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報與我們的福報連在一起!


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報與我們的福報連在一起!

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敦厚習俗,相沿已數千年之久。在古代,上至君主帝王下到平民百姓,每年都會舉行祭祖儀式。

祖先同我們是什麼關係?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祖先是伏羲氏,距今有五千年之久。伏羲氏教導百姓佃漁畜牧、畫八卦、造書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從伏羲氏到炎帝神農氏,就已開始農耕的生活,再到軒轅黃帝成為天下共主,文明開始形成。黃帝距今是四千五百年,在位期間,國力強盛,政治安定,文明進步。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使華夏民族的燦爛文明得以傳揚後世。

據專家學者考證,中華民族萬姓先祖有二萬三千八百六十四個姓氏。《百家姓》,最初收錄的四百一十一個漢族的姓氏,這些姓氏全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黃子孫,就是說始祖是黃帝。由此可知,中華民族是一家,同體連枝,血脈相連,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生命共同體!

我們的祖先、我們以及後代子孫是一體不可分的。大乘佛法講的意思更深,不但祖先跟我們是一體,乃至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跟我們也是一體。佛在大乘經論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未來佛就是所有的眾生,都是同一個法身。佛和我們是同體的關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悲是憐憫苦難眾生,眾生跟我們是一體。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幫助和照顧是沒有條件的!我們跟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要效法佛菩薩的大德,孝敬、愛護以及關懷一切眾生,這也就是暢佛的本懷。

為什麼要祭祖呢?

“不忘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人要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才能積累深厚的福德。正如樹木有根本才能長出枝葉花果,江河有源頭才能形成滾滾長流;同樣的道理,祖宗是我們的根源,有祖先的篳路藍縷、開疆拓土,才有後代的繁榮昌盛與安定幸福。因此要常常懷念祖宗的恩澤,謹記祖宗的教訓。

所以,祭祖的用意在於教導人們不忘根本、飲水思源、緬懷祖德、知恩報恩。我們對於千百年前的祖先尚且念念不忘,感恩戴德,對於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所以祭祖的主要的目的是提倡孝道。

為什麼老祖宗、古聖先賢如此重視孝道?

“孝”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中華文化的根,因此,中華文化可稱為“孝”文化。

什麼是“孝”?

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孝”這個字,裡頭的含義不可思議。“孝”是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老”代表上一代,“子”代表下一代,象徵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關係。在“老”這個部分我們知道,上一代還有上一代,所謂“過去無始”;在“子”這個部分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所謂是“未來無終”,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就代表著無始無終,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當我們看中國的“孝”字,至少我們可以看到“父子有親”,這是人倫大道的原點,五倫的核心;把父子有親展開來,我們會看到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彼此互為一體的關係,中國人僅用一個“孝”字就把它圓滿地概括盡了。

為什麼說孝敬是根本?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大根大本,也是教育的源頭。為什麼?因為孝是人的天性,是對父母與生俱來的親愛。一切的德行,都是從這種親愛衍生出來的;一切的教育,也是以這種親愛的教育為起點。

《孝經》上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教導人民相親相愛,沒有比弘揚孝道更好的了;教導人民遵循禮節,順從長上,沒有比弘揚悌道更好的了。孝道以父母為代表,然後把對父母的親愛推而廣之,對一切年長的人都要盡孝;乃至最後,推廣到愛一切人、一切萬物,所謂“愛心遍寰宇,善意滿人間”。悌道(包括師道)以老師和長輩為代表,尊師重道、尊敬長輩,然後把對師長的尊敬推而廣之,對一切從事教學與文化工作的人都要尊敬;乃至最後,推廣到尊敬一切人、一切萬物,誠如《禮記•曲禮》所說的“毋不敬”,佛法所說的“一切恭敬”。

孝與敬不但是人倫的根本,而且是各個宗教神聖乃至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正如《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條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從哪裡來的?孝親尊師。

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即使孔子、釋迦牟尼佛親自來教,都不會有成就,就算修的善法再多都是虛假的,所以不能成就德行。為什麼?因為沒有了根本,就像花瓶裡面開的花看起來很美,兩三天就凋謝枯死。所以真正想成就聖賢君子,一定要從孝敬的根本修起。

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的妙法。善導大師說,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為什麼現前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是沒有從根本修,如同樹木沒有根,其生命必然不會長久。這個根就是“淨業三福”,一定要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修起。

祭祖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呢?

提倡祭祖,能夠產生淨化人心、移風易俗、振興道德、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對於整個社會與民族的安定團結,具有深遠的正面作用。

祭祖的第一個意義是報本反始、緬懷祖宗恩德,激發後代孝思。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頭,也是維繫中華民族千萬年道統承傳的核心價值觀。老祖宗、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祖先。

祭祖正是孝道的體現,是教導下一代如何行孝的教育方法。所以提倡祭祖就是提倡孝道,也就是提倡百善的根本。

祭祖的第二個意義是提醒我們要承傳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與智慧寶藏,將它運用在當代,促進世界和平,造福當代人民,惠及後世子孫。所以“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就是報答祖宗恩德的最好方法。

如何承傳古聖先賢的智慧?

