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序言:19世紀80年代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地價產業的繁榮時期開始了。這個時期出現了"boom"這個美國詞語,它的意思是繁榮和價值的突然增長。雖然熱心的贊助精神和追逐繁榮的精神有相似之處,但它們之間也有不同的地方。熱心贊助者是社區的締造者,至少當時是忠心耿耿地為自己的地區服務的,他是有堅定信仰的人,預先就和那些他能夠說服來和他一起幹的人同呼吸、共命運。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地產出售示意圖

19世紀80年代,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的地價開始增長

19世紀80年代,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出現了很多追逐繁榮的熱心贊助者,實際上,這些人只不過是投機家而已。熱心贊助者也是參與其事的人,他和其餘的人共同承擔風險,而追逐繁榮的人則只是投機家。他追逐的是眼前利益,而到頭來常常是黃粱一夢,轉眼而空。如果說熱心贊助者欺騙了什麼人,那麼他不但欺騙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而追逐繁榮的人感興趣的是,一定要勸誘別人慷慨解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19世紀80年代南加利福尼亞地價開始增長,地產開始進入繁榮時期,成了後來美國地產業繁榮的樣板。19世紀中期典型的礦產騙局,現在變成了地產騙局。這個地方幅員廣闊,距離遙遠,土地的實際好壞又無法確知,因此誰也說不清什麼時候天真的樂觀會變成受騙上當。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區域示意圖

19世紀60年代後期,南加利福尼亞已出現了小小的繁榮。乾旱破壞了所有的大牧場,像斯特恩的牧場共佔地七萬英畝,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班牙-墨西哥人的時代。代這些大牧場而起的,是一些實行精耕細作的小農場。

南太平洋鐵路的延伸,造就了一個新的過冬地區,並把人們帶到諸如洛杉磯、聖巴巴拉和聖迭戈這樣的發展中心。到19世紀80年代,這裡也有了一個運輸網和一個堅實的繁榮基礎。當聖菲鐵路通到這裡時,競爭使堪薩斯到洛杉磯的鐵路旅費下降到一個美元。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區域示意圖

小說家查爾斯·達德利·沃納悲嘆說:"我沒有在3月間趁我在南加利福尼亞時把那個地方買下來,並在當時再把它賣掉,對這件事我一直追悔莫及。我原該賺它一筆錢來支付我返程的鐵路旅費,並把剩下的錢用來洽購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小州。"

沃納給洛杉磯取了一個名字,叫做"金蘋果園",它是四面八方發財心切的人的矚目之地。用節日彩旗裝飾起來的鐵路平板車,運來了可能成為土地買主的人。拍賣會上銅管樂隊吹吹打打,來人享受免費的午餐供應,這一派熱鬧景象,使他們不由得怦然心動,買下了劃成每塊二十五英尺的成片不毛之地。洛杉磯的地產商超過兩千人,在一年之內賣出了價值一億多美元的地產。一些學校由於接納了新來移民的子女而人滿為患,不得不每天分兩批上課。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地產出售示意圖

1886年至1888年,這段時期是19世紀美國地產的繁榮極盛時期

1886年至1888年地產業繁榮期間,為出賣而重新劃分成的小塊土地只有一千七百七十塊,每一塊地的平面圖都在洛杉磯縣存檔。地產價格猛漲。菲格羅亞附近第七街的一塊二十五英畝的土地,在1886年索價一萬一千美元而找不到買主,第二年卻賣得八萬美元。1883年,第六街和大街兩旁的臨街土地每英尺售價二十美元,在1887年上漲到八百美元。美國《論壇報》曾經誇耀說:"洛杉磯正在繁榮起來,今後可能還要繁榮許多年。"

美國地產繁榮的極盛期在1887年到來了。這時,人口從繁榮開始前的一萬一千人增加到八萬多人。那一年的下半年,洛杉磯郵局為過往旅客經手了二十萬件郵件,每天的地產成交額,光有記錄可查的就超過十萬美元,而一般要達到五十萬美元。在1887年的7月、8月、9月三個月間,美國洛杉磯縣地產成交額為三千八百萬美元。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洛杉磯區域示意圖

