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孩子上小学要做什么准备?

最中肯的一项建议是——

练练跳绳吧。

跳绳是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初必须要解锁的一项技能。公立学校入学都对一分钟跳绳的次数有要求。

在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跳绳有明确的标准。

一年级儿童一分钟跳绳标准为例:

连续跳绳:100个以上为优秀,

80-100个为良好,

30个以上算合格。

但是,教孩子跳绳并不容易。“这么简单的事,怎么教也教不会?!”是众多家长的烦恼。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怎么办?

在“教孩子跳绳”方面非常有经验的王琪教练,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我们邀请她做个分享,希望对父母们有帮助。

王琪:

王琪运动教室创办人,并任教于一土学校。

国家一级运动员。

跆拳道教学10年、儿童运动游戏教学7年、游戏力老师(教学经验累积超过1万小时)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按惯例,开始之前,还是有些思想问题要解决。

首先是调整对“跳绳”的看法。

请默念三遍:

跳绳一点也不容易!跳绳一点也不容易!跳绳一点也不容易!

很多父母把跳绳看作一项很容易学会的简单技能,因此当孩子学习进展不那么顺利时,就很容易焦虑,甚至生气。

事实是,跳绳是大脑协调指挥手、脚、腰腹、各肌肉、关节等部位的综合运动。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跳绳对他们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方法得当的练习过程。

调整好期望值,我们也就相对不那么容易“急”,孩子也就更放松,反而学得快。

其次,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叮嘱:

  1. 时常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调整。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不着急,没关系”,但焦虑的情绪已经从眼神、表情,语调中表现得明明白白。孩子对这些非语言信号相当敏感,因此即使我们一个字也没批评他,他还是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2. 一定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你看看人家……”这类表达方式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彻底清除。
  3. 想办法让孩子放松。除了自己不要急之外,也要想办法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比如在练跳绳之前先陪孩子玩几次他最喜欢的打闹游戏,哈哈大笑就是最有效的放松。

第三,教孩子跳绳的基本原则是:少说教,多演示。

从发育角度讲,孩子大脑的理智思维能力较弱,而感性认知能力很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通过“观看”和“体验”获得。

所以,多做演示,少讲道理,并且想办法把一些理论用直观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会更容易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在后面说具体方法时会再谈到。

跳绳学堂 正式开练!还有准备工作等等

选跳绳

初学者建议用绳体比较轻又耐用的绳子。推荐迪卡侬的一款可调节跳绳,很适合跳绳初学者(售价约¥6.9)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调试长度

初学的时候不追求速度,绳子可以适当长一点,这样绳子的速度会慢一些。

方法一

脚踩在绳子的中间点,摇柄到腋下或者略低于腋下的长度。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方法二

将跳绳中间置于后腿窝的位置,双手握住绳柄,拉至于胸部齐高的位置即可。

选场地

跳绳属于低强度的运动。如果在室外,最好选择有弹性的PU场地或者带个垫子。

如果是室内,可以选择铺木地板的地方练习。灰尘多或有砂砾的场地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以及铺毛毯的地面应避免。否则绳子带起的灰尘和碎屑会影响孩子的呼吸道和眼睛。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开始啦!

①先练跳

学跳绳第一步是先练跳,主要是练习跳跃的高度。很多孩子不是不会跳,而是跳得太高。

方法:

  1. 找一本书或者杂志(2英寸左右的厚度)。
  2. 跳跃时,脚前掌落到杂志上;后跳时也是前脚掌落地。
  3. 20次一组,3-5组。

小贴士:

脚落地时,要用脚前掌落地,脚跟不要着地。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②单手摇绳练习

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孩子找到对绳的感觉,并练习“手感”。

方法:

  1. 将跳绳对折。
  2. 小臂和手腕用力,摇动绳子。
  3. 双手交替练习。
  4. 两手各练习30次,练习3-5组。

小贴士:

注意要大臂贴着身体,小臂摇动,目视前方。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③模拟跳绳练习

之前都是分解训练,现在要尝试完成一次完整的跳绳动作。家长要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动作,如果还是有脚还是跳的太高,或者摇绳幅度太大等问题,就需要再进行前面的分解训练。

方法:

  1. 两只手各握一根折叠的绳子(或者空手模仿)。
  2. 先双手一起摇绳,不加脚下动作。
  3. 加入脚下动作,进行模拟跳绳练习。
  4. 30次一组,练习2组。
上小学,最让人抓狂的才不是辅导作业

④感觉统合练习

再次强调——

建立信任是你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些训练的基础。

经过上述的分解训练后,让孩子完整的跳一次绳。家长要看一下技术动作统合在一起后的整体感觉,这样就可以为下一步调整指导做准备。

方法:

  1. 先设定一次跳一个的目标。再渐渐增加到连续跳2个/5个/10个等,视情况而定。
  2. 反复练习,加深感觉记忆。
  3. 30次一组,3组;或者50次一组,2组。
  4. 两手各练习30次,练习3-5组。

小贴士:

家长和孩子都不要急于求成,在这个阶段,慢就是快。

练得怎么样?

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把孩子跳绳的情况录下来,和孩子一起看,分析那些环节还需要改进,再做针对性的练习。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朋友的例子,和各位家长分享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干预。

案例一:小西同学

小西同学手部动作还可以,但脚下动作需要调整,起跳得太高,绳子前摇的幅度过大,这样必然影响跳绳的连续性,跳起来也非常吃力。

建议:

1、绳子长度/材质不合适。

2、给他演示双脚跳起,绳子通过脚下的动作,让他直观获得起跳高度的客观认知,再按前面描述的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3、模拟跳绳动作练习。

先不拿绳子练,观察他的动作,实时调整改进;

4、反复训练空手甩绳、轮绳、起跳(注意高度)、再次甩绳的连环动作,直到手脚能有意识的配合好为止,注意节奏感。通过反复练习固化动作。

5、先设立小目标,先从60个连续跳开始,渐次增加5-10个的量。注意心态的调整和磨练。


王琪教练 还想说:

运动不仅活动身体,对孩子的情绪、注意力,以及自我认知也有很大影响。

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注重正面指导,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孩子只有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这种安全放松的感觉,来自于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联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