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上世紀20到30年代,廣東國畫界鬧出一場沸沸揚揚的爭論。以黃君璧、潘致中,趙浩公、潘達微、黃般若、鄧芬等14位堅守傳統的畫家在廣州成立癸亥合作社,來抵制高劍父主張“新國畫論”的國畫研究會,雙方拉開了長達10年的新舊論戰。這一場論戰,讓高劍父與一起出生入死的革命同仁潘達微互不往來,報刊雜誌充斥著兩派激烈的論爭。到底是什麼樣的論戰能結下如此深的仇恨? 讓我們從一幅畫作說起。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雨中飛行 高劍父 1932年 (這幅作品與《天地兩怪物》題材相似)

1921年,在廣東新政府的支持下,高劍父與鄧劍鋼等人一起籌備廣東省第一次美術展覽會。同年10月,展覽於廣東省圖書館開幕,展出高劍父1951年創作的《天地兩怪物》。這幅作品在傳統國畫手法基礎上,用了透視、陰影和光效果等新技巧。這尚可接受,要命的是,畫作描繪了當時最新式的武器——飛機和坦克。此畫一展出,便在畫界炸開了,在一片譁然聲中招來一些畫界人士的斥責,他們指責高劍父為“畫界叛逆”,所畫為“不入書畫的俗物”。這些人中不乏高劍父曾經的好友,更有共赴戰場的革命同仁,他們輪番上門相勸,讓高劍父不要這樣標新立異,破壞了傳統中國畫的“雅”,冒天下之大不韙,變得不倫不類。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高劍父認真地回應:“既然我們不幸處於戰爭之中,既然我們生活裡出現了飛機、大炮、汽車、時裝人物,我們為何不能去表現它們?我們傳統國畫中沒有這樣的題材,但這並不代表是背叛傳統呀,如果當時就有了飛機大炮,說不定八大山人也會把它們畫入畫中。”朋友們被說得啞口無言又無言以對,只得憤然拂袖而去,以表抗議。

在當今,這樣的題材司空見慣,可在高劍父的時代,卻亟須打破傳統、開山立派的勇氣和膽量。他晚年總結自己的一生,是充滿矛盾的一生。既好古,又好今;既好舊,又好新;既樂於入世革命,又樂於出世歸隱。他不安於現狀的個性似乎冥冥中決定著這一切。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廣東省第一回美術展覽會開幕全體職員合影,前排左三為高劍父 1921年 廣州

童年求學無暇顧及自尊

高劍父束髮之年入十香園師法居廉,習得技法基礎後,他開始不安於臨摹居師的作品。聽說同門師兄伍德彝家中藏有不少歷代美術書家名作,於是萌生臨摹名人名作的願望。有一天,他忍不住託同學向伍師兄轉達他的意願,便開始期待圓夢的一天。可伍德彝要求高劍父拜自己為師。高劍父聽聞,思想開始激烈鬥爭,居師還在世卻要拜同門師兄為師,傷尊嚴;可家中父親去世,母親身體不好,一家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已無暇顧及臉面。於是高劍父向伍師兄行三跪九叩大禮,改稱其為師父。在伍家,他臨摹了歷代名畫,深入傳統、廣泛師法眾家,對其一生的繪畫藝術起到決定性作用。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前排左四)與業師居廉(前排右四)及居廉友人門徒合照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哺雛 19世紀末作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花卉草蟲 20世界初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高劍父為了家計從伍家走向社會。在學校、學堂及國畫研究院任教使他接觸到了新思想,開始認同西畫的科學理念。當教學的收入已可以讓家人的生活平穩安寧時,他又開始不適應了,內心蠢蠢欲動,渴望走出國門到日本瞭解更多的西方文化。這一次與拜師伍德彝不同,他沒有任何猶豫。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1913年前後 日本

扶桑留學受革命洗禮

初到日本,高劍父在困頓中得到廖仲愷、何香凝夫婦的幫助,受到他們的革命感召,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在廣泛學習藝術、實現藝術理想的同時,他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革命精神為其藝術注入強烈的革新動力,他開始借用西洋畫技法,強調立體、光色、時空的效果。高劍父對木村武山的《阿房灰劫》表現火燒效果的藝術手法甚為欣賞,反覆臨摹,並在臨摹的基礎上對原作的構圖及賦色嘗試做一些改動。他創作的《火燒阿房宮》,充分參考了《阿房灰劫》火焰的表現手法。類似的參照,在他早期作品中均有表現,如1917年前後創作的《崑崙雨後》。此次赴日,對他往後的繪畫主張及手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他提倡的“新國畫”概念在這時初見雛形。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火燒阿房宮 年份不詳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左二)與廖仲愷(左三)等革命同志 民國初年

廣州光復之初,高劍父不安現狀的個性再次凸顯。出於革命貢獻,有人推薦高劍父為廣東都督,當得知另有部分人推選胡漢民,他便聲明放棄。他哥哥冠天衝著高劍父發問,他解釋道,“如果他們真的有志於革命,幹嘛不早一點挺身而出?現在革命終於成功了,他們就一個個跳出來表明心跡,這還不是想為自己在政府裡撈個一官半職?這樣的人,以後肯定會以權謀私,我不願意與這樣的人為伍。”

