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1 一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

我以沉重的笔触,开始反思这些年,我通过各种“科学教育”的尝试,活生生地把我家女儿培养成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很低、依赖性很强的孩子。

我自问,算是一个很用心的爸爸,女儿出生前,我就看过很多育儿书。

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威特的教育》,《劳拉育儿经》等,也听过很多关于让孩子独立的理论——要让孩子独立,就要从婴儿时期开始“训练”。

女儿出生以后,因为妈妈身体的原因不适宜母乳喂养,于是,我把她放到婴儿床上,让她侧躺着,我手持着奶瓶让她喝奶,喝完再把她抱起来拍拍背,直到打嗝了。

书上说,这样做可以防止婴儿吐奶。

护士来查房的时候,看到孩子躺着喝奶,大吃一惊,让我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不然孩子会呛到的。

我微笑着自信地跟她:“没事的,孩子是侧躺着的,等她喝完我会把她抱起来拍背的。”

护士听了,无奈地说:“那你等她喝完记得拍背哦。”

我为自己拥有先进科学的育儿知识沾沾自喜。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后来,出院回家了。

我们把女儿放在为她精心准备的婴儿床上,婴儿床放在我们的床边。

每天晚上我都定点给她喂奶,有时太困了怕过点,我就定了闹钟,每天晚上定三、四个闹钟。

我也听过“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不过觉得又不太科学,没有效仿。

后来,她长大了一点,要坐摇摇车了,我们就给她限定了次数:一天只能坐一次,如果上午坐过了,下午还想坐,那不好意思,只能明天才能坐了。

孩子肯定不乐意,我们不理她,让她哭一会或者转移她的注意力。

再后来,带她出去玩,途径面包店,闻到了面包的香味,想吃面包,但我们总能以各种理由拒绝她。

比如吃面包会上火,你吃了面包等一下就吃不下饭了。

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雪糕,她也想吃,我们就会告诉她雪糕吃多了伤肠胃。

她想吃麦当劳的薯条,我们会告诉她,那是垃圾食品……

1我的科学陪伴,却换来鸡飞狗跳

女儿上了幼儿园,我们很用心地陪伴她。

她幼儿园的每一次活动我们都没有落下,跟她一起完成老师交待的各项任务。

我们经常带她出去玩,陪她体验许许多多的儿童游乐设施。

因为书里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这可能是我曾经坚持的“科学教育”的方式中,相对比较正确的方式吧?

等女儿上了小学,有专家说一二年级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时刻陪伴她学习,要严格要求她,还说——养成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OK,我立马行动起来,每天陪着写作业,每次都严格要求,不放过一个拼音或数字的纠正。

但是,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孩子的“坏习惯”却层出不穷。

专注力不够,一会儿就走神了;


坐姿不端正,端坐了一会就弓着腰;


握笔姿势不对,食指按得死死的;


写字的时候身子歪向一边;


阅读的时候老是读错行……


于是,各种唠叨,催逼,吼叫,鸡飞狗跳的剧情就上演了。

经过几年的照字念经、照书育儿、科学教育,女儿不但没有我预期中的优秀,反而——自信心越来越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没有信心,还一度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3当我放弃“科学”,才懂真正的教育

就在这时,通过朋友分享,我和孩子的妈妈,加入了幸福双翼为期14天的《焦虑妈妈变形记》(点此可查看训练营详情)。

通过14天的学习,我们获益良多,但想要完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

于是,我报名了为期两年的幸福双翼《家学》课程。

这是一门包括亲情发展、人格成长和知识增长3个维度和12个子领域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

经过四个月的学习,我找到了孩子不自信的根源,我开始放弃对“科学教育”的坚持,开始真正看见真实、鲜活的孩子。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学习之后,我对自己曾经因为坚持“科学教育”而挖的坑,开始一个个填补起来......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挖坑1:抚触和拥抱缺失的后果

学习了《学习的身心基础》的课程之后,我明白了,影响学习的心理基础的两大因素之一:安全感。

而触觉对安全感有非常大的影响,婴儿从出生时就有了触觉的,她很渴望被接触、被抚摸和被拥抱的。

爱和拥抱对一个人情绪的安稳以及安全感是相当重要的。

我家大宝从小因为缺乏皮肤的接触和拥抱,而且过早分床睡,不但没有使她形成独立的人格,却严重地破坏了她的安全感,这是我们犯的最致命的错误。

安全感的缺失,让她经常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总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法国心理学家费利奥沙说过:“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半夜定时叫醒孩子喂奶,她哭的时候转移她的注意力,她思考的时候去问她,都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难怪她上课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老是走神。一知半解比无知更可怕。

我也明白了——

孩子专注力不够和坐姿不端正,是因为孩子的大肌肉和核心肌肉没有发育好;


孩子握笔姿势不对,是因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没有发育好;


写字的时候身子歪向一边和阅读的时候老是读错行,是因为她不能跨越中线学习......