洛杉磯的繁榮發展到了海邊,由北到南,從聖巴巴拉發展到聖迭戈,並沿鐵路線發展到了內地。聖加夫列爾河谷最繁榮的新興城市之一是蒙羅維亞。這個城市按照它的締造者的姓氏命名,這個人是鐵路建築工程師,他在1886年設計了這座佔地六十英畝的城市。

1887年5月,道路內側的土地每塊(寬五十英尺、長一百六十英尺)拍賣價格為一百美元,道路拐角處的土地每塊拍賣價格為一百五十美元。11月間,這座城市(人口五百人)已經初具規模,並造起了兩家少不了的旅館。原來每塊售價一百五十美元的土地,現在正以八千美元售出。到1888年初,這座城市竟需要僱用一個人來收集垃圾,每週付給工資五美元。同年5月鋪設了電車軌道。到1890年,這座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富於想象力的廣告宣傳,迅即補上了這塊土地上所缺少的東西。例如,洛杉磯的一些商人,在1886年12月組織了阿祖薩土地水源公司,買下了原阿祖薩牧場的四千英畝土地,標出了未來城市的位置,並在四個月內開始出售一塊塊土地。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農場示意圖

他們為農場保留了優良的農田,把城址定在一個有沙礫和圓石的窪地上。當有人問為什麼把城址選在那個地方時,贊助人說:"如果這地點做城址不合適,那麼做什麼都不合適。"但是,對於一座新興城市來說,這地點證明是太合適了。一次大張旗鼓的廣告宣傳運動吸引了買主,他們整夜排著隊,等待第二天拍賣開始。

據說,有人向排在第二位的人提出,願意用一千美元買他的位置,但遭到了拒絕,不過排在第五位的人確實把他的位置賣了五百美元。城裡的地皮在頭三天裡售出了將近一半,到兩個月結束時,贊助人賺得了一百一十七萬五千美元。為了慶祝成功,他們在市中心建造了一座磚木結構房屋和一個旅館。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帕薩迪納區域示意圖

一個更重要的新興城市是帕薩迪納。這個地區是1874年由一批來自印第安納州的人開闢的,在1880年它還仍然是一個村莊。1885年,聖菲鐵路從這裡通過,其後不久,雷蒙德旅館建成,成了吸引旅客的主要地方,在1886年和1887年共接待了三萬五千名客人。又有兩家旅館建成,到了1886年,這個城市有了五十三家地產公司,有六千人口,宣佈準備耗資十萬美元興建一個"歌劇院"的計劃,並將日益上升的犯罪記錄在案,以證明它確實在成為一個都市。

這種繁榮在其他方面還能證明些什麼,這姑且不論,但它確實戲劇性地表明瞭廣告宣傳的力量,表明了某些美國人心甘情願地相信別人活龍活現地、言過其實地、翻來覆去地講給他們聽的任何東西。以廣告宣傳為能事的報紙,繼承了熱心公益的報刊的傳統而盛極一時。當聖迭戈人口暴增,達到二萬人時,這座城市已有了五家報紙。無論是實際存在的或是想象中的新興城市,幾乎沒有一座不是至少擁有自己的一家報紙。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地產出售示意圖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在宣傳它特有的"異域"風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恰恰成了破壞這種風光的力量,所以它很快就和全國融為一體。西班牙教區的衰落,巨大牧場的解體,使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首次繁榮成為可能,但是教區和牧場的流風餘韻,仍然成為八十年代繁榮的誘因。

到這次繁榮結束時,南加利福尼亞兩個世紀來世代相承的西班牙情調,不過成了一個廣告口號。西班牙人的遺產在地名上仍然清楚可見,但即使這些地名也已經過改造,帶上了浮華綺麗的色彩,從而出現了無數的格倫多拉、威尼斯、巴洛納、巴羅納和恩格伍德。

正如淘金熱曾把北加利福尼亞帶入了全國生活的主流一樣,19世紀80年代的繁榮把南加利福尼亞也帶給了全國。美國的歷史正在為它的地理所消融,而美國大陸正處在市郊化的進程之中。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示意圖

