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動物“毒”怎麼來的?動物“毒”的中藥都有哪些藥理作用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二期 動物類中藥是我國傳統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中醫藥學者已經認識到動物類有毒中藥的毒性成分是有效成分,並採取配伍、炮製、製劑等方法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


來源於動物“毒”怎麼來的?動物“毒”的中藥都有哪些藥理作用


動物毒素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等活性物質,它們的結構複雜多種多樣。不同的動物毒素生物效應也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5年版收載動物類中藥51種,其中有毒動物類中 藥8種,斑蝥記載為有“大毒”,土鱉蟲和水蛭記載為 有“小毒”,全蠍、金錢白花蛇、蜈蚣、蘄蛇和蟾酥均記載為“有毒”。

動物的毒素是怎麼來的?動物毒素是動物類中藥“毒”的主要物質基礎。動物 通過代謝合成次級代謝產物,或毒素基因的表達,或通過攝取、儲存和截留其他生物(即微生物、植物或其他 動物)產生毒素。動物毒素結構和功能的變異性很高,一般為小分子、蛋白質或多肽等。特點是高活力、高專一性、高結構多樣性。

不同動物所產生的毒素及生物作用不同。根據作用機制細胞溶解毒素、抑制蛋白 質合成的毒素、作用於細胞骨架的毒素、激動或拮抗離 子通道的毒素、抑制神經信號傳遞如結合肌肉神經接 頭處的乙酰膽鹼受體毒素、溶血和凝血毒素。

動物毒素具有多種藥理學活性,如吸血類動物的 唾液因產生凝血酶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拮抗循環系統 的多種因子,具有治療血栓、心力衰竭或止血作用¨。來源於蛇毒的卡託普利,使人們認識到動物毒素可以 成為新藥開發的來源。針對動物毒素開發的藥物很少是 毒素本身,而是由毒素或毒液成分衍生研發而成,如阿 曲庫銨、卡託普利、依替巴肽、替羅非班等。


來源於動物“毒”怎麼來的?動物“毒”的中藥都有哪些藥理作用


1.土鱉蟲是傳統的具有廣泛藥理作用的 中藥,藥材名“廑蟲”。 土鱉蟲毒性可能來源於其所含的生物鹼, 土鱉蟲含有蛋白質、氨基酸、核苷類、生物鹼、脂肪酸、 脂溶性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蛋白質含量 高達60%。土鱉蟲 具有溶解血栓、抗凝血、促進骨折癒合、抗腫瘤、調節血 脂、耐缺氧等藥理作用。土鱉蟲在中醫治療 婦科、外科、心腦血管等領域疾病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為防止土鱉蟲導致的不良反應,應先詢問患者過 敏史,注意掌握劑量。

2. 水蛭具有破血通經、逐瘀消瘢的功效。水蛭含有多種活性物 質,如肝素、水蛭素、組織胺。水蛭的主要活 血化瘀成分為水蛭素,給予水蛭素後動物在後續8 d 中無顯著異常,且各器官顯微結構無改變。水蛭素主要作用於循環系統。水蛭有抗凝血、抗血栓、抗腫瘤、抗炎、抗纖維化等功效。從水蛭中提取到的有效成分水蛭素是迄今發現的最強的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水蛭素通過與凝血酶直接結合而發揮抗凝作用。臨床如能掌握好適應證,注意劑量用法配伍,可以避免或減輕水蛭毒副反應。

3. 全蠍又名全蟲、蠍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 典》2015年版記載,全蠍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之功效。全蠍的毒性物 質基礎為蠍毒,是存在於蠍尾部毒囊內的含毒性的複雜混合物,主要由蛋白質和非蛋白質類物質兩部分組 成。

全蠍具有廣泛藥理活性,如鎮痛、抗驚厥、抗癲癇、抗腫 瘤、抗血栓、抗哮喘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全蠍中的蠍毒能使呼吸麻痺,而經炮製後,可使毒蛋白凝固 變性,從而達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4. 金錢白花蛇又稱金錢蛇、小白花 蛇、寸白蛇、過基甲等。金錢白花蛇味甘、 鹹,性溫,有毒,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痙之功效。對金錢白花蛇藥材的化 學成分研究極少,一般認為主要有蛋白質、甾體類、氨 基酸類、磷脂類和多種微量元素等。當被銀環蛇咬傷時,傷口局部僅有麻 木感,一旦神經毒症狀發作,數小時後患者出現神志不清、四肢無力、流涎、嘔吐、呼吸困難,最後因呼吸麻痺、 心力衰竭而致死。除去蛇毒後的蛇體應無毒性, 但同樣也應注意使用時可能因異體蛋白的存在使得過 敏體質者發生變態反應。

5. 斑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 斑蝥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散結 消瘢、功毒蝕瘡功效。斑蝥急性中毒造成淋 巴組織免疫抑制,其靶器官為淋巴器官、腎和肝。斑蝥 中毒量和治療量相近,安全範圍窄,常用量小,稍有不 慎即可導致中毒反應,使用時應嚴格控制用量。炮製 時用鹼處理,生成斑蝥素鈉,達到減毒增效的效果。

6. 蜈蚣《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 蜈蚣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 痛、攻毒散結功效。蜈蚣化學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脂肪酸、氨基酸、酶和膽 甾醇等,其中活性物質絕大部分為蛋白多肽類,少數為小分子化合物或多糖類。蜈蚣藥理作用廣泛,包括抗血栓、抗凝、抗 菌、抗腫瘤、鎮痛鎮靜、免疫調節等。臨床使用時需嚴 格掌握劑量,去除非藥用部分,加用特定的輔料及採用 不同的炮製方法等可矯味去腥,緩和藥性。

7.蘄蛇又名白花蛇、大白花蛇、褰鼻蛇、五步 蛇、百步蛇、棋盤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 年版記載,蘄蛇甘、鹹、溫,有毒,歸肝經。具有祛風、通 絡、止痙之功效。

蘄蛇類藥材化學成分研究極少,一般僅知主要有蛋白質、氨基酸類、磷脂類、核苷類成分和無機元素等。炮製後其成 分發生變化,毒性反應也隨之發生變化,炮製達到了 “減毒增效”或“減毒存效”的目的。

8. 蟾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蟾 酥味辛,性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之功效。人體應用蟾酥發生急性中毒的 症狀表現為口唇發麻、噁心嘔吐、呼吸急促、驚厥、心律 不齊並伴有抽搐等。蟾酥中所含的蟾毒配基類和蟾蜍 毒素類化合物既是蟾酥的有效成分,又是其毒性成分, 主要作用於心臟迷走神經中樞或末梢,並可直接作用於心肌,引起心率緩慢等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可採 用炮製、配伍、聯合使用解毒劑或採用新型製劑的方法 降低蟾酥毒性,提高藥效。

動物類有毒中藥的毒性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質多肽, 其發揮藥效或毒性作用的機制還沒完全明瞭。對動物毒素的研究不僅有利於有毒動物類中藥在應用中的毒性防控,也有助於現代新藥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