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鸣教你识“五谷”

​三鸣教你识“五谷”

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天的课程中经常听先生讲到“五谷为养”这个词?都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你能分清五谷是什么吗?鉴于这段时间三鸣后台也收到不少关于“五谷”的提问,所以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五谷”二字。

如果您小时候背过《三字经》,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三字经》里早就有说“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小提示:三鸣書院的鹿鸣经舍里有《三字经》朗读及原文对照哦,有兴趣可以读读。而且在鹿鸣经舍,您还将发现其他国学典籍,每一本都经由三鸣先生反复考量录入,值得一读,尤其是作为孩子的成长读物。

说回“五谷”,稻粱菽,麦黍稷,这便是五谷。这“人所食”三字讲得也很关键,为什么《三字经》通篇一千余字,只讲到五谷是人的食物呢?是不是与三鸣先生讲的“五谷为养”不谋而合了呢?

“稻粱菽,麦黍稷”明明是六样谷物,为什么先生说是五谷呢?原因便在于南方种稻,北方种麦,故将两者归做一处,于南方讲五谷是“稻粱菽黍稷”,于北方讲是“粱菽麦黍稷”。下面我们一起来辨认一下“五谷”吧。

,生于南方,种子为稻米。袁隆平所做的“杂交水稻”就是在稻子身上下功夫提高产量。

三鸣教你识“五谷”

,即高粱,生高粱米,多用来酿酒,不宜多食。三鸣書院仰仗之一《黄帝内经》有言: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三鸣教你识“五谷”

,豆类的总称,自古以来被先祖采食。《诗经》中有一篇《小宛》便是说: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不过不是所有的豆子都宜于食用,三鸣先生告诉我们,适合我们吃的豆子主要是黄豆。

三鸣教你识“五谷”

,生于北方,种子为麦子,不须过多解释,可谓广为人知。就诗歌一项,“麦”不少出现。《诗经》有:爰采麦矣?沬之北矣。周朝有首《麦秀歌》,写得也很好: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柚。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三鸣教你识“五谷”

,种子为黄米,比起小米颗粒更大些。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食物之一,在《诗经》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黍离》一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三鸣教你识“五谷”

稷,就是粟,俗称小米。三鸣先生告诉我们,欲学中华文化,先从中华文字学起。稷之一字,左边为“禾”,强调禾苗;右边是上“田”中“八”下“夂”,“八”是“人”的变形,指农夫,“夂”即倒写的“止”,后退义,“稷”字便是指农夫一边在田地里插苗,一边后退。稷为五谷之神,以“社稷”称江山黎民,可见我们的先祖对于五谷的重视。同时,稷又指小米,为五谷之首,想一想,凭什么小米能在这么多谷物粮食中脱颖而出,居于首位呢?当然是因为它对我们人体大有裨益。您是不是也经常会听到三鸣先生说要多喝小米汤呢?小米汤对于养身养心是再好不过了,赶紧喝起来吧。

三鸣教你识“五谷”

好了,介绍到这里您能认清五谷了吗?五谷是最适合华夏人吃的食物。《黄帝内经》说:食谷者神明而寿。三鸣書院愿您动作不衰,得享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