19世紀美國地產的繁榮催生了大量名牌美國院校

到1888年春季,由於某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南加利福尼亞的繁榮實際上並沒有一下子炸掉,而是像一個觀察家所指出的那樣"逐漸萎縮了"。由於人口增長迅速,諸如給水、下水道、道路和學校這些市政設施一時難以跟上。這種地產繁榮也留下了一些被遺棄的村鎮,以及無數"大學"、學院、中等學校和文化中心。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是1879年利用一塊捐贈的地產而創辦起來的,兩年後,出現了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接著又出現了惠蒂爾學院,這所學院是貴格會信徒的宗教希望和締造惠蒂爾市的地產公司的商業精神的共同產物。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西方學院校徽示意圖

辦得比較成功的新興的高等學校之一是西方學院。這所學院原稱西方大學,組建於1887年2月。它是福音派長老會創辦的一所學校,每年學費定為五十美元,為使走讀生不必在安息日往返奔波,學院每週的休假日定在星期一而不是星期六。由於這個學院是靠一塊價值五萬美元的贈與地產創辦起來的,它從這塊地產上留出一部分做校園,把其餘部分賣掉充作學校經費。

還有其他無數大學,由於缺乏推銷本領,或由於得不到大片土地贈與而被遺棄了,在地面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20世紀20年代,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地產進入繁榮時期

南加利福尼亞樹立了榜樣,發明了方法,大陸的另一端於是起而仿效,其情形則更為變本加厲。既然南加利福尼亞追逐繁榮的人可以在根本看不到水的不毛之地出售城市"地皮",那麼佛羅里達追逐繁榮的人為什麼不可以出售在水位下三英尺的城市"地皮"呢?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佛羅里達州區域示意圖

美國人的推銷術和廣告宣傳,對付這種難題是綽綽有餘的。同佛羅里達比較起來,加利福尼亞的繁榮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在19世紀80年代整個繁榮期間,南加利福尼亞的地產交易共達二億美元左右,而在佛羅里達,光是科拉爾蓋布爾斯一項工程就花去了約一億五千萬美元。南加利福尼亞不過預示了一個小康的前景罷了。

也許是由於佛羅里達州許多地區半淹在水中,它的亞熱帶風光和溫和氣候使它成了歷來荒誕不經的神話之鄉。佛羅里達這個十六世紀傳說中的"青春泉"的所在地,現在成了20世紀"財富泉"的真正地點。在西班牙國王於1819年把佛羅里達賣給了美國後,兩家開發公司遠在內戰爆發前就曾試圖出售佛羅里達的地產,並取得了小小的成功,直到颶風、黃熱病和敵對的塞米諾爾族印第安人使他們的希望化為泡影。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佛羅里達州區域示意圖

美國佛羅里達的繁榮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佛羅里達的繁榮姍姍來遲。它的繁榮顯然應歸功於美國北部的一些富商,他們曾試圖把佛羅里達當做避寒的地方,而佛羅里達內陸價格便宜的大片荒地、未遭破壞的海岸和或許可以耕種的田地也吸引了他們。1900年,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一直通到這個半島南部遙遠的頂端,於是埃弗格萊茲的排水計劃開始了。到1924年,這個地方已處於一片繁榮之中。

佛羅里達州以它的異國風光和依稀可見的西班牙情調,理所當然地引起人們的興趣,這是得到當時商界著名人士的支持的。如果連全國最富有的人的商業判斷都不能信賴,那還有誰能夠信賴呢?美孚石油公司的約翰·洛克菲勒的親密的合夥人亨利·弗拉格勒在聖奧古斯丁建造了兩座宏偉的旅館“龐塞·德萊昂旅館”和“阿爾卡薩旅館”,接著又修築了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並在鐵路沿線又造起了很多豪華旅館。

還有一個叫巴倫·科利爾的人,他原是經營一家小印刷廠出身,後來由於經營有軌電車的廣告宣傳而發了財,接著他又在紐約地下鐵道包攬廣告和自動售貨機。科利爾在佛羅里達西海岸外買下了一個島作為避寒的地方,得到了附近半沼澤地帶的一百多萬英畝土地,在上面築了一條路(後來稱為塔邁阿密小道),並把他的地產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新縣——科利爾縣。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畫像示意圖

