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时局全图

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上,有一副时事漫画《时局全图》,清晰再现了清朝末年中国大地遭到列强瓜分的情景。在这幅清朝版图上,作者谢缵泰以狗熊代替沙俄,霸占着我国新疆和东北,以蛤蟆代表法国,虎视眈眈得坐在西南一隅,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则化身一条恶犬,横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膏腴之地上,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东方的重要原料来源地和产品倾销地。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北伐胜利鼓舞群众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英国驻华大使被日军飞机炸伤

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武汉、九江等地的爱国群众在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影响下,与英国殖民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收回了长江中游各大城市的英租界,但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仍然是英国殖民者的活动中心,还有租界依然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当时中国最富庶的江浙等省依然是其势力范围,除了在一战期间与其并肩作战的美、法两国外,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但是,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升级,不但通过日俄战争驱逐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还频频挑起事端,向中国的华北、华东等地渗透,到1938年,整个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已被日本占领,英国在华的传统势力范围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在此期间的淞沪会战中,日本飞机甚至轰炸了英国驻华大使寇尔的车队,并造成寇尔本人重伤。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日寇侵略野心不断膨胀

英国在华企业及机构遭到日本全面打压

日军在其占领区域全面推行以战养战方略,不断扩展自己的经济势力,排挤其他国家的在华经济利益,力图将整个沦陷区转变成其独家的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938年10月,日本制定《华中方面军占领地域内一般商品出入境取缔规定》,规定华中沦陷区的物资流动必须办理采办证和搬运证。1939年2月,日本规定沦陷区钢、铁、铜等21种军用品,任何人不得经营,蛋品、猪鬃、羽毛、肠衣、桐油、茶叶等6种外汇商品,除指定日商外,任何人不得自由买卖。

当时,英国是对华主要资本输出国,各项投资都是列强之冠。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1年即1936年,中国沿海贸易业务41.9%的份额由英国商船经营;英国在华工业资本总额超过2.56亿美元,是美国在华工业投资额的1.65倍,日本在华工业投资的2倍,日本的专卖专营政策,使得众多英国在华企业血本无归。加上日本方面不断向英租界及英国把控的海关机构渗透,使得英国当局不堪其扰。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希特勒在欧洲扩军备战,严重威胁英国

军事和外交手段都无法伤及日本

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英国政府也想要进行反击,但当时德国法西斯正在欧洲疯狂扩军备战,气焰更加嚣张,在此威胁下,英国不敢把自己有限的军力投入遥远的中国战场,但没有武力做后盾,一切外交手段又显得十分疲软,一贯欺软怕硬的日本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当初寇尔大使被日本飞机炸到医院抢救以后,英国政府就通过外交渠道不断提出抗议和交涉,但日本人给出的答复令人啼笑皆非:都怪英国大使车队插的英国国旗太小了,飞行员看不清。

军事上难以分身,外交上疲软无力,那就只有动用经济手段了。尽管美国等盟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参与对日制裁,但英国方面还是决定自己干,其首相张伯伦在议会下院宣称绝不会坐视英国在华利益遭受损失,并将尽一切努力确保他们的利益免受破坏。英国外交部、贸易委员会、海外贸易部、殖民部、自治领部、印度事务部等共同派出代表,专门组成了专门研究对日经济报复的部际委员会。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日本海军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太平洋周边

经济制裁遭到各殖民地当局和自治领反对

可惜,在这些部门中,除了外交部因为受了日本人不少气而态度积极外,其他部门在对日实施经济报复的问题上大多持消极态度。因为英国当时在东南亚、印度等地还有着广阔的殖民地,而太平洋彼岸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众多岛屿国家都是英国的自治领,这些地区都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攻击范围之内,同时,澳大利亚等还一直对日本保持着有利的贸易顺差,将其视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羊毛出口市场,如果对日施行制裁,势必遭到经济报复,影响当前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

几次会议之后,英国发现对日采取经济制裁后,自己根本无力承担日军报复的惨重代价,痛定思痛之后,只能选择隐忍。随着后来欧洲战火的点燃,英国更是无暇也无力顾及东方了。

历史课本上,长江下游是英国势力范围,日寇侵占后为何其无反应

▲滇缅战场上的英军向日本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