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削藩,養虎為患:漢文帝最大的失誤

提起漢文帝,我們立即會想到休養生息、人民安居樂業的文景之治,但是就算是漢文帝這樣賢明的君主,照樣犯下過對於王朝不可饒恕的錯誤。

漢文帝當政時,時任太中大夫的賈誼曾向漢文帝上書,針砭時弊,賈誼認為漢朝最大的禍患,不是北方的匈奴,而恰恰是皇帝劉恆的親兄弟,他斷定,這些劉氏封國最後必將成為擾亂國家的亂臣賊子。

面對賈誼論據充分的上書,漢文帝卻表示了拒絕,對於仁慈甚至有些柔弱的劉恆來說,他不願意承擔剿滅兄弟,違背高祖遺願的事情,但是他不解決,災禍自然會落到他的兒子身上。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就是漢文帝不作為的最大惡果。

賈誼針砭時弊:封國一定會導致王朝的動盪

雖然秦朝就已經實行了郡縣制,廢除了周朝設置的所有封國,但是到了西漢初期,部分人認為秦朝之所以覆滅就在於沒有封國拱衛,片面實行郡縣,劉邦進而綜合了兩撥人的意見,實行郡國並行制。

但是歷史的車輪已然前進,封建制早已沒有了存在的空間,在劉邦在位時,郡國並行制已經顯現出了弊端。劉邦當時分封時,既分封了不少劉氏子孫,也封了不少異姓王,可是到了最後,因為彼此之間的猜忌,劉邦將齊王韓信、韓王信、彭越等異姓王紛紛消滅,他們的封國,也被一併改為郡縣。

拒絕削藩,養虎為患:漢文帝最大的失誤

賈誼認為,所謂的劉姓封國,一旦強大了,跟韓信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麼兩樣,一旦封國過於強大,必然會和中央發生猜忌,進而不再聽從皇帝的號令。賈誼舉了當時吳王劉濞、淮南王劉長的例子,說陛下如此講求道義,恩威並重,他們尚且胡作非為,更不用說有些封國的權勢十倍大過他們,一旦他們造反,朝廷該如何應對?

賈誼認為,之所以那些更大的封國沒有造反,不過是因為他們的親王尚且年幼,未到壯年,中央派去的太傅還能輔佐監管他們,保障中央的權威,一旦等他們到了壯年,他們還會甘願寄人籬下嗎?恐怕那時中央派去的官員都會被攆走,到時封國就真成了他們自己的獨立王國。

拒絕削藩,養虎為患:漢文帝最大的失誤

賈誼警告漢文帝,如果不及時將他們清除,恐怕這些同姓親王會造成比當年韓信彭越更大的危害,賈誼提議,從此可以規定親王的所有子孫都可以繼承他的土地,從而讓封國越分越小,這樣封國與中央的關係就是眾星拱月而不是喧賓奪主。漢武帝時期實行的推恩令,其實早已被賈誼提出。

賈誼的辦法不僅不會引起廣泛的不滿,反而會讓親王的次子們興高采烈,這樣的舉措,既贏得了本來無權繼承封國的親王子嗣們的歡心,又消除了封國的威脅,賈誼的政論,實在是一針見血。

漢文帝優柔寡斷:七國之亂的源頭

面對賈誼的針砭時弊,漢文帝竟然完全沒有采納,反而繼續我行我素,比如之前的淮南王劉長,因為德行不端、胡作非為被漢文帝流放,之後染病身亡,賈誼建議將他的封國趁機化作郡縣,以消滅隱患。

但漢文帝不但沒將其化作郡縣,反而將劉長的四個兒子都封為侯爵,賈誼因而無奈的說:劉長罪孽如此之大,陛下將他放逐沒有立即殺死已是法外開恩,天下沒人覺得他無罪,如今陛下對他的兒子,不但不處罰,反而都封為侯爵,這樣的行為,不是等於告訴天下人你處罰了無罪的弟弟嗎?

拒絕削藩,養虎為患:漢文帝最大的失誤

(七國之亂的源頭在於漢文帝)

漢文帝時期,一些親王已經顯露出不聽中央號令的狀況,其中吳王劉濞更是廣招亡命之徒,私自開礦,鑄造錢幣,統一的貨幣是國家統一安定的基礎,如果有多種貨幣並存,勢必會導致地方做大,甚至有脫離中央控制的危險。吳王劉濞通過鑄造錢幣發了大財,國庫充盈,人民不用交稅,紛紛擁護吳王,這樣危險的態勢依然不能引起漢文帝的警覺,足見其極為缺乏政治嗅覺。

漢文帝不明白,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封制已經斷然執行不下去了。周朝實行封建制時,還沒有禮壞樂崩,周禮深入人心,諸侯信奉禮法,安於本分,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讓周王室名聲掃地,周室東遷後,諸國才開始犯上作亂。

到了秦朝之後,由於秦始皇權勢滔天,消滅了所有封國,並創立了皇帝的稱號,從此以後,人人都想做掌控一切的皇帝,這種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情況下,再想恢復以前靠血緣和禮法來維持的制度無疑是痴人說夢。

拒絕削藩,養虎為患:漢文帝最大的失誤

(項羽就是不想當秦始皇,結果被順應趨勢的劉邦徹底擊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