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說起現在中國風頭正勁的企業家,馬雲和馬化騰應該可謂是佼佼者了,畢竟因這兩人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馬雲是推動了互聯網商業的發展,而馬化騰則是推動了互聯網信息交流的發展。曾有學者總結道:“馬雲解決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人和商業的關係問題,而馬化騰則是解決了人和人之間運用互聯網溝通的問題。”又因二人都姓馬,性格又迥異不同,故經常有人拿這二位在一起比較。


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馬雲的商業前輩

其實中國姓馬的企業家中,還有一位也非常了不起,他就是平安保險的領導者——馬明哲。從對待媒體的態度上來看,馬明哲不僅比馬雲更為低調,甚或是比起馬化騰也是更為內斂不少,因此我們平時很少聽到馬明哲的新聞消息,但實際上他卻是前面兩人的商業前輩。

馬雲的阿里是創立於1999年的,我們在那個二十年前的視頻——《書生馬雲》裡也能夠看到,馬雲創立阿里不只是為了賺錢,更為了是能夠推動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


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與阿里對外資有不同的看法

換句話說,阿里是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而生的。所以近年來,我們從阿里一系列的商業佈局就可以看出,馬雲實際上是一心想要讓阿里回到中國的。畢竟阿里的根在中國,而且中國的市場不僅足夠大,而且消費力也足夠強。

從全球來看,有些國家是人口多,但卻無餘錢可消費,而有的國家固然富裕,可人口又太少了,而中國市場則完全沒有這兩個毛病。不過,馬明哲與馬雲不同,他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在主動引入外資的。

早在2002年,馬明哲就引進了美國高盛,匯豐等多家著名金融公司的約3億美元的資金。其實當時就有人就批評說馬明哲過於依賴外資了,如此很容易失去公司的控制權。但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平安保險在馬明哲的帶領下依然發展得很好,由此可見馬明哲絕非一般的領導力。


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商業管理上的兩大法寶

那麼馬明哲是靠什麼樣的“法寶”將平安保險發展到如今這種“金融航母”的規模的呢?其實總結他過去的商業經歷,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法寶主要是兩個,其一是“放低自己”,其二是“重視人才”。

馬明哲自己有句名言叫:“我從不是個老闆,而是和許多公司裡的人一樣,都是為公司打工的打工仔”。馬明哲的態度很明瞭,換句話說就是他始終覺得他並不是比公司裡的員工更高一等的領導者,而是一個和他們一起為了公司的明天而努力奮鬥的人。

其二是馬明哲是一個十分重視人才的領導者。古人曾說:“治國不難,一為用仁,二為用人”,意思是說國家要想治理的好,主要還是要依靠人才。在1997年的時候,馬明哲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要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公司就必須要依靠國際上的力量。若能將其他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商業力量集合起來為自己所用,那麼必能將公司發展得更強。


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要想公司國際化從用人國際化開始

於是早在1997年,馬明哲就與美國著名的商業策略制定公司——公司們的諸葛亮——麥肯錫合作制定公司戰略,並從麥肯錫招來了一個名叫計葵生的人做CEO。

而後馬明哲為了能夠讓公司更好地走上國際,便開始從各國招攬人才。據統計,如今平安保險的高管中60%都是外國人。

現在的平安保險僅半年的利潤就高達650億,而管理著如此巨大公司的馬明哲卻沒有迷失方向。他仍然潔身自好,始終秉承著自己的工作態度,那就是“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為公司工作的打工仔”。


同樣都是姓馬,馬雲一心想讓阿里回到中國,而他卻主動引入外資

正是馬明哲擁有如此樸素務實的工作態度,才給公司始終帶來了堅定的領導力,領導著平安保險順利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險灘。在2018年,平安保險被評為世界第二的保險公司,足以見得馬明哲的過人之處。

中國還有一個馬姓大佬,公司一年賺650億,60%高管卻都是外國人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為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