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祕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說來,綠茶的歷史最為悠久,產地也最廣泛,江北、江南、西南、華南,都有綠茶的身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品種在六大茶類中也是最多的,光是在冊的大概有八百多款,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喝完中國的綠茶。

加上綠茶的製作工藝繁多,曬青、烘青、炒青、蒸青、半烘半炒等等,不同的工藝方式,製成的茶風味不一。

由此在沖泡過程中,為了品飲它的最佳狀態,所採用的沖泡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茶而異。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 “這個綠茶用什麼方法泡來著?”

很多的商品茶都會給出一些沖泡建議、貼心提示。對於日常沖泡,基本上大家都是採用杯泡,由此,也常常會聽到“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建議使用上投法,水溫低一些,85℃為宜,可以更好地體驗甘露之鮮美。”

不過,即便是有建議參考,往往當下記住了,一上手泡茶時,又迷糊了。

“上投還是下投來著?”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綠茶種類何其繁多,往往記住了西湖龍井的中投法,碧螺春的上投法,再換一個泰順三杯香,這用什麼方法?

如果只知這三種方式,而未明白此中規律、其中原理,就容易迷糊。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 常規的三種方式,先來了解一下:

上投法:先注水至七分滿,再將茶葉放入。

下投法:先投茶到杯中,再倒水至七分滿。

中投法:又稱“三明治法”,先注水1/3,投茶浸潤,後再注水。

簡單粗暴的理解一下就是:幹茶最初投放在哪個部位,就是何種方法,先擱在杯底的是下投法,從上面落到水中的是中投法。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很多茶友遇到綠茶,一味地用一種方法隨性沖泡,很容易就糟蹋了小嫩芽的清爽鮮甜。

所以,在瞭解各種投法之後,還要了解沖泡對象,是什麼樣的個性。

| 觀其幹茶外形

沖泡時,觀其幹茶外形。常見的綠茶可根據揉捻之後的茶形分為:條形、針形、扁形、捲曲、螺形、圓珠形、單芽形、圓珠形、蘭花形、片形、束形十類。

毫毛多的綠茶,最好用上投法。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原因有二:

一是毫毛一旦用水衝擊,容易讓茶湯渾濁,俗稱“毫混”,影響視覺體驗。

二、特別是早春的一些細嫩芽茶,用上投法,讓毫毛自然流落,茶湯清亮而非渾濁;加之因未直接衝擊芽葉,內質釋放緩,味甜,喝起來更鮮爽。同時,也不至於一兩泡後,就沒了滋味兒。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上投法,水未衝擊茶葉,最得鮮甜之味。此外,針形茶亦可採用此法,如恩施玉露,可自由沉入水底。

再次續水時,宜沿杯壁緩緩注水,避免驚起茶毫、茶湯渾。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扁平形、蘭花形,體表面積茶大的茶葉,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若是上投法,茶葉容易浮於水面,影響內質的釋放。

中投法會比較適合,通過軟化和浸泡茶葉,加快茶內質析出,使得香氣、茶湯更為立體飽滿。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保姆級中投法示例:

1.溫杯後,注水1/3,再備一個公道,晾涼一部分沸水

2.稍等半分鐘,投茶1.5克,剛好能覆蓋表面。

3.稍稍轉動玻璃杯,讓茶葉浸潤。趁此好時機,嗅茶香。

4.然後再注入涼至90度左右的水,到七分滿。

此時, 茶葉被水流衝得上下起舞,好好欣賞一番後,就可以享用啦~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遇到一些

採摘時間相對晚、葉質相對老的葉茶、顆粒茶等外形較為粗大的茶,因為高溫、高衝可以激發茶香,讓芳香物質大程度地揮發。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小結一下:

● 遇到茶葉毫毛多、茶形細嫩的綠茶,適宜上投法,比如碧螺春,這樣就不會破壞了茶形、氨基酸。

● 遇到茶形緊結、扁平的綠茶,適宜“中投法”。通過軟化和浸泡茶葉,加快茶葉內質的析出,使得茶葉能迅速出湯。

● 遇到茶形較大、芽葉較大的綠茶,適宜“下投法”,比如六安瓜片,這樣可以更好的泡出茶味、茶香。

以上三種,最為保險的是上投法,再怎麼樣泡也不至於苦澀太難喝。

老茶客才懂這幾點沖泡秘笈,學會它再冷門的綠茶也能泡好!

不同的沖泡方式,得出的茶湯效果差異大,具體的沖泡,還要因人而異,取決於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茶湯效果,喝鮮?還是品茶香?

螺春可以下投法嗎,也可以,如果是口味重的人可有試試,一口下去 ,刺激、絕對“過癮”,但是這樣的茶湯,並非它的最佳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