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从古至今,许多不同地域之间都会出现一个共有的问题——地域歧视,根据历史记载,即便是在我国,地域歧视也经常发生。那么在唐朝,在那个胡汉一家亲的时代,有没有地域其实呢?答案是,有!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一、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不得效仿华人

根据历史记载,在唐时,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十分值得考究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唐朝盛世享誉各地,同时也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外国人”前来观摩学习。

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一向崇尚包容的唐朝,在这时却发布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禁令”。例如唐朝政府颁布诏令规定“回纥诸…….各服其服……严禁效仿华人”,此条禁令一出立马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疑惑。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也渐渐明白统治者如此下令的原因,胡人在当时来说属于“外国人”,崇洋媚外轻则破坏民族自尊心,重则威胁国家凝聚力。如此看来,唐朝时期实行这一制度也是有据可依的。

二、严厉禁止胡人“诱娶”汉人妇女为妻妾

在当时除了西域胡人之外,来自东面的倭人,高丽人(新罗、百济)都来到大唐学习、求官、经商,但是在大唐有一条规定就是针对与他们的,那就是不准唐人女子与这些胡人通婚,违者重罚女子及其家人。对此唐王朝极为重视,并将制定在法律之内,视此等事为国防安全一般的大事。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这点倒是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因为大唐在当时是一个超级大国,无论经济、军事、文化举世难逢敌手,这些国家的人都要比汉人错一筹。除此之外,现在为止汉人万千人民依然以血脉亲情进行维系的、一家,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汉人子女嫁与胡人,完全是自贬身价,也给了别的胡人加入大唐的机会了。

如果外来居民娶了汉族妇女为妻,或者是纳汉族妇女为妾的话,他必须留在唐朝境内,绝对不允许返回其故土,这在当时是完全禁止的。这是一道诏令中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汉族妇女,避免她们与外国使臣及其随从之间的临时婚姻——这些人在离家外出期间,需要利用这种露水姻缘来得到一时的满足。

对于下嫁游牧部落酋领的唐朝公主来说,这种规定当然是不适用的。皇室公主毫无怨言地被送往草原地区,她未来的丈夫与唐朝的关系是否友好,对唐朝的政策来说是很重要的。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三、对于外来商业往来态度模棱两可

唐朝自身非常强大,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对其他的外来文化有一种藐视的感觉,这很正常!但是唐朝虽然藐视外来文化,但却不去排斥拒绝外来文化,相反他比较欢迎这些外来的人走进唐朝切身的感受一下唐朝的强大。

所以有唐一代,特别是盛唐时期,唐朝的对外交流非常的频繁和广泛,特备是西域和日本,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同样,面对商业往来时唐朝的态度也就模棱两可了起来。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唐朝的商业贸易与政治的羁绊一直是形影不离。这不仅仅是国民的生活幸福感是否能够提升,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被国家掌控。对于国内的必需品,例如盐、铁、钱更甚至是酒和其他日用消费品都是被政府实行垄断政策,这样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牢牢掌控在政府的手中。其中包括在广州设立的“市舶使”,这个职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所产生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市舶使”主要负责购买朝廷想要控制的所有的进口货物(特别是朝廷或者是受到朝廷宠信的集团所需要的进口货),防止走私,并且要遵循垄断国内货物的老皇历来垄断进口货。也正因为如此唐朝时期政府对外来商业的态度一直可以说是模棱两可的。

胡汉一家亲并非大唐王朝的真面目,唐朝对胡人其实立了很多规矩!

总体来说当时的唐朝虽然经济总体而言世界第一,但是是因为地大物博,而且重农抑商禁止市坊外的集市,所以比起宋朝就差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盛世昙花一现的的主要原因之一,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