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腸道不僅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還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

寄住在人體腸道的龐大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與腸道健康、人體健康休慼相關。

很多科學家都把腸道菌群稱為“另一個你”。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不過,我們今天不聊腸道菌群,單聊腸道,這個人體的“第二大腦”。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家工廠,腸道就是工廠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負責體內的髒活累活。各種食物在這裡被分解、吸收,廢物也從這裡排出體外。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在人體胃腸道組織的皺褶中有一個組織機構,即“神經細胞綜合體”。

在該綜合在神經傳感器的幫助下,獨立於大腦進行信號交換工作,甚至能同樣參加學習等智力活動。

人體內這個“第二大腦”有著有趣的起源。古老的腔體生物擁有早期神經系統,這個系統使生物在進化演變過程中變為功能繁複的大腦,而早期神經系統的殘餘部分則轉變成控制內部器官如消化器官的活動中心。在胚胎神經系統形成的最早階段,細胞凝聚物首先分裂一部分形成中央神經系統,另一部分則繼續在胚胎體內遊動,直至落入胃腸道系統中轉變為獨立的神經系統。在此之後,在專門的神經纖維——迷走神經作用下,該系統才與中央神經系統建立聯繫。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作為消化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腸道既強大又脆弱;既有多重功能,又易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像大腸息肉、炎症、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徵,甚至是大腸癌等,都是對腸道造成傷害的疾病。

引發腸道疾病的原因多數源於日常生活。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會給腸道“添亂”,引發腸道疾病。

飲食油膩

長期高油、高脂飲食,多葷少素,會導致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下降。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就會介入,身體開始“發炎”。

這種慢性炎症會引起脂肪異常堆積,可能引發肥胖,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風險。

飲食刺激

酒、過濃咖啡、茶水、太辛辣的食物等都會刺激腸道,引起胃腸黏膜損傷,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高鹽飲食,容易使胃腸道內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內水分無法被吸收,從而引起腹瀉等腸道問題。

膳食纖維少

膳食纖維長期過少,腸道動力不足,不僅排便速度慢,還導致有益菌缺乏繁殖所需的“糧食”,大大增加患腸癌的可能。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維持腸道健康,攝入有益膳食,保持健康飲食習慣,是給腸道增添“動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比如雜糧,全谷雜糧中纖維素多,膳食纖維多,不僅能幫助清腸通便,還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幫助降低腸癌風險。

此外,腸道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免疫功能,功能正常的腸黏膜屏障和協調良好的腸道菌群生態是抵抗疾病的有力防線。

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產生特有的酶類,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並抑制有害菌生長,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增強免疫力。

進食一些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物,比如酸奶、豆製品,相當於把益生菌吃進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壯大腸道共生菌群的隊伍。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既強大又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