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淵源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

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習俗

一、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

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

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

二、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

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

三、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四、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五、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雲掃墓

遠程祭祀,網上祭掃

清明節懷念親人,清明節祭奠英烈

痛定思故人,年年踏青路庚子清明

乍暖還寒,慎終思遠

情之更切今,不同往昔

疫情未消,顧慮重重

針對疫情,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倡導大家清明時節配合政府要求,進行網絡祭拜,避免結群扎堆到墓地祭拜,疫情期間防止交叉感染。

網絡祭掃,居家追思,這種文明祭祀方式開啟了疫情期間的文明祭祀新風尚,用別樣方式追思先人,讓愛和思念觸手可及。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每個清明節的來臨,總是值得思念、追憶和感懷的日子,人有生老病死,在死亡面前,我們總是無能為力。清明祭奠已故親人,以示寄託哀思,面對逝者,更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生命。

人生得來不易,還能在路上忙碌著奔波著應該慶幸,至少我們還有這個資本和氣力拼搏。每個人都是特殊而獨一無二的,這樣的生命,你會好好珍惜,路上的緣份。

生活中我們一路奔波,而總是忘了停下來欣賞路邊的的風景,還有陪伴身邊的人,偶爾一瞬間,會突然發現,年輕的父母不知何時已兩鬢斑白.我們有多久沒有注意到自己父母的變化。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與其說清明節是祭祀掃墓的日子,不如說其深意是珍惜。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孝順父母,善對妻兒,愛惜身體。

人們總是失去後才懂得,但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如果。

假如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我們會留有哪些遺憾呢?

清明祭祖,懷古勵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