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名的后妃盤點(四)——清聖祖玄燁后妃

清聖祖玄燁,也即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可以說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順治帝第三子,他登基時外憂內患,但他是個年少有為的君主,平三藩驅沙俄,開創"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為清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甚至有"千古一帝"的美稱!足以證明他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而在他漫長的帝王生涯中,也浮現出各種各樣的美麗女子,為他的帝王人生點綴出別樣的色彩!今天我們就走進康熙帝的人生中看看這些曼妙的女子吧!

(1)康熙帝皇后系列

1、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清朝有名的后妃盤點(四)——清聖祖玄燁后妃

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四大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是康熙帝的原配嫡後。

康熙帝剛登基時,因為年幼,由四大輔臣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四輔臣開始分裂,拉幫結派。本是輔臣之末的鰲拜勢大,漸漸壓過其他三位,甚至連康熙帝也不放在眼裡。蘇克薩哈雖有與鰲拜爭鬥之心,卻終不及他,最後失敗連累全族被誅;遏必隆就是個"騎牆派",風往哪吹往哪倒;而作為輔臣之首的索尼以年邁多病為由,暫避鰲拜鋒芒,不與他爭鋒。眼見鰲拜權傾朝野,孝莊太后為拉攏索尼倒向皇帝,一改清初滿蒙聯姻的傳統,選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後,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為妃,同時將蘇克薩哈和鰲拜這對仇敵湊成親家,以此來達到平衡,穩定局面。

赫舍里氏在這種情況下冊封為後,年少夫妻,面對共同的艱難局面,互相扶持,彼此支撐,感情漸漸深厚,相濡以沫。而赫舍里氏也不負眾望很快誕下嫡長子承祜,這個孩子的誕生使夫妻倆欣喜若狂,愛若明珠。然而承祜人小福薄,幼年早夭,赫舍里氏無法承受,大病一場,康熙帝也為愛子夭折悲痛不已。直至5年後,赫舍里氏才又誕下嫡次子胤礽,康熙帝十分欣喜,為孩子取乳名"保成",希望他健康平安地長大。然而不幸的是,赫舍里氏難產而亡,芳華早逝。

在一天之內,康熙帝歷經喜得嫡子和痛失愛妻,悲喜交加,五味雜陳。皇后逝後,他舉行了隆重的祭典,為愛妻冊諡號"仁孝"來彰顯皇后的懿德垂範。之後更是立她2歲的兒子胤礽為太子,並親自撫養教育,可惜胤礽兩立兩廢,沒有登上帝位。待到雍正帝登基,以嫡母"仁孝皇后"諡號與皇父康熙帝"仁皇帝"諡號相重,遂改諡"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帝所有後妃中最重要的一位,她得到了康熙帝全心的熱愛和思念,在她之後,再沒有人可以得到康熙帝濃厚的感情和重視!得康熙帝如此對待,不枉此生!

2、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清朝有名的后妃盤點(四)——清聖祖玄燁后妃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是清朝開國名將額亦都的孫女,康熙帝四輔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兒,是康熙帝第二任皇后。

鈕祜祿氏初進宮時並不顯耀,因為其父遏必隆政治立場不堅定,在康熙帝和鰲拜之間左右搖擺,她深受其父拖累,一開始就失去與孝誠仁皇后爭奪後位的資格,只能黯然入宮為妃。

在元后逝世之後,鈕祜祿氏憑藉顯赫的家世和超強的能力被冊為繼後,雖受父親拖累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和失意,但當康熙帝顯露出安撫舊臣以鼓舞士氣的態度時,她敏銳地抓住機會,請求為父親建立家廟,以報養育之恩,而她的請求被康熙帝允准並很快實現,可見其聰慧和眼光。

但鈕祜祿氏做皇后不到一年就薨逝了,甚至沒有子嗣,康熙帝對於繼妻也不吝嗇,同樣舉行了重大的祭典,同時為繼後冊諡號"孝昭",對繼後給予充分的肯定。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在波譎雲詭的政治局面中生生為自己走出一條平坦大道,在她死後也極盡哀榮,可惜同元后赫舍里氏一樣紅顏薄命,黯然退場。