至此,女儿终于可以甩掉这些年被我们贴在身上的黑锅了。

不是她不配合、故意不做,而是她的身心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能力做。

挖坑2:限制是伪造的爱

学习了《升级心理年龄》的课程之后,我懂得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能够看到她的优点,接纳她暂时做不到的地方。

也明白以前给她定的那些规矩、规则其实是无效的,因为它没有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之上。

蒙台梭利说过: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孩子会有惊人的自律性。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向善向美的本能,粗暴的限制是伪造的爱。

挖坑3:真正的好习惯无法靠训练养成

学习了《教育升级2030》的课程以后,我明白了,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那些“好习惯”是孩子被动接受的,不是她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且真正的好习惯是无法靠训练养成的。

只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她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那些唠叨,催逼,严格要求恰恰是扼杀孩子学习兴趣的元凶。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挖坑4:尊重界限,跳出情绪控制圈

学习了《平衡情绪》之后,我意识到了,我们以前经常陷入了控制三角形里面:助人者,迫害者和受害者的循环。

我也明白了打破这个控制三角形的武器是:界限和尊重。

我明白了要尊重孩子,不要越她的界,不要用爱来控制她,只有经常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信的人格。

挖坑5:爱需要智慧

学习了《生命铁三角》之后,我更加清楚,父母和孩子的生命铁三角是通过爱连接的,我们都是爱孩子的,这是所有父母的本能。

但我们以前不懂得怎么去爱孩子,也搞不清楚真爱的定义:无条件,有界限,充足的精神滋养和恰当的物质体现。

爱是需要智慧的,这份智慧围绕给孩子建立稳固的生命铁三角,就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当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向外流动。

行动起来,永远不晚

虽然回顾一路走来,自认为坚持科学教育孩子的我,亲手给孩子挖了不少坑,但我内心同时也非常确定:我爱孩子的初心是宝贵的,我愿意为孩子去学习的动力是一直都在的。

只要行动起来,用系统的教育知识来改变之前的零散、随机以及对所谓“科学”的固执,一切都刚刚好。

这个学期学习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课程以后,我明白要让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起来,有三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能力形成四步法,只有让孩子的能力形成了,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

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积累经验,而经验从尝试中来,只有让她保持正向感觉,她才愿意不断尝试。

光有能力还不够,很多能力很厉害的人,内心却充满自我否定,关键是,从能力到自信,还有一个重要的桥梁——肯定,这是培养自信的第二种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肯定的桥梁,需要父母来进行点点滴滴的搭建,父母给的肯定越多,孩子的自信就会越高。

现在我经常运用到341肯定法:肯定她的情绪,肯定她的动机,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肯定她可以提升的空间,做这些的目的就是让她保持正向感觉。

有一次她的数学只考了50多分,有点沮丧。

我先肯定她的情绪:“我感觉你有点难过,是吧?换作是我,也开心不起来。”

再肯定她的动机:“你难过是因为你很努力地去学习数学了,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对吗?”

接着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正如邱老师在你试卷的评语一样,爸爸也看到了你的努力,爸爸一样为你感到骄傲!我认真看了你的试卷,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做得很好,很少被扣分。”

最后,我跟她一起商定了怎么继续提升:“计算题和问答题扣分比较多,如果计算题更加细心的话会更好,最后的问答题没有做完哦,以后我们多加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因为熟能生巧嘛!”

孩子的心情很快就调整好,开始认真巩固自己扣分多的地方。

那个坚持“科学教育”的爸爸,为何却养出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

第三种方法是心灵成长阶梯图:从价值层,身份层和使命层去引领她,从而让她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言行层发掘她做的好的地方,从身份层去肯定她,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她贴标签。

有一次女儿计划着晚上9点前完成作业,但她那天状态不好,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而犯难。

“嗯,很好。看来你是一个可以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的人。”我先从身份层肯定了她。

然后,我又从能力层肯定了她:“如果你现在有点困的话,你可以休息一下,等你没那么累了再去把英语写完,英语是你的强项,你应该很快就可以完成的。”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很快得到改善,很快调整了状态完成了作业。

这几个肯定孩子的方法,我屡试不爽,孩子之前的自卑胆小、情绪敏感的状态得到很大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