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一項調查,有43.8%的受訪者認為熊孩子更快樂,而認為懂事的孩子更快樂的僅佔19.1%。

一提到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是件好事兒!但近些年社會上的一些案件引起了當代家長的深思,那些懂事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真的就過好了這一生嗎?事實往往相反,懂事的孩子人生過得往往更壓抑!所以說“特別懂事”的孩子,或許是父母的一種失敗,該為孩子及時糾正。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一個案例

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案曾經一度引起熱議。當北大高材生吳謝宇被通緝後,所有周圍人都表示不敢相信,要知道吳謝宇打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懂事兒又完美!其他孩子喜歡瘋跑打遊戲,他會乖乖回家做作業。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家裡有客人串門兒時,吳謝宇總是非常禮貌地打招呼,然後安安靜靜地繼續練毛筆字。鄰居誇他懂事,老師誇他沒有缺點。最終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就這樣的優秀的孩子,將屠刀伸向了自己的母親,這“懂事”的背後讓人覺得可怕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為什麼說孩子不能太懂事兒?

從孩子走向成人必須遵循情感、情商發展的規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價值自我意識,並且體驗到自尊,得到安全感以後,才學會有同理心,學會關注他人的感受,才不會殘忍!這是孩子必經的成長規律。除了發展規律發,孩子幾乎是受情緒腦主導自己的日常生活。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吳謝宇卻憑藉自己強大的自律性戰勝了屬於孩子該有的天性。而這種天性被壓抑短期沒有表現,但長期壓抑會造成精神負擔。最重要的會讓吳謝宇在情感、情商的發展過程受到阻礙,導致最終缺乏同理心。因為情感的缺乏,才會做出違反常理的弒母悲劇。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孩子特別懂事的幾種表現

1、不敢說“不”,不敢拒絕別人。比如明明內心喜歡紅色的鞋子,媽媽給她選了雙白色的,明明不喜歡不敢表達,只會默默接受。

2、不敢胡鬧。胡鬧、耍賴、任性是孩子的天性,但一些特別懂事的孩子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表現得膽小甚至自卑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3、不會爭搶。遇到喜歡的玩具也不敢自己爭搶,就算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也可能讓給別人,這不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

4、成為討好型人格。無論是小時候還是成人以後,所有的行動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忽略自己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為孩子請及時糾正

當發現孩子與年齡不相稱的懂事兒時,父母要反思,平時是不是自己對孩子教育過於嚴厲?是不是一直要求孩子要乖?要聽話?是不是把懂事的標籤貼在了孩子身上?是不是經常說“如果你不乖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這樣的話”?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感受?如果是,請為孩子及時糾正。除了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安全感和肯定以外,還要教孩子懂得這三個事情。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生活中父母通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意識形成後,要引導孩子多與父母和他人交流。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每天睡前故事是一個孩子與父母交流的黃金時間,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對故事的看法。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習慣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二、共情能力的培養

共情,又稱神入、同理心,指的是個體對他人情緒和情感的識別,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並作出相應情緒反應的過程。

共情能力的培養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母親要及時給予回應,擁抱愛撫。這是孩子初步的情感聯結建立,是日後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當孩子兩歲的時候,家長要教會孩子認知情緒,可以通過繪本、情緒卡片來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除了語言表達還要讓孩子練習用肢體語言表達,比如表達同情或者喜歡時可以用擁抱的動作。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三、學會說“不"

想要孩子懂得拒絕,學會說“不”。這個習慣要從小開始。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引導孩子對不合理的事情懂得拒絕。之所以選擇繪本的工具,是因為3歲前的孩子對於聽道理沒辦法完全理解,但是

繪本故事會有主人公的代入感,更能讓孩子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最後敏敏為大家推薦一套幼兒繪本《0-3歲行為習慣繪本三輯》裡面包括《大聲說不》、《友誼》、《禮儀》、《誠實》、《助人》、《規則》、《我要自己來》、《危險》、《噓,安靜》、《責任》

。這些故事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行為,也有對情商的初步啟蒙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正能量的故事

,從而塑造孩子的強大內心。個人比較喜歡這套正能量課外讀物,裡面包含《爸媽不是我的用人》、《再見壞情緒》、《做誠實的自己》、《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在為自己讀書》、《我要當學霸》、《學習其實很快樂》、《我和爸媽是朋友》、《做最好的自己》、《辦法總比困難多》。

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失敗”,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