陪伴她。

她幼兒園的每一次活動我們都沒有落下,跟她一起完成老師交待的各項任務。

我們經常帶她出去玩,陪她體驗許許多多的兒童遊樂設施。

因為書裡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這可能是我曾經堅持的“科學教育”的方式中,相對比較正確的方式吧?

等女兒上了小學,有專家說一二年級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時刻陪伴她學習,要嚴格要求她,還說——養成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OK,我立馬行動起來,每天陪著寫作業,每次都嚴格要求,不放過一個拼音或數字的糾正。

但是,在我們的嚴格教育下,孩子的“壞習慣”卻層出不窮。

專注力不夠,一會兒就走神了;


坐姿不端正,端坐了一會就弓著腰;


握筆姿勢不對,食指按得死死的;


寫字的時候身子歪向一邊;


閱讀的時候老是讀錯行……


於是,各種嘮叨,催逼,吼叫,雞飛狗跳的劇情就上演了。

經過幾年的照字唸經、照書育兒、科學教育,女兒不但沒有我預期中的優秀,反而——自信心越來越低,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學習沒有信心,還一度出現了厭學的情緒。

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3當我放棄“科學”,才懂真正的教育

就在這時,通過朋友分享,我和孩子的媽媽,加入了幸福雙翼為期14天的《焦慮媽媽變形記》(點此可查看訓練營詳情)。

通過14天的學習,我們獲益良多,但想要完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

於是,我報名了為期兩年的幸福雙翼《家學》課程。

這是一門包括親情發展、人格成長和知識增長3個維度和12個子領域的系統的家庭教育課程。

經過四個月的學習,我找到了孩子不自信的根源,我開始放棄對“科學教育”的堅持,開始真正看見真實、鮮活的孩子。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學習之後,我對自己曾經因為堅持“科學教育”而挖的坑,開始一個個填補起來......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挖坑1:撫觸和擁抱缺失的後果

學習了《學習的身心基礎》的課程之後,我明白了,影響學習的心理基礎的兩大因素之一:安全感。

而觸覺對安全感有非常大的影響,嬰兒從出生時就有了觸覺的,她很渴望被接觸、被撫摸和被擁抱的。

愛和擁抱對一個人情緒的安穩以及安全感是相當重要的。

我家大寶從小因為缺乏皮膚的接觸和擁抱,而且過早分床睡,不但沒有使她形成獨立的人格,卻嚴重地破壞了她的安全感,這是我們犯的最致命的錯誤。

安全感的缺失,讓她經常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總有如臨大敵的感覺。

法國心理學家費利奧沙說過:“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半夜定時叫醒孩子餵奶,她哭的時候轉移她的注意力,她思考的時候去問她,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難怪她上課或者寫作業的時候老是走神。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

我也明白了——

孩子專注力不夠和坐姿不端正,是因為孩子的大肌肉和核心肌肉沒有發育好;


孩子握筆姿勢不對,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


寫字的時候身子歪向一邊和閱讀的時候老是讀錯行,是因為她不能跨越中線學習......


至此,女兒終於可以甩掉這些年被我們貼在身上的黑鍋了。

不是她不配合、故意不做,而是她的身心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能力做。

挖坑2:限制是偽造的愛

學習了《升級心理年齡》的課程之後,我懂得了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能夠看到她的優點,接納她暫時做不到的地方。

也明白以前給她定的那些規矩、規則其實是無效的,因為它沒有建立在愛和尊重的基礎之上。

蒙臺梭利說過: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孩子會有驚人的自律性。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向善向美的本能,粗暴的限制是偽造的愛。

挖坑3:真正的好習慣無法靠訓練養成

學習了《教育升級2030》的課程以後,我明白了,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並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那些“好習慣”是孩子被動接受的,不是她發自內心的喜愛,而且真正的好習慣是無法靠訓練養成的。

只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她形成終身學習的動力,那些嘮叨,催逼,嚴格要求恰恰是扼殺孩子學習興趣的元兇。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挖坑4:尊重界限,跳出情緒控制圈

學習了《平衡情緒》之後,我意識到了,我們以前經常陷入了控制三角形裡面:助人者,迫害者和受害者的循環。

我也明白了打破這個控制三角形的武器是:界限和尊重。

我明白了要尊重孩子,不要越她的界,不要用愛來控制她,只有經常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信的人格。

挖坑5:愛需要智慧

學習了《生命鐵三角》之後,我更加清楚,父母和孩子的生命鐵三角是通過愛連接的,我們都是愛孩子的,這是所有父母的本能。

但我們以前不懂得怎麼去愛孩子,也搞不清楚真愛的定義:無條件,有界限,充足的精神滋養和恰當的物質體現。

愛是需要智慧的,這份智慧圍繞給孩子建立穩固的生命鐵三角,就可以循序漸進的進行,當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向外流動。

行動起來,永遠不晚

雖然回顧一路走來,自認為堅持科學教育孩子的我,親手給孩子挖了不少坑,但我內心同時也非常確定:我愛孩子的初心是寶貴的,我願意為孩子去學習的動力是一直都在的。

只要行動起來,用系統的教育知識來改變之前的零散、隨機以及對所謂“科學”的固執,一切都剛剛好。

這個學期學習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的課程以後,我明白要讓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起來,有三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能力形成四步法,只有讓孩子的能力形成了,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能力的形成需要通過積累經驗,而經驗從嘗試中來,只有讓她保持正向感覺,她才願意不斷嘗試。

光有能力還不夠,很多能力很厲害的人,內心卻充滿自我否定,關鍵是,從能力到自信,還有一個重要的橋樑——肯定,這是培養自信的第二種方法。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肯定的橋樑,需要父母來進行點點滴滴的搭建,父母給的肯定越多,孩子的自信就會越高。

現在我經常運用到341肯定法:肯定她的情緒,肯定她的動機,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肯定她可以提升的空間,做這些的目的就是讓她保持正向感覺。

有一次她的數學只考了50多分,有點沮喪。

我先肯定她的情緒:“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是吧?換作是我,也開心不起來。”

再肯定她的動機:“你難過是因為你很努力地去學習數學了,但成績還是不夠理想,對嗎?”

接著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正如邱老師在你試卷的評語一樣,爸爸也看到了你的努力,爸爸一樣為你感到驕傲!我認真看了你的試卷,前面的選擇題和填空題做得很好,很少被扣分。”

最後,我跟她一起商定了怎麼繼續提升:“計算題和問答題扣分比較多,如果計算題更加細心的話會更好,最後的問答題沒有做完哦,以後我們多加練習,提高答題速度,因為熟能生巧嘛!”

孩子的心情很快就調整好,開始認真鞏固自己扣分多的地方。

那個堅持“科學教育”的爸爸,為何卻養出一個自卑敏感的孩子?

第三種方法是心靈成長階梯圖:從價值層,身份層和使命層去引領她,從而讓她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言行層發掘她做的好的地方,從身份層去肯定她,不再像以往那樣給她貼標籤。

有一次女兒計劃著晚上9點前完成作業,但她那天狀態不好,為無法按時完成作業而犯難。

“嗯,很好。看來你是一個可以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的人。”我先從身份層肯定了她。

然後,我又從能力層肯定了她:“如果你現在有點困的話,你可以休息一下,等你沒那麼累了再去把英語寫完,英語是你的強項,你應該很快就可以完成的。”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很快得到改善,很快調整了狀態完成了作業。

這幾個肯定孩子的方法,我屢試不爽,孩子之前的自卑膽小、情緒敏感的狀態得到很大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