他真正喜歡做的,是畫畫,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專長服務於革命事業。彼時,蔡元培提倡美育,要借“無人我之偏見”的非功利“審美”教育來衝破封建思想之樊籬。高劍父非常贊同和支持,聯合高氏三兄弟,在上海創立他們“藝術革命”的主要宣傳陣地——審美書館,同時發行《真相畫報》,傳播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直接或間接地以藝術為革命服務。同時,高劍父還在畫報上大力宣傳自己改革中國畫、提倡美術革命的藝術主張。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1912年《真相畫報》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看盡世人夢未醒 1914年作

“新國畫”理論與春睡畫院

在上海的1912年至1917年間,高劍父正式提出“新國畫”這一概念,“認為中國事事要革新,中國畫也不例外”。以“二高一陳”為代表的“折衷派”以創作踐行實踐自己的藝術主張,在中國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強調寫生,也重視筆墨透視、明暗、光線、體積和空間的表現,常用水墨和色彩渲染,創造出一種東西合壁,又具有奔放雄勁氣質的個性化藝術效果。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烏賊 年份不詳

高劍父倡導的“新國畫”理念遭到守舊派的反對,但受到不少青年畫家和學生的歡迎。高氏兄弟和陳樹人堅持踐行新理念創作,整理出得意之作,三人出版合集《新國畫》,並舉辦了“二高”畫展,反響熱烈,引來不少青年登門求學,促成開館授徒。曾經的革命同仁黃興引《三國演義》“三顧茅廬”中諸葛亮的詩“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為其畫室取名“春睡”。隨著畫室和教學規模的擴大,畫室變畫院,“春睡畫院”從此誕生。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前排中)與學生在春睡畫院 1948年廣州

然而,保守派對高劍父的反對並沒有停止,在長達10年的新舊論戰中,高劍父亦不安於一味求新,早已開始注重對傳統筆墨的練習。1924年,他再次臨摹荊浩的《秋江泛棹》、范寬的《雪山行旅圖》、藍瑛的《萬壑爭流》,研習傳統畫技藝。這些臨摹的畫作顯示高劍父對傳統國畫極高的修養和認識,並不低於“血統純正”的舊國畫派畫家。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雪景 年代不詳

年過半百出國遊歷

1930年,高劍父已年過半百,飲譽藝壇,門下人才濟濟,他引領的一群“新國畫”派的畫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高劍父又開始不安現狀。他倡導折中中西藝術,希望到世界各地考察研究更多不同的文化藝術,使自己的藝術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於是,他抓住機遇,開啟印度等國的東南亞之旅。東南亞之行對高劍父產生了無可估量的影響,開闊的視野使他在折中中外繪畫、兼容幷包、融會貫通等方面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秋燈絡緯 1936年作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煙寺晚鐘 1930年作

嶺南畫派誕生

自1908年高劍父以“新國畫”名義舉辦個人畫展以來,社會上對其畫派稱謂有“折中派”“新國畫”“新畫派”甚至“春睡畫派”,一直沒有統稱。1934年,劉海粟為在柏林舉辦的“中國現代繪畫展覽會”撰文《中國畫之特點及各派之源流》,明確提出以陳樹人、高劍父和高奇峰為創始人的“嶺南畫派”;1936年6月,中國美術會總幹事王祺在《中國美術會季刊》一卷2期《從藝術批評到春睡畫展之評價》一文中延用“嶺南畫派”的名稱;1937年,評論家簡又文在第二次全國美展時再次明確將“二高一陳”作為嶺南畫派的創始人。有趣的是,高劍父一直對“嶺南畫派”的名字不滿,認為此派不該侷限在嶺南。陳樹人則解釋道:“畫派是從嶺南創立,並無不得向外發展之意。”雖最終確認此名,但據說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而以“折衷派”自居。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蘿蔔船 年代不詳

從嶺南派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折中中西,融會古今”的藝術宗旨和追求來看,無不體現了革命、時代、兼容和創新的新文化精神,這相互聯繫的四種精神構成了嶺南畫派相當完整的體系,極大地推動了新藝術運動的進程,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文明的毀滅 年代不詳

高劍父的“折衷”

高劍父相對其同時代的國畫而言,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畫家。他早年師從居廉練就了較為紮實的基本功,青年時赴日學習西畫以及東西結合的“新日本畫”,辛亥革命時期經歷火熱鬥爭的洗禮 ,從戰場退下來重登畫壇時經歷了傳統派與革新派的論戰、西方現代派的傳播、東方本位主義的迴歸,這些經歷形成其複雜的畫學思想,而貫穿其中的不變宗旨就是折衷。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顧影自憐 1937年作

他主張的“折衷”,既折中中西,也折中古今,折中南宗北宗,折中宋院體與文人畫;既折中形與神,也折中雅與俗;既折中工筆與寫意,也折中水墨與重彩。使藝術既有傳統,又富於時代精神,雅俗共賞,為更多的人所接受。他公開表示,折中與融合兩者的終極目的是“造成我國現代繪畫之新生命”。

“畫界叛逆”高劍父,一直沒有認可“嶺南畫派”之名

高劍父 白骨猶深國難悲 1938年作

筆者看來,高劍父不安現狀的特點使他作出生命中幾次重大的選擇,他以其一生的經歷和“折衷”思想告訴我們,藝術是發展變化的,沒有從一而終的定律,“繪畫要代表時代,應隨時代而進展,否則就會被淘汰。(文中圖片出自出版畫冊)

參考文獻:
高劍父:《高劍父詩文初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張 鴻:《高劍父》,花城出版社,2014年
李公明:《廣東美術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 琰:《其命維新:高劍父研究文集》(第一輯),嶺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