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大家所熟知的是北宋杨家将满门忠烈,其实唐朝征高句丽战争中还有更加忠烈和惨烈的一幕,那就是庞孝泰将军父子13人全部战死在平壤城下。

唐朝与高句丽一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是唐太宗于645年御驾亲征高丽;后两次是唐高宗时代分别于661年、666年两次攻打高句丽,并在最后一次由英国公李勣将建国705年的高句丽灭国。

大唐左骁卫将军庞孝泰父子13人一同战死的战役,发生在大将苏定方主导的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期间。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662年“春正月,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盖苏文战于蛇水之上,举军没与七子十三人皆战死。”

庞孝泰将军父子13人在一场战役中全部阵亡,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痛惜的一件事,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战史中,这样的忠勇义烈也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在《旧唐书·许敬宗传》的记载中,对庞孝泰将军的评价却令人大跌眼镜:

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庞孝泰只是个少数民族将领中的平庸之辈,在随同征伐高句丽期间,敌人知道他懦弱,将其袭击打败。许敬宗得到了庞孝泰的贿赂,反而称庞孝泰多次打败敌人,斩获数万,并说征高句丽将领中,唯有苏定方和庞孝泰骁勇善战,其他将领都在他们之下。

随后《旧唐书》还不忘补刀:“虚美隐恶如此!”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庞孝泰到底是忠勇还是懦弱?


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俗话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记载自相矛盾的地方常有,关键是怎么去辨别,而且不是正史就一定是真相,有时野史反而更准确,这就需要读史者通过材料佐证、逻辑关系、情理推测等方法善加辨别。

其一,从逻辑分析。

庞孝泰父子战死毫无疑问,除了朝鲜《三国史记》,其他正史也有相关记载(《新唐书》:庞孝泰以岭南兵壁蛇水,盖苏文攻之,举军没)。既然人已经战死,也就不可能再去贿赂许敬宗,让其美化自己。

这是《旧唐书》记载的第一不可信。

其二,从情理推测。

如果庞孝泰是懦弱的,绝不会带着12个儿子一同上战场征伐高句丽。因为高句丽难以攻打是众所周知,隋炀帝、唐太宗都没有成功,懦弱庞孝泰却作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忠勇报国的行为。

这是《旧唐书》记载的第二不可信。


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其三,从战争背景和战场情况分析

庞孝泰是白州人(今广西博白县),在唐朝属于少数民族,他带的是岭南兵,而且庞孝泰在第一次征高句丽战争中担任的是水军总管,推测他的部队主要是水军,所以护甲比较弱,衣服也相对单薄。在征伐高句丽之前,庞孝泰随同苏定方平灭了朝鲜半岛西南端的百济国。

第二次征高句丽战争是最艰苦的,唐朝南路大军苏定方八月开始围困平壤,顿兵坚城之下,九月契苾何力率领北路大军临时回国,没有前来平壤会师,而新罗援军和粮草迟迟不到,唐军围困平壤差不多半年,遭遇了朝鲜半岛可怕的酷寒。

此时,庞孝泰的部队驻扎在蛇水上(印证了其为水军),已经被冻饿得不成样子,此时又遭到了高句丽莫离支(实际掌权者)盖苏文的突然袭击,庞孝泰父子13人和数千军队英勇战死、全军覆没。

所以经过综合分析,可以肯定的是,《旧唐书》说庞孝泰懦弱,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胡说。

那《旧唐书》出于什么目的,要诬赖庞孝泰是懦弱之辈?

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是为了贬低许敬宗。


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许敬宗才华出众,很早就在太宗朝担任著作郎、监修国史等“笔杆子”官职,却因为一件小事被贬官,长期郁郁不得志。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时任“宰相接班人”中书舍人的敬宗因为被长相奇丑的欧阳询逗笑,这被认为是对皇后逝世的不敬,遭到御史的弹劾,被贬官。

后来,直到贞观十九年,许敬宗随同太宗皇帝征伐高句丽,由于中书令岑文本猝然离世,许敬宗临时担任中书侍郎。太宗大破高句丽于驻跸山,许敬宗立于马前起草诏书,援笔立就,文辞华美,得到太宗的称赞赏识,从此东山再起。

到了高宗时代,许敬宗又投靠武昭仪,帮助武后搞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由此攀上高位,成为国家重臣。

当然,也成为唐史中著名的奸臣。

《旧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许敬宗由于文才出众,长期负责历史编修工作,除了高祖、太宗两朝《实录》,还负责《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姓氏录》《新礼》等大量官方书籍编写工作,但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持论不公正,按照自己的好恶加以删改,引发了很多不满。


大唐悍将父子13人战死辽东,为何却被正史评价为懦弱?


结束语:

其实在历史上,像许敬忠这样编修本朝历史的人,一般都会遭到各种攻击,这属于正常现象。《旧唐书》认为许敬宗人品不好,就把他写的史书都加以批判,全盘否定。尤其拿出庞孝泰的例子,说许敬宗歪曲事实,显然《旧唐书》作者对庞孝泰的事迹并没有加以认真考证,就妄下论断,对一位事迹异常突出的烈士进行了污蔑。

所以,对于庞孝泰满门忠烈13人战死高句丽,历史显然要还给庞孝泰一个公正的评价,而且这个正面的评价也是最起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