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一代梟雄

。曹操起兵於四戰之地,一生南征北戰,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短短數年內統一北方。擁兵百萬之眾,佔漢室正統名義,卻先在赤壁敗北、後丟漢中,孫、劉兩家卻趁勢崛起,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最終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沒有一統天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政治上擁漢派和士族階層對其形成掣肘

曹操出身士族最為歧視的宦官家庭,一向被士族清流所鄙視,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中更是公然指斥曹操為“贅閹遺醜”。後曹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漢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高舉漢室的旗號,攬天下英才用之,才有了潁川荀氏、弘農楊氏等士族的投奔。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

但隨著曹操實力的增加,野心也隨之變大。曹操從“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變成了“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王矣”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真實面目也被世人一覽無遺。曹魏集團內部叛亂不斷、內耗相當嚴重,最終成為了曹操更進一步的掣肘。

先是董承受衣帶詔,後有耿紀、魏諷、侯音在許都、鄴城、宛城謀反或謀反未遂,都與向漢不向曹的漢室舊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曹魏重臣中的荀彧、崔琰等,更是“身在曹營,心懷漢室”,在政治立場上與曹操在後期是同床異夢。

曹操以軍功起家,為了擺脫對士族的依賴。曹操抑制土地兼併,連發”求賢三令“,以唯才是舉提拔寒族,和士族階層的的觀念背道而馳,

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士族階層的利益。而且曹操一統天下之後,會打破皇族與士族共治天下的局面,出於自身利益集團的考慮,佔據當時社會絕對政治與經濟地位士族階層對曹操不會全力支持,甚至會處於觀望、抵制狀態。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曹操有生之年,對士族階層始終沒有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內部人心不齊,處處掣肘,放不開手腳一統天下。

第二、戰略上赤壁敗北,使得孫劉崛起,並立之勢形成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次年秋,曹操南征劉表,未至劉表病逝,荊州內部失和,而子劉琮攜荊州部眾投降。連續的勝利,使得曹操飄起來了,覺得天下將定。所謂驕兵必敗,驕傲思想直接導致戰略的錯誤。曹操在追擊劉備之時,卻寫信威脅孫權投降,結果這一下反而促成孫劉聯盟。對孫劉聯軍的輕視,在沒有準備好就與孫權開戰,對賈詡“坐觀江東”的建議未聽,企圖憑一戰而竟全功

,結果兵敗赤壁。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赤壁之戰

周瑜在勸孫權連劉抗曹時,曾說曹操赤壁之戰有四敗一是北土未安、曹操後方不穩固,既有內憂,又有外患;二是棄騎用舟,舍長就短;三是時入寒冬,長途奔襲,曹操的後勤補給困難;四是北人南下,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孫權英明果決,用人得當,坐擁江東;而劉備以仁義著稱,顛沛流離半生卻不失其志。而且兩人手下也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孫權據江東有長江天險,北軍不善水戰,一時半會也拿不下;而劉備自赤壁之戰後,跨荊益二州,易守難攻。且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攻守相望,曹操啃不下這個硬骨頭。致使孫劉兩家崛起,並立之勢形成,很難再有統一天下的大好局勢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漢末三國之雄

第三、曹操兵權不下放,諸將無便宜行事之權

曹操多疑,雖唯才是舉,但兵權主要集中在宗族諸將手中。對於外姓將領的雖善用但不放權,如合肥之戰時,張遼樂進李典三將總共才統兵七千。曹操兵權不下放,致使手下諸將無臨機決斷,自行用兵的權利,

如張遼對東吳用兵只有防禦權,沒有見機進兵權;夏侯淵“因未得曹操言語,未敢動兵”救援韋康,致使韋康被馬超所殺。由此可見一斑,無便宜行事之權,怎麼能獨當一面?所以曹操在行軍打仗時經常親上戰場,雖成就自己赫赫威名,但過於被動,所以曹丕繼位之後,在曹魏實行都督制度,給予將領便宜行事之權。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

第四、曹操後期雄心不再,有所懈怠

自平定關中大破馬超後,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此時的曹操已經沒有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鬥志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朝政上面,對於開疆拓土反而不太上心了。因為年事已高,怎麼保持曹家的統治地位就成了首要任務了。所以當益州張松獻圖時,曹操以貌取人,使得張松懷恨在心,力勸劉璋與曹操為敵,把益州拱手送給了劉備。而在張魯降曹取得漢中之後,司馬懿、劉曄等人力勸兵出漢中,一舉拿下益州,曹操卻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錯失良機。反而時回去就稱魏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為曹魏代漢完成了最關鍵的一環。

當劉備在益州站穩了腳跟,發動漢中之戰時,曹操才悔之晚矣。可是

當劉備全力進攻漢中時,曹操的表現得就比較遲鈍,自己率大軍坐鎮長安於後線停滯觀望使得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從此以後,曹操也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亂世梟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劉備

總而言之,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高舉漢室正統的大旗,對曹操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給曹操帶來政治資本的同時,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漢臣的身份桎梏了曹操一輩子,而怎麼平衡漢室與自身的關係,耗費了曹操的許多精力。在平地北方之後,戰略上的失誤和晚期的懈怠,更是使得曹操一統天下的最終理想未能完全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