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紐約阿姆赫斯特醫院的危重病患只能兩人共用一臺呼吸機。而紐約最大的醫療機構紐約長老會醫院(New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已開始讓多名病人共用一臺呼吸機。“如此湊合,史無前例。”一名在美疫情親歷者陳燕妮在其3月31日發表的疫情記錄中寫道。

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依舊嚴峻,呼吸機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重要醫療設備,目前已成為昂貴又緊俏的資源。這才出現了製造商紛紛轉產呼吸機的現象。

財聯社3月31日訊,據CNBC最新消息,理查德·布蘭森的火箭公司維珍軌道公司開始批量生產呼吸機。其稱,加利福尼亞Virgin Orbit與醫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呼吸機設備,該公司計劃批量生產,並希望儘快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

同一天,據智通財經報道,福特汽車(F.US)和GE醫療週一宣佈,將在未來的100天內在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家工廠生產5萬臺呼吸機。福特預計到4月底將生產1500臺,到5月底將生產1.2萬臺呼吸機,到7月4日將完成生產5萬臺。

全世界對呼吸機爆發式的緊迫需求之下,呼吸機廠商以產業鏈相關方如何撐起全球性疫情之下的供應?而疫情的緊迫需求終究告一段落,呼吸機廠商如何打好疫情供應之戰,並佈局好疫情後時代?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巨大缺口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曾提到,臨床醫生要做到關口前移,一定要把握搶救患者生命的有利時機,儘早使用有創呼吸機,恢復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降低病亡率。據公開資料顯示,無創呼吸機歸屬於二類醫療器械,價格在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有創呼吸機歸屬於三類醫療器械,價格在20萬到40萬不等。

3月31日,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78萬例,累計死亡逾3.7萬例。截至北京時間3月31日6點39分,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161807例,死亡人數增至2978人。

如果按照一項調查中提到的大約有17%的新冠病毒患者需要呼吸機輔助治療,那麼,以美國確診的78萬例新冠肺炎來推算,需要超13萬臺呼吸機。有消息美國目前所有醫院共擁有約16萬臺。

而根據美國重症醫學會估計,美國總共將有96萬名患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機。很難想象其中巨大的缺口該如何滿足。據相關媒體報道,一份歐盟內部文件顯示,整個歐洲的個人防護設備和其他醫療設備,尤其是呼吸機的供應仍令人擔憂,“傳統”供應鏈只能滿足需求量的大約10%。英國呼吸機缺口預計最高將達到2萬臺。英國政府發佈官方聲明,希望國內製造商支持呼吸機和零部件生產。

這還僅僅是美國和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及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他們的呼吸機缺口又該如何填補?

航天長峰總裁蘇子華介紹:“與2003年非典疫情時相比,此次最大的不同是無創呼吸機的大量使用。這次疫情中使用最多的主力機型是經鼻高流量呼吸機,這種機型可使患者在呼吸過程中肺泡不坍塌,保持氣道的開放,提高病人血氧濃度,降低二氧化碳在血氧中的濃度,達到治療效果。”

在中國,所有呼吸機企業已經開始全力以赴滿足海外大量的呼吸機訂單需求。

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截至3月29日,主要呼吸機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呼吸機2.7萬多臺,其中有創呼吸機3000多臺。

目前,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周產能約2200臺)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簽訂單量約2萬臺,同時,每天還有大量的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據不完全統計,3月19日以來短短十天,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

據健康界瞭解,邁瑞的有創呼吸機每日產量達數十臺。以生產銷售無創呼吸機為主的魚躍醫療也表示,目前呼吸機訂單已排到4月底,日產能從疫情之前的300臺,提升到極限日產700臺以上。雖然兩家公司的呼吸機都沒有獲得FDA認證,但是都已經做出相應部署,以滿足海外的巨大缺口。

在正常情況下,醫生必須接受多年的培訓才能使用呼吸機。所以,就算呼吸機產能跟上以後,同時存在的醫護人員人數、出口限制問題及民航停運等問題仍待解決。

“與口罩和體溫計等可以很快提高產量的醫療用品不同,呼吸機的生產具有較高的門檻,這使得迅速擴大生產變得更加困難。”即便對於專業的醫療設備製造商而言,生產一臺呼吸機也可能要花費多達40天的時間。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 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醫療器械電商平臺貝登醫療的供應鏈總監吳傳普說。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本土品牌尚有巨大空間

不可迴避的是,氧療設備在技術上已完全可以支撐國產化,而進口替代尚未完成。據業內人士介紹,大多數急症重症,對呼吸機的硬件軟件要求都較高,希望進醫院就一定要馬上解決問題。所以,醫用呼吸機領域基本上都是巨頭之間的競爭。

