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稱:減肥或需先治“大腦”

當現代人的能量攝入和消耗越來越不平衡,當肥胖及其相關的代謝綜合徵成為全球性流行病,多少人正因為屢試屢敗的減肥而煩惱。有沒有想過,除了情感因素、自制力等個性化原因之外,肥胖的“癥結”可能在於你的腦?不是開玩笑!這有位來自“腦力界”的調節食慾和機體肥胖的“關鍵人物”,“姓名”:POMC神經元;“住址”:中樞神經系統下丘腦。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郭非凡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糖尿病》(Diabetes)發表研究論文,破解了下丘腦POMC神經元對食慾和肥胖的具體“管理流程”和“管家來歷”。這意味著,肥胖和糖尿病、脂肪肝等相關代謝性疾病有了新的潛在藥物作用靶點,有望開拓新的預防、預測風險和治療方法!

中國科學院稱:減肥或需先治“大腦”

越來越胖有原因

世界上真的有一樣東西,名叫“瘦素”,它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激素,一方面,通知主人“已飽”“別再吃了”;另一方面,通過交感神經系統提高能量和脂質代謝率,激活褐色脂肪產生熱量,消耗白色脂肪。

事實上,在下丘腦的弓形核中,含有兩類調節能量代謝的神經元:除了POMC神經元之外,還有一類功能相反的——促進食慾的AgRP神經元,兩者互相制衡,調節機體的食慾和能量耗散。

郭非凡研究員告訴記者,只有極少數人先天就有瘦素分泌的障礙,怎麼吃都沒有飽腹感。對大多數人而言,需要警惕的則是後天發生的“瘦素抵抗”——即瘦素感應的信號通路越來越不敏感,這是引起肥胖和越來越胖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稱:減肥或需先治“大腦”

細嚼慢嚥和飯前喝湯背後的科學依據

照此看來,民間不少易操作的減肥小貼士還真有幾分科學依據。比如,細嚼慢嚥。因為通常而言,從開始吃飯到大腦感受到瘦素信號需要約20分鐘的時間。

又比如,飯前喝點湯。因為這些湯湯水水“騙取”了下丘腦感應瘦素需要的時間。

而有些對胖子的負面印象,則純屬誤會了。比方說,“連少吃點之類的小事都管不住自己,還成得了什麼大事?”

要知道,有些人還真不是後天不努力減肥,而是先天瘦素不足,無法及時體會飽是什麼感覺。以後,千萬別再因此嘲笑身邊胖胖的小夥伴了。

中國科學院稱:減肥或需先治“大腦”

大腦裡的肥胖管家

被郭非凡課題組“尋獲”的肥胖“管家”,名叫ATF4(激活轉錄因子4)。在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敲除ATF4基因可以激活機體能量耗散,緩解肥胖。

在郭非凡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生肖育眾在小鼠的POMC神經元中特異性敲除ATF4基因。結果顯示,這些失去了ATF4基因的小鼠明顯瘦了,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瘦素敏感性和能量耗散水平都提高了,即使高脂飲食,也不會胖、不會患糖尿病。

這一實驗提示,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物靶點可能就在這兒了!需要指出的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減肥藥,往往會有顯著副作用,目前鮮有成功案例。

據郭非凡透露,目前的研究僅僅暴露了冰山一角,更多下丘腦神經元的工作,與杏仁核情感中樞的協同機制,都是未知數。畢竟,在減肥問題上,理智與情感都有話語權。“我們希望發現更多潛在藥物靶標,也希望更多地用營養的方式來幫助大家遠離肥胖。”

中國科學院稱:減肥或需先治“大腦”

近年來,科學家在人群研究中發現,肥胖與氨基酸的關係也許比脂肪更大,肥胖與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氨基酸水平明顯升高,甚至在罹患糖尿病前五年就開始升高了。課題組用自制的去亮氨酸食物餵養小鼠,小鼠一禮拜便瘦了下來——不再有亮氨酸作用於下丘腦,瘦素信號更敏感,信號通路更活躍。郭非凡強調說,氨基酸是人體必需元素,所以也不能長期攝入不足。

她建議,肉裡的亮氨酸多,蔬菜裡的少,多吃蔬菜少吃肉對減肥肯定是有幫助的。去氨基酸的人造食品,可考慮應用於糖尿病、脂肪肝等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患者的短期治療。

“我們可以通過血清中氨基酸水平的檢測,來預測糖尿病等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患病風險,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