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说来,绿茶的历史最为悠久,产地也最广泛,江北、江南、西南、华南,都有绿茶的身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种在六大茶类中也是最多的,光是在册的大概有八百多款,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喝完中国的绿茶。

加上绿茶的制作工艺繁多,晒青、烘青、炒青、蒸青、半烘半炒等等,不同的工艺方式,制成的茶风味不一。

由此在冲泡过程中,为了品饮它的最佳状态,所采用的冲泡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茶而异。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 “这个绿茶用什么方法泡来着?”

很多的商品茶都会给出一些冲泡建议、贴心提示。对于日常冲泡,基本上大家都是采用杯泡,由此,也常常会听到“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建议使用上投法,水温低一些,85℃为宜,可以更好地体验甘露之鲜美。”

不过,即便是有建议参考,往往当下记住了,一上手泡茶时,又迷糊了。

“上投还是下投来着?”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绿茶种类何其繁多,往往记住了西湖龙井的中投法,碧螺春的上投法,再换一个泰顺三杯香,这用什么方法?

如果只知这三种方式,而未明白此中规律、其中原理,就容易迷糊。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 常规的三种方式,先来了解一下:

上投法:先注水至七分满,再将茶叶放入。

下投法:先投茶到杯中,再倒水至七分满。

中投法:又称“三明治法”,先注水1/3,投茶浸润,后再注水。

简单粗暴的理解一下就是:干茶最初投放在哪个部位,就是何种方法,先搁在杯底的是下投法,从上面落到水中的是中投法。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很多茶友遇到绿茶,一味地用一种方法随性冲泡,很容易就糟蹋了小嫩芽的清爽鲜甜。

所以,在了解各种投法之后,还要了解冲泡对象,是什么样的个性。

| 观其干茶外形

冲泡时,观其干茶外形。常见的绿茶可根据揉捻之后的茶形分为:条形、针形、扁形、卷曲、螺形、圆珠形、单芽形、圆珠形、兰花形、片形、束形十类。

毫毛多的绿茶,最好用上投法。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原因有二:

一是毫毛一旦用水冲击,容易让茶汤浑浊,俗称“毫混”,影响视觉体验。

二、特别是早春的一些细嫩芽茶,用上投法,让毫毛自然流落,茶汤清亮而非浑浊;加之因未直接冲击芽叶,内质释放缓,味甜,喝起来更鲜爽。同时,也不至于一两泡后,就没了滋味儿。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上投法,水未冲击茶叶,最得鲜甜之味。此外,针形茶亦可采用此法,如恩施玉露,可自由沉入水底。

再次续水时,宜沿杯壁缓缓注水,避免惊起茶毫、茶汤浑。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扁平形、兰花形,体表面积茶大的茶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若是上投法,茶叶容易浮于水面,影响内质的释放。

中投法会比较适合,通过软化和浸泡茶叶,加快茶内质析出,使得香气、茶汤更为立体饱满。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保姆级中投法示例:

1.温杯后,注水1/3,再备一个公道,晾凉一部分沸水

2.稍等半分钟,投茶1.5克,刚好能覆盖表面。

3.稍稍转动玻璃杯,让茶叶浸润。趁此好时机,嗅茶香。

4.然后再注入凉至90度左右的水,到七分满。

此时, 茶叶被水流冲得上下起舞,好好欣赏一番后,就可以享用啦~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遇到一些

采摘时间相对晚、叶质相对老的叶茶、颗粒茶等外形较为粗大的茶,因为高温、高冲可以激发茶香,让芳香物质大程度地挥发。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小结一下:

● 遇到茶叶毫毛多、茶形细嫩的绿茶,适宜上投法,比如碧螺春,这样就不会破坏了茶形、氨基酸。

● 遇到茶形紧结、扁平的绿茶,适宜“中投法”。通过软化和浸泡茶叶,加快茶叶内质的析出,使得茶叶能迅速出汤。

● 遇到茶形较大、芽叶较大的绿茶,适宜“下投法”,比如六安瓜片,这样可以更好的泡出茶味、茶香。

以上三种,最为保险的是上投法,再怎么样泡也不至于苦涩太难喝。

老茶客才懂这几点冲泡秘笈,学会它再冷门的绿茶也能泡好!

不同的冲泡方式,得出的茶汤效果差异大,具体的冲泡,还要因人而异,取决于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茶汤效果,喝鲜?还是品茶香?

螺春可以下投法吗,也可以,如果是口味重的人可有试试,一口下去 ,刺激、绝对“过瘾”,但是这样的茶汤,并非它的最佳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