有創呼吸機的價格、製造難度均高於無創。無創呼吸機的單價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有創呼吸機單價在20萬元以上,製造也更為複雜。在這兩個細分品類裡,市場均被海外廠商主導,中國廠商的份額和認知度較低。

目前呼吸機生產的主要瓶頸是上游原材料供應受限。呼吸機的核心零件包括渦輪電機、流量傳感器等。中國廠商誼安、邁瑞、魚躍的部分零件仍依賴國外進口。據許科敏介紹,一臺呼吸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有來自國內,也有來自國外包括歐洲。在疫情影響下想大規模增產並非易事,全部滿足所有需求也不現實。

我國呼吸機部分零部件可自主供給,但渦輪、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仍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海外疫情暴發後,物流、供應鏈受到了較大影響。相關部門傾力支持,出臺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企業生產和產品出口工作。為解決關鍵零部件“卡脖子”問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導相關生產企業尋找國產化替代廠家。北京海關幫助企業關鍵零部件實現綠色通關,加速核心元器件進口備貨。

呼吸機屬於高技術含量、相對複雜的工業產品,其涉及成百上千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源自全球多個國家,有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同時製造呼吸機也少不了專業的技術人才及熟練的生產線工人。此外,這種高端醫療設備還涉及研發、生產的專利問題,對於通用、福特等車企來說,幾乎不可能憑自己之力製造出呼吸機成品。

汽車之家編輯馮景毅認為,法拉利、福特等跨界企業以最快的速度轉產,還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比如以零部件供應商的身份加入到相關產業中。福特在二戰中雖然也造出了轟炸機,但花去了足足一年的時間,而在此次疫情面前,時間不等人。車企雖然不能生產完整的呼吸機,但可以和呼吸機制造商協同合作,生產部分零部件,甚至在物流,人員、場地等資源上為醫療設備廠商提供幫助。

在歐洲疫情嚴重的意大利,菲亞特克萊斯勒及旗下的法拉利品牌就在與該國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進行合作,主要的方式就是由車企生產呼吸機的部分零部件,以及對現有的舊設備進行翻新,最終的組裝及設備調試仍然由呼吸機制造商來完成。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疫情後趨勢如何

很顯然,疫情之後,跨界企業多半是“哪來哪去”。呼吸機領域的競爭依舊是既有醫療器械品牌廠商之間的較量。

由於呼吸機世界性缺貨,而中國疫情控制已經相對穩定,且醫療器械企業復工率較高,在歐美身陷疫情情況下,世界工廠中國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本土廠商魚躍醫療、邁瑞醫療、誼安醫療等,從春節期間至今一直處於緊張的生產供應調配狀態。只是與一個月前相比,現在的發貨地從湖北及國內變成了海外諸國。

從3月19日起,針對北京市生產企業擬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出具企業出口銷售證明的時間,由7日壓縮為1日辦結,企業憑出口銷售證明可辦理國內出口清關和進口國註冊,為國產醫療器械產品早日抵達海外抗疫一線按下“加速鍵”。

魚躍醫療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詢問稱,因疫情而產生的短期爆發式需求增長給全球呼吸機產品供應鏈都帶來的很大的挑戰,這種極度非正常的原材料需求是業內面臨的共性問題,公司已採取多種措施儘可能保證呼吸機產量的穩定與提升。

魚躍醫療董事會秘書陳堅介紹,經過之前國內抗疫的生產鍛鍊,現在魚躍醫療與產業鏈的配合生產,已經沒有太多障礙。

疫情讓廠商對於自己現在所供給的產品也有了改進的推動。邁瑞醫療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原來在醫院裡主要只有呼吸科、重症科室、以及手術中使用呼吸機,其他科室對呼吸機使用較少,即使使用呼吸機,可能也用得不到位。而在疫情下的諸多跨科室搶救中,各科室都瞭解到了呼吸機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本土廠商必將從這次跨越國內國外,持續數月的產能和供應鏈的大考中獲得歷練。同時,因疫情產生的,合作生產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可以打破原有不平衡的研發生產現狀。另外,零部件的全球採購也可以提高呼吸機的生產能力,讓原本的競爭對手開始合作,互通有無,帶動整個製造效率的提高。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更多資訊信息請關注【醫統匯】微信公眾號!

醫統匯信息服務平臺為醫療企業提供原材料採購、產品招商推廣、定向招聘獵聘、醫療數據中心,會議信息查詢、線上商城、同城服務、招投標查詢、網上招標、醫療資訊、網店公眾號代運營、一站式開發網站、APP、公眾號、小程序等版塊,為醫院和患者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務,打造全國醫療生態鏈,為醫療企業提供一站式產品推廣銷售服務平臺。


崛起 | 全球緊缺呼吸機,中國已成為疫情大戰中的主要供貨力量!

說明:本文來源健康界,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