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不僅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官場的黑暗,更批判了那個時代下虛偽醜惡的人性,是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諷刺小說。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不過,除了講述熱衷功名的腐儒,《儒林外史》也刻畫了不少女性形象:有淡泊名利、品行高潔的王冕之母;有丈夫死後、跟大伯爭家產的小妾趙氏;有崇尚科舉、賢良淑德的才女魯小姐;有沉迷於做官夫人的王太太;還有潑辣大膽、敢愛敢恨的俠女沈瓊枝。。。每一個人物都生動飽滿,組成了那個時代的女子眾生相。

其中,小妾趙氏可以說是全書中心機最深、最有智謀的一個女性人物了。


心機深沉,步步為營

趙氏剛出場的時候,只是嚴監生的小妾。說起嚴監生,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那個死前豎著兩個指頭、名列世界五大吝嗇鬼之一的嚴監生。在那段短暫的“嚴監生之死”的情節中,只有趙氏明白嚴監生是嫌點兩個燈草費油,足以見趙氏的不簡單。

而趙氏能從嚴監生的小妾翻盤成為正妻、得到兩個舅爺鼎力支持並且最後有資格與嚴監生的大哥一家爭財產,更能見她的心機深沉、足智多謀。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 為當正妻,誘逼原配,籠絡舅爺,步步為營

古代小妾扶正,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丈夫有意、正妻之位空懸、原配正妻的孃家人點頭,缺了一個,這事都不能成。

趙氏是如何變成正妻的呢?首先,她是嚴監生的愛妾,一直善解人意,嚴監生很喜歡她,“丈夫有意”這個條件滿足。

其次,嚴監生的原配正妻王氏,身體一直不好。故事開頭,王氏的兩個哥哥王仁、王德來嚴監生家吃飯,王氏就已經“面黃肌瘦、怯生生、路也走不全”。後來,王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趙氏每天衣不解帶地照顧,非常細心周到,到了晚上,還會坐在床邊為王氏的病情哭泣。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王氏問她為什麼哭,趙氏說道:“我恨不得代替您去死!我不過是個妾,死了沒什麼,但您不一樣。您要是死了,老爺再娶個正頭娘子進來,我和老爺唯一的骨血還有活路嗎?!倒不如現在就死了好。”

這一番話說的很有技巧。要知道,王氏無子,嚴監生唯一的兒子是趙氏生的,王氏作為正妻,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嚴監生的子嗣考慮。若是真像趙氏所說,娶了別的女人進來,把嚴監生唯一的兒子害死怎麼辦?那還不如趙氏來當正妻,她是兒子的親孃,對自己又恭敬。

王氏心裡有了將趙氏扶正的想法,但還是猶豫不定。於是趙氏又惺惺作態,擺了香案在天井裡,每天虔誠地向上天禱告,保佑王氏病好。王氏也許是被打動,也許是出於無奈,請求嚴監生將趙氏扶正。而王氏剛一鬆口,趙氏就連忙將嚴監生喊了過來說扶正的事;王氏還沒死呢,家裡就忙著拜堂成親;王氏已經昏過去,趙氏卻堅持去她房裡磕頭行禮,讓轉正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可以說,趙氏的貪婪和急切,加速了王氏的死亡。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最後,說到兩位舅爺王仁、王德,作為王氏的孃家人,他們為何那麼爽快地同意將趙氏這個小妾扶正呢?因為這兩位實在是見利忘義、“忘仁忘德”的典範。

趙氏先讓奶媽抱著兒子在兩個舅爺面前亮了相,使得兩位舅爺明白,王氏死後,如果嚴監生另外娶了正妻,有了正經的岳家,肯定不把從前原配的孃家人當回事了,不如幫這個有兒子的小妾轉正,讓她認妹妹王氏為姐,他們就還是尊貴的舅爺。

趙氏知道兩位舅爺貪財,於是不惜重金籠絡他們:扶正之前,慫恿嚴監生給兩位舅爺家每人一百兩,將王氏的金銀首飾都送給舅爺,又幫著舅爺家修祖墳;扶正之後:“感激兩位舅爺入於骨髓,田上收了新米,每家兩石、醃冬菜每家也是兩石,火腿每家四隻,雞鴨小菜不算”;嚴監生重病之後,兩位舅爺要去省城鄉試,臨走前來探望,趙氏又讓嚴監生送了許多銀子,為的是在嚴監生死後,能多多幫襯他們孤兒寡母。

  • 為防大伯爭家產,費盡心機

趙氏畢竟是由妾扶正的,名義上短了一截。嚴監生死後,為了籠絡住嚴家人,趙氏以“嚴監生臨終遺言”的名義,送了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兩套嶄新的綢緞衣服,還有二百兩銀子,嚴貢生的兒子們,也得了許多好處。嚴貢生一家歡喜的不得了,不僅承認了趙氏“二奶奶”的身份,還讓她掌管二房的家務,趙氏從此坐擁萬貫家財、享福度日。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趙氏的兒子不久後得天花死了。沒了兒子,趙氏如何立足呢?為了保住家產,趙氏想到了過繼嚴貢生的兒子,那樣自己仍舊是二房的主人。

過繼兒子確實是個好方法,只可惜趙氏面對的是貪婪無恥的嚴貢生,一個霸佔人家豬不還、坐船都想方設法不給錢的人,怎麼能放過二房這塊肥肉呢?嚴貢生轉眼就不承認趙氏的正妻地位,想霸佔二房家產,還想將趙氏發賣、改嫁。而趙氏也一改以往柔弱的形象,立馬告了官、隔著屏風細數前因後果,爭家產的過程中一點不怵,在那個時代,堪稱“女中豪傑”。


趙氏為何費盡心機要做正妻?

說起來,趙氏為何一心要做正妻,並且費盡心機讓所有人都承認自己的正室地位呢?

除了錢的因素,最根本的,還是因為妾在古代的地位實在太過卑賤。

眾所周知,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是低下的,做妾的女人,更是毫無人權。妾只是男人消遣的玩意,是家族生孩子的工具,丈夫、正妻可以隨便打罵、發賣小妾,就算被害了性命,也沒有人主持公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才名橫亙古今,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感動了無數人,被冠以“深情”的頭銜。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深情之人,曾經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兩個小妾送給別人,甚至還拿小妾跟別人換馬、導致那位小妾悲憤自盡。

簡析《儒林外史》中心機最深的女性人物

還有寫過無數反映民間疾苦詩句的白居易,自己養了一堆年輕小妾不說,有個叫張愔的人死了,他的小妾關盼盼為他守節十五年,結果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大概意思是:如果關盼盼真的對張愔情深義重,為何不隨他下黃泉呢?關盼盼看到這首詩後,絕食而死。

由此可見,妾在古代,是何等卑微低賤,沒有人真正關心她們的喜樂、愛憎,沒有人重視她們作為人該有的尊嚴、權利,甚至沒有人在意她們的死活。作為一個妾,一輩子都處在被人隨意處置的危險中。

因此,趙氏如此步步為營、費盡心機地想扶正,不過出於她作為小妾的無奈罷了。


雖有心機,終敵不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

趙氏機關算盡,卻敵不過無恥貪婪的男人,敵不過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儘管趙氏已經成功轉正,但在古代“母憑子貴”的社會大環境下,趙氏兒子死的那一刻,她已經註定是輸了。

費盡心機地鑽營,最後卻活生生被嚴貢生一家奪去百分之七十的家產,《儒林外史》中的趙氏,是所有被封建社會迫害、掙扎求生存的女性縮影,她的結局,也是所有古代女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