又有一批商界名人來到了,其中包括J·C·彭尼、因經營馬戲團而出名的約翰·林林和查爾斯·林林、特拉華州的T·科爾曼·杜邦以及其他一些同樣有身份的人。最有力的宣傳來自股票市場權威評論家和統計學家羅傑·W·巴布森,而最為明顯的是來自威廉·詹寧斯·布賴恩。

布賴恩在成為佛羅里達居民後,利用他那曾經三次使他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口才來吹捧佛羅里達的地產。

他宣稱該州在"教育和道德方面首屈一指",並起草了一項決議,由佛羅里達州立法機關通過,譴責講授任何形式的進化論,從而對佛羅里達州的教育作出了他自己的貢獻。

他在推銷科拉爾蓋布爾斯地產的群眾大會上,以宗教的狂熱發表了他的佛羅里達演講,說服了不信教的人,而一些地產商就站在一旁,和這些新皈依的人簽約成交地產生意。數不清的書刊,尤其是《星期六晚郵報》上被廣泛引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說得天花亂墜,用文學來打動人心。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地產出售示意圖

佛羅里達的繁榮遵循了加利福尼亞的典型方式。地產推銷商向可能成為買主的人提供周遊全州的免費公共汽車旅行,地產推銷商到佛羅里達來的目的,就是特意要從這些冤大頭身上發一筆財。一些大經紀人把他們對股票市場或別處資本雄厚的地產生意的興趣臨時轉到佛羅里達來,他們指望在一旦利潤到手或眼看好景不長時便把他們的投資從佛羅里達轉移出來。

小說家雷克斯·比奇寫了一本附有插圖的小冊子,把科拉爾蓋布爾斯大大吹噓了一番,經過這樣一推銷,這個地方看來就成了一個"經過改造的地中海——一個新的威尼斯,有寧靜的池塘、運河和鹹水湖"——甚至比舊威尼斯更加美麗,因為從一開始,它就受到分區制的保護。

1925年5月,博卡拉頓的地皮開始出售,第一天的銷售額據說超過二百萬美元,而這時為招徠顧客而大肆吹噓的那種美妙前景,甚至還仍然是紙面上的東西。邁阿密周圍面積較小的一塊塊地皮,在拍賣的第一天便已銷售一空。想要買地皮的人,如果要求到實地去看看,人們就會使他感到自己太寒傖。

美國史談: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探究美國地產的發展史

美國地皮藍圖示意圖

結束語

美國地皮是按照藍圖來購買的,在藍圖上這些地皮更中看。於是,買者也就有了推銷者的想象力,能夠看到蜿蜒曲折的漂亮的林蔭大道、遊艇停泊池、四周環以枝幹婀娜的椰子樹的公園、猩紅似火的芙蓉花。推銷員可以指給你看預期中的熙來攘往的路線,並幫你選定一個可以開鋪子的兩面(佔兩塊地的)拐角,或者一個靠近水邊的適於冬天憩息的僻靜處所。

但是買者通常又看不到真實的地皮,因為大多數地皮"在開發前"就已賣出了。林蔭大道還有待鋪設,遊艇停泊池還得抽水建造,還得利用挖出來的汙泥來加高擬議中的地皮,使之露出水面或沼澤。直到地皮全部賣出後,開發商才會立樁標界,才會作出規劃,地皮的所有人才會找到他的地皮。

直到1926年初,搶購地皮的熱情開始減退,地價也在下跌。接著,在1926年9月19日,一場颶風把地產業的繁榮景象一掃而空。原來是"萬無一失"的地方,現在成了渺無人煙的荒地。無所畏懼的樂觀主義者們試圖趕走前來救濟風災的紅十字會,因為他們說,情況一經宣揚,就會破壞地產的價值。


參考文獻:

《美國史》

美國《論壇報》

《19世紀美國地產史》

美國《星期六晚郵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