中華先祖千萬年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成果和經驗,都以漢字文言文的形式記載在《四庫全書》裡頭。他們念念為千秋萬代的子孫著想;不但自身積德修福,以庇廕後代,而且還留給後世無與倫比的智慧寶藏。

然而,令他們擔心的是文字會隨著時代改變,改變到後來都看不懂了,所以老祖宗分語言和文言兩條路走:語言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文言則從古至今永遠不變;加上漢字是表意文字,不會隨著語言而改動,所以漢字文言文能夠貫通古今,是世界上最佳文化載體,是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

要能真正讀懂古書,就必須先學習漢字文言文,取得打開聖賢智慧寶庫的鑰匙。你只要學會漢字文言文,即使孔老夫子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你念他的文字就跟與他通信、當面談話一樣。這種設想是大智慧,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所沒有的。

老祖宗為我們設想周到,我們不能辜負他們,要直下承當,盡己所能,努力承傳他們千萬年積累的這些智慧與經驗,這對於現代社會具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文言文如何學習?

學習文言文沒有別的訣竅,就是要“讀誦”。看著本子叫“讀”,不看本子叫“誦”。怎麼學習?李炳南老師教我們一定要熟讀五十篇古文,教材取《古文觀止》,從《古文觀止》裡面選五十篇。五十篇能夠背誦,就有能力看文言文,像《四庫全書》,我們就有能力閱讀。我們能夠熟背一百篇古文,就能夠寫文言文。一個星期背一篇,用上一年的時間,也可以背五十篇,我們文言文這把鑰匙就拿到了。《四庫全書》、三藏經典,對我們來說,文字的障礙破除了,我們就有能力閱讀,並從中汲取古人的經驗與智慧。

祭祖典禮的第三個意義體現在,它是禮樂的教化,能夠陶冶人和平的氣質。《孝經》上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這顯示禮樂對促成和諧社會與善良風俗的重要性。

什麼是禮?

“禮”代表天地自然的秩序,能規範人類的行為。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間應如何相處。

什麼是樂?

中國傳統的音樂是指德音和雅樂,非靡靡之音。“樂”代表天地自然的和諧,優雅的音樂能夠調和人類的七情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五欲又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情。樂的作用就是讓七情五欲“發而不逾規矩、不過度”,使人們懂得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我完善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禮樂的作用是什麼?

祭祖典禮是禮樂教化的充分體現。

祭祖過程所使用的樂器也很特別:擊鼓與叩鐘的作用,在於提醒大家祭祀禮儀必須誠心正意,尊重祖先文化的傳承;另一個作用,則是體會鐘鼓裡面是空空如也,但是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以此表示心清淨至極則生智慧,智慧而能應萬變。演奏的樂器是用中國傳統的古樂器:古箏、古琴、笙、笛、簫等。演奏的樂曲有《咸和之曲》《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都是安穩祥和的樂章,體現出中國人自古“以和為貴”的精神。

我們翻開《二十五史》,二十五個朝代,每個朝代政權穩定之後,不超過五年,頒佈禮樂,社會就恢復正常。

祭祖的第四個意義是有助於維持社會安定。

我們現前的環境,可以說是在整個人類歷史當中空前的混亂,天災人禍頻發,今天的社會大眾沉迷於慾望享樂,放縱不良的習性,矇蔽了純真純善的天性,所以社會動亂的現象愈來愈嚴重。

社會動亂的根源是什麼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疏忽了“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宗教教育”。最根源就在於孝敬沒有了。

用什麼方法來化解社會動亂?

世界的安定和平要靠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孝與敬。要把孝道跟師道找回來;離開了這個根本,我們就沒辦法救自己,也沒法救全世界的苦難眾生。

由此可知,孝道不僅在過去適用,在現在和未來也都適用,都能產生敦厚世道人心的巨大功效。因此,孝道不僅是人倫大道,而且是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的根本。

社會安定、世界大同,要從我們自己做起;自己不做,要別人去做,世界永遠不會有大同。聖賢人都是自己發憤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毛病習氣,來給大家做好榜樣。我們要努力把中國傳統的教育找回來,也要幫助世界其他民族,把他們的宗教教育也都找回來。沒有這些教育,這個世界不會有希望,人類的文明不可能長久;經濟與科學,沒有一樣能靠得住。“教學為先”,無論是修身、是齊家,全部都是以教學為先,我們不能把教育丟掉。當前這個世界非常需要和平,中國人說“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以一顆平等心、以一顆無分別的心,去恭敬平等的對待一切萬物,去和一切萬物和諧相處,這是平天下。從哪裡做起?要從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從這裡做起。古大德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希望大家要讀聖賢書,要學聖賢人。

我們要把祖宗的教誨認真落實,再推廣到全世界,這個世界才能夠真正的化解衝突,得到社會安定,世界和諧。

祭祖正是承傳傳統文化、振興聖賢教育的最好方式,能夠產生安定人心與和諧社會的正能量,是現代社會需要積極提倡的教育活動。

希望天下有識之士能夠共同來提倡祭祀祖先,如果能夠這樣做,全世界人民共同過著真善美慧的幸福人生,確確實實可以實現。

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報與我們的福報連在一起!

慎終追遠 緬懷祖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