3、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清朝有名的后妃盤點(四)——清聖祖玄燁后妃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是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康熙帝的親表妹,也是康熙帝第三任皇后。

佟佳氏入宮第二年就冊為貴妃,是清朝第一位正式冊封的貴妃。不久,康熙帝繼後鈕祜祿氏病逝,她以貴妃之尊主持後宮,後來又被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此後多年她一直盡心盡力。

或許因為近親結婚,她多年沒有子嗣,只能抱養皇四子胤禛,好不容易生了女兒,卻幼年而殤,此後再未有孕。

她的母族並不顯赫,只因為姑姑育了康熙帝才漸漸發達,後來康熙帝將佟氏一族抬入滿洲鑲黃旗,賜姓佟佳,家族才榮耀起來。多年統領後宮,她也深深地盼著表哥能立自己為皇后,等啊等,直到她病入膏肓,才最終夙願得償,可惜沒福只做了半天皇后,因此後人戲稱她為"一日皇后",徒留笑柄。

念及母族和多年陪伴之情,康熙帝對她的身後事給予極大的重視,為她冊諡號"孝懿皇后",等到她的養子胤禛繼位,讓她升附太廟,並附帝諡"仁",稱"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因與康熙帝血脈相連而得重視,卻也因此無兒無女,雖享皇后榮耀,但還是心有遺憾,而在她去後康熙帝再未立後,足以撫慰靈魂得到安寧了。

4、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清朝有名的后妃盤點(四)——清聖祖玄燁后妃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原是滿洲正黃旗下包衣,父親是包衣護軍參領威武,是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是清朝第一位出身包衣的皇后(追封)。

烏雅氏出身卑微,是以宮女身份進宮,但她溫柔小意,相貌秀麗,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很快寵幸了她,而她肚子爭氣,順利生下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康熙帝早年,孩子夭亡眾多,添了一個皇子,自是喜不勝喜。但她身份低微沒有資格撫育皇子,只能將孩子交給貴妃佟佳氏(孝懿皇后)撫養。此舉博得貴妃喜愛,連康熙帝也認為她識大體,因此破例單獨冊她為德嬪(此前已冊六嬪),此時她已有孕在身,次年又順利誕下皇子胤祚,可惜六歲而殤。她深得康熙帝眷顧,此後與惠、宜、榮三嬪一起封妃,以包衣出身榮登妃位,簡直跌破後宮眾人眼鏡。

她一生榮寵不衰,共誕育三子三女,雖然只保住了兩子一女,但也足以傲視後宮。她的長子胤禛後來繼位成為皇帝,幼子胤禎獲封郡王,唯一的女兒獲封固倫公主,顯耀非常。可惜胤禛自幼由孝懿皇后撫養以致母子感情淡薄,為爭儲位長子幼子反目成仇,她為此操碎了心,而她偏心幼子的行為也使她同長子越行越遠,母子幾乎決裂。

待康熙帝大行之後,她的長子胤禛即位,尊她為皇太后,為她擬徽號"仁壽皇太后",可惜還不等她享受太后榮光就崩逝了。縱然母子隔閡雍正帝還是追封她為"孝恭仁皇后",甚至為抬高自己出身,宣揚烏雅氏一族為名門世家,並將母族抬出包衣旗入滿洲正黃旗,闔族榮耀無比,這也為後世包衣旗脫籍開創先例。

烏雅氏,作為雄視後宮的四大妃之一,有寵有子,後來更是成為最尊貴的女人,可謂顯達。但她一生也有遺憾,長子幼子為奪帝位反目成仇,幼子被長子幽禁,從此戰戰兢兢,她作為母親,何其心痛!然而卻無能為力,含恨而終,死亦不得安寧!死後再多殊榮也不及兄友弟恭讓她欣慰!

康熙帝一生妃嬪眾多,子嗣也是清諸皇帝之冠,這些女子能陪伴這位千古帝王在他人生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史書留名,也算是的天所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