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如按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學會2017年公佈的最新高血壓診斷標準(130/80毫米汞柱)計算,中國成年高血壓患者已超過5億,佔總人口的46.4%,相當驚人!也就是說5億高血壓和後備軍們,只有1400多萬人通過藥物和調整生活方式和膳食模式執行限制熱量,限鹽,低油少鹽的膳食方式。高血壓真的是“無聲的殺手”,如果聽之任之,它就會在你渾然不覺中向各個靶器官“要塞”進軍。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高血壓的狡猾之處就在於此,一些皮實的患者朋友還真和沒事兒人那樣,血壓升高了依舊渾然不覺,但這絕不是意味著可以就此高枕無憂,此時的高血壓“大軍”邁著它罪惡的步伐,正在“暗度陳倉”呢。

醫學上,我們把這幾處高血壓“大軍”的目的地稱為“靶器官”。

1,血管,

2,心臟、

3,顱腦、

4,腎臟,

5,視網膜。

經過5~10年,高血壓“大軍”就會“兵臨城下”,幾處靶器官也不可避免地被“殃及摧殘”。

一,您的心臟能撐多久?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高血壓發生後,心臟收縮時,為了把血射入周圍血管,承受的壓力都比正常血壓時來得大。長期超負荷的心臟也會變大變厚,尤其是左心室的體積和厚度,醫學上我們把這種病理改變稱為“左心室肥厚”。這是心臟肌肉的一種代償機制,終有一天會使心臟疲勞得無法代償,出現心力衰竭。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高血壓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促進因素。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冠狀動脈時,導致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還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顱腦血管重負難堪許多朋友都知道,高血壓如果不好好治,會引起腦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風”。

二,大腦。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顱腦裡的血管長期在高血壓的“洗禮”之下,同樣重負難堪,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顱腦血管逐漸狹窄或者阻塞,導致腦供血不足和腦梗死的發生。當較大的血管發生梗死時,出現腦組織局部動脈血流灌注明顯減少甚至完全中斷,會發生偏癱、單側肢體麻痺、失語、感覺障礙等不適。還會引起記憶力下降、計算力下降等抽象思維障礙,情緒變得不穩定,逐漸失去時間地點概念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血管性痴呆”。

三,腎臟。

腎臟是人體內清潔血液的“排汙工廠”。當血液流過腎臟時,血液中的廢物、多餘的鹽分和水分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高血壓對腎動脈和腎小血管也在摧殘,當它們出現類似於硬化改變後,管腔變窄,腎臟就會出現缺血。腎小管較為脆弱,對缺氧和缺血較為敏感,當它們飽受摧殘時,尿液的濃縮功能受損,患者朋友往往會覺得起夜上廁所的次數莫名其妙地增多了。隨著病情的進展,腎小球同樣受到損害,過濾效果越來越差,尿中可出現蛋白、紅細胞和管型等。隨著腎單位的逐漸減少,腎臟功能受損,最終可出現腎功能衰竭。事實上,我國的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腎功能受損正在成為影響我國高血壓患者朋友生活質量的主要相關疾病之一。

和糖尿病、痛風一樣,高血壓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關於這一類疾病都屬於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就是遺傳因素將子彈上膛,環境因素扣動扳機。原發性高血壓也是如此,雖然醫學界沒有找到確切的致病因素,但發現許多因素與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有關,統稱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不外乎兩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目前一般認為,在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權重中,遺傳因素大約佔40%,環境因素大約佔60%。如果父母雙方的血壓均正常,子女高血壓的發病概率在3%左右;如果父母有一方患有高血壓,子女高血壓的發病概率大約在30%;如果很不幸,父母雙方均有高血壓,那麼子女患上高血壓的可能性高達45%。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原發性高血壓也是木桶原理,哪裡出現了短板,就會發生高血壓。所以要做到預防高血壓無短板,全靠健康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為什麼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

原發性高血壓相關的因素:

1,年齡增加。

2,高鹽膳食。

3,超重肥胖

國外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BMI每增加1千克/米2,高血壓的患病率增加16%,尤其是年輕女性超重或肥胖會導致血壓升高。體重每增加4.5千克,收縮壓可增加4毫米汞柱。

4,吸菸,喝酒大於指南(20克酒精以上)是高血壓的誘因。

5,精神應激緊張壓力大等,在高血壓的發病中起著煽風點火的作用。各種壓力,恐懼,抑鬱等不良情緒。

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並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健康長壽,但對於大多數人是健康的守護神,也是提升生活品質,尤其是幸福晚年的保障。

儘管是老生常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