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復甦"南強北弱":交易量恢復7成 部分二手房漲價

(原標題:樓市復甦“南強北弱”:交易量恢復七成 部分二手房價格上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房地產市場也正在出現復甦。

多家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熱點城市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均低於去年同期,降幅均在三成以上。3月中下旬開始,市場復甦的跡象較為明顯,目前總體交易規模已恢復至往年水平的七成左右。

從區域來看,“南強北弱”的態勢比較明顯,“長三角”地區的恢復力度最大,“京津冀”地區相對較弱。

根據各機構的調研,除了交易量的恢復外,成交價格也在緩慢提升。新房方面,此前推出的價格優惠措施,正逐漸取消。二手房市場中,對價格調漲的比例正在增多,部分城市的漲價幅度達到15%。

樓市調控政策出臺頻次同比增65%

貝殼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66座大中城市新房成交套數與成交面積分別為4247萬平方米、37萬套,同比分別下滑28.6%、30.7%。

其中,一線城市的下滑幅度較大,達到四成。二線城市成交套數同比下滑34.9%;成交面積同比下滑31.7%;三四線城市受影響相對較小,成交套數同比下滑17.1%;成交面積同比下滑15.6%。

二手房交易同樣受到較大影響。鏈家地產覆蓋的18個城市,2020年第一季度成交量環比減少39.2%,同比減少44.6%。“當前季度成交量為近五年季度成交最低水平。”

貝殼研究院指出,疫情的影響使得市場出現“V”型走勢,到今年3月,市場開始出現明顯復甦。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多家機構發佈的報告發現,今年3月,重點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七成左右。

按照貝殼研究院的統計,在二手房市場,“長三角”地區的恢復速度明顯高於其他城市,且恢復步伐較為一致。其中,上海、南京與杭州三城3月成交量已經明顯超過疫情前12月的水平,目前恢復至去年3月水平的75%。

在中西部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3月二手房成交量接近去年12月的水平,這兩個區域的代表城市分別為成都和廣州。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區的恢復程度相對較弱,3月成交量大約為去年12月水平的62%,相當於去年同期水平的40%。

新房市場的復甦態勢同樣明顯。今年3月,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22個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上升351.59%,目前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的七成。

樓市的回暖,既與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有關,也有賴於各級政府發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原地產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各級政府發佈樓市調控政策高達171次,比去年同期的104次,上漲了65%。

該機構表示,雖然部分城市因鬆綁幅度過大被叫停,但仍有不少城市通過降低落戶門檻、增加供應、延緩土地出讓金繳納等方式,對市場進行刺激,並很好地穩定了市場預期。

多位受訪者反映,在一些疫情影響已經較弱的城市,二手房市場的帶看量明顯增多,新房市場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預計到今年第二季度,市場可能會完全恢復。雖然部分區域已出現“搶房”現象,但整體市場很難出現報復性反彈。

房價上漲動力不足

在市場復甦的同時,房價也出現上漲跡象。多個房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從3月開始,隨著售樓處的開放和客戶增多,一些項目開始取消此前的打折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尚無明顯的漲價現象。

在二手房市場,雖然價格總體較為穩定,但零星的漲價現象已經開始出現。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跟蹤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北上深三個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掛牌價“破五”(突破5萬元/平方米),其中上海、深圳的價格要高於去年同期。

前述機構表示,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掛牌價漲幅明顯,寧波、無錫、蘇州二手房掛牌價同比漲幅約15%。

二手房交易往往被視為市場的先行指標,二手房價格的上漲,是否意味著整體市場將迎來一波漲價潮?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雖然市場正在復甦,但目前的成交量並不足以支撐房價上漲。從新房市場來看,多數房企受困於資金鍊壓力,不會貿然漲價。

據悉,隨著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新房和二手房市場都出現降價現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交易停滯導致資金鍊承壓,部分房企在線上實施降價賣房。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也認為,當前大多數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週期在120天,說明市場並未恢復到足夠的熱度,價格難以得到足夠的支撐。

許小樂表示,從需求結構上看,經過近幾年的調控洗禮,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以首次置業和改善型置業等剛需為主,這部分需求對價格變化較為敏感,很難支撐房價的大幅上漲。

也有房企人士提醒,在市場恢復期,容易出現恐慌性購房情緒,並導致局部區域出現市場過熱現象。在當前鬆綁樓市調控衝動頻發的情況下,應做好預期管理,避免市場出現非理性波動。

樓市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