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教授周倩:擴招之下,研究生質量該如何保證


鄭州大學教授周倩:擴招之下,研究生質量該如何保證

■本報記者 溫才妃

要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構建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特別要完善研究生培養分流退出制度。當下,在破除“五唯”的情況下,如何判定、誰來判定研究生論文的先進性和創新性顯得尤為迫切。

當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擴招”便不再是一個陌生詞彙。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隨後幾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透露,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

此次研究生擴招,雖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為“緩解就業的應急之舉”,但也不失為我國高端人才建設的“大動作”。然而,這樣的機會該如何把握?擴招專業各自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擴招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怎樣的契機?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長期關注研究生擴招問題的鄭州大學教授周倩。

師生比給擴招“留有餘地”

《中國科學報》:此次研究生擴招,除了因疫情影響就業的原因之外,是否還存在之前招生數量太少的問題?

周倩:根據我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佈的數據,2019年我國在學研究生有286.4萬人,普通本專科在校生3031.5萬人。美國國家教育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2019年美國約有1690萬名在讀大學生,300萬在讀研究生。

2016年,我國高等教育佔世界總規模的比例達到20%,在學研究生人數198.11萬人,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國。但與14億人口相比,佔比還很小。我國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生數量之比為1:10.6,美國大致為1:5.6。如果達到美國的比例,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應該超過500萬。

當然,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具備。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研究生還有擴招的潛力。全國現有44萬左右的研究生導師,2020年按100萬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計算,研究生導師數/研究生規模數為1:2.27,應該還有培養能力和承載能力。

《中國科學報》:我們留意到,此次擴招名額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高校傾斜,將會給這些地區帶來哪些機遇?

周倩:首先,這是國家戰略的安排,這些地區社會民生急需高水平人才。其次,這些地區存在“僧多粥少”的現象。導師多、研究生招生指標少,但人才培養和承載能力總體上要比東部強。其實,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名校不少,條件也不錯,錄取的機會更大。而且比起發達城市,可能會少一些誘惑,研究生能夠安安心心讀書做研究。當然,將來如果去東部就業,機會可能會低一些、成本會高一些。

除了碩士研究生,國家還要下大氣力擴大這些地區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標。像河南省,2019年全省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標不到1000人,而C9大學每一所學校一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數量,基本上都超過了河南省全省高校招生數量總和。

不同專業面臨不同問題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擴招將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以公共衛生專業為例,擴招和新冠肺炎疫情有直接的關係。那麼,擴招能否破解為社會培養所需公共衛生人才的難題?

周倩:公共衛生專業研究生不僅面臨著擴大招生和培養規模的問題,還面臨著解決好人才流失的問題。同時,要特別重視這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重視學科的交叉性和專業的實踐性。臨床醫生面對的是病人,而公共衛生人才面對的是社會群體,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公信力。

所以,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更像複合型人才,不僅應該學會“如何防”,還要知曉“如何治”,而且要具備環境汙染、公共倫理、協調溝通等各種知識,這樣才能全面地開展疾病預防和控制的工作。

這次疫情提醒我們,要關注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出路,為他們解決編制問題,進行合理的崗位設置,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提高收入。國家還要加大相關經費支持,改善硬件設施和條件。

《中國科學報》:此次擴招包括人工智能這樣的新興專業。近年來,高校紛紛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及相關本科專業,給人“一擁而上”的感覺。在研究生擴招的時機,我們如何理性看待專業設置面臨的問題?

周倩: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一定時期內就業市場需求量會很大,薪酬也很高。但長期來看,如果開設過多、培養過多,任何專業都會出現飽和,出現“優勝劣汰”。不可忽視的是,有些高校為了吸引生源,提升社會知名度,可能存在只注重申報、不注重建設的現象,盲目跟風申報的問題比較突出。以人工智能專業為例,判斷一個學校實力的依據在於,這所學校的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等原有專業強不強,有沒有良好的基礎。

目前,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面臨高層次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跨學科創新平臺不足的問題。學科建設缺乏深度交叉融合,基礎理論、原創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突破較少,同時存在複合型人才培養導向性不強、高校和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不解決好這些問題,高質量的人才難以產出。

保證質量須注重過程管理

《中國科學報》:在擴招的形勢下,要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高校應該注意哪些環節的問題?

周倩: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首先,要做好宣傳,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其次,要有好的人才培養方案。這是提升質量的基本遵循,關鍵點在於研究生課程的開發與設置是否科學。第三, 要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建設一支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導師是育人的關鍵。對於新的研究生導師,要做好培訓,實行副導師制也是一種不錯的做法。

此外,要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構建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特別要完善研究生培養分流退出制度。當下,在破除“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情況下,如何判定、誰來判定研究生論文的先進性和創新性顯得尤為迫切。

最後,要提升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鼓勵和支持研究生赴海外,特別是發達國家、世界一流大學或科研機構,參加學術會議、進行聯合培養、做博士後或開展短期訪學。

《中國科學報》:您多次提到學科交叉這一特徵,高校應該為研究生階段的跨學科、跨專業做好哪些準備?

周倩:首先,建立跨學科、跨專業選課制度。人才培養以課程為載體。尤其是對於新興專業來說,課程來源多樣化,如何開課沒有先例。一開始就要對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課程結構進行科學論證。如何安排跨學科的通識課程,如何設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比例與開設的先後順序,須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

其次,建立跨學科、跨專業指導教師小組,由多重知識背景的教師進行交叉聯合指導。跨學科專業要求教師來源多樣化。一方面,需要校級層面統籌好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把他們歸於一個統一的平臺上,各自發揮學科所長。另一方面,立足於主要領域的教師。對於新開設的跨學科專業的導師而言,會面臨自身知識相對單一的問題,對知識儲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加強導師隊伍的教育與培訓。

《中國科學報》 (2020-03-31 第7版 視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