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時光流逝,歲月無痕。人一上年齡,就喜歡回味自己曾經的歲月,不管是出五關、斬六將,還是夜走麥城,總是在眾人面前那樣滔滔不絕,生怕漏掉一個微小的細節。尤其是每當老年人教育年輕人的時候,總喜歡在嘴裡蹦出這樣一句精彩的話: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所以自打我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在琢磨這句話的內在涵義。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說到橋,我們每個人一生都離不開橋。中國古代文學更是留下了許多與橋有關的精美詩句和動人傳說。劉禹錫在《楊柳枝·柳枝詞》中悲傷的寫到“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杜牧也以往深情的寫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我對橋的渴望,還是從家鄉、從小時候開始的。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聽我媽媽在世的時候講,我的爺爺英年早逝,我父親姊妹三人,全靠奶奶一手養活,生活過得異常艱難,艱難持續到我上小學的時候,才知道我的大姐二姐沒有上過一天學,“女兒讀書無用”在那個窮困時代,成為女孩們的精神枷鎖,她們從十幾歲開始,不是放羊,就是在農業社掙工分養活我們一家,直到現在我心裡都存有內疚。而我也在放學以後,不是去割草放羊,就是在鐵路護坡上掃煤炭末,用來冬季燒炕。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說到橋,當然要先說家鄉的渭河。因為我就在渭河邊長大,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甘谷境內就沒有修一座渭河橋,縣城與姚莊之間的人員往來,全靠羊皮筏子擺渡,所以到現在甘谷縣城還留有高橋村、筏門街的地名和街道。因為蔡家寺村與六峰鎮之間沒有渭河橋,我的奶奶去河對面的城關鎮劉家莊看望二姑姑,幾天以後仍不見奶奶回家,母親的心裡猶如十五個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害怕出現意外。果然一聲驚雷打破了我們家原本的寧靜,我的奶奶在過渭河的時候被河水沖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三天後遺體被莊裡人從渭水峪峽口的平灘上找到。俗話說,福不雙降,禍不單行,我的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人生三大悲劇之一的早年喪父母,無情的降臨在我父親的身上。母親說到這裡,擦去了淚珠,我惆悵萬分:何時能修一座橋,讓我奶奶的事情不再重演。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上小學以後,當我在土臺臺做成的課桌上,朗讀《小英雄雨來》課文的時候,就特別激動,因為夏季來臨的時候,我們小夥伴們幾乎每個星期天就要去渭河裡打攪洗(游泳),那時候大人小孩都象原始人似的人人光著屁股,在河水裡時而翻滾,時而仰浮,可謂遊刃有餘。有一次我去打攪洗,直接從河堤高處跳下,被捲進激流的旋渦,要不是大人救起,我的小命也就被河水報銷。每當寒假來臨,父親就帶我去縣城玩,來回從渭河上經過。小王家村的農民非常聰明,他們一到冬季,就在渭河上用木板、樹木架起了簡陋的小橋,供兩岸行人過河,有時候還收一毛、兩毛的過橋費,我還很不樂意,現在想起來,真是有點可笑。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我父親喜歡去縣城,是因為縣城是他原來工作過的地方,後來由於反右派,把父親反到了洮河工地,再後來就回家當了農民。所以父親雖然回鄉當了農民,但心中一直有縣城情結。1976年1月8號,這是我一生記憶力最強的一次,父親帶我去縣城玩,我們直奔北街文化館附近的一個小書店,歸還了父親上次借的小說,又挑選借了一本,然後在新華書店裡為我買了幾本喜歡的書,在豬羊市場採購了一些家庭日用品,在返回途中的渭河便橋上,忽然聽到六峰公社蒼耳王大隊的大喇叭中播放著哀樂,父親停下腳步,仔細聽著播音員的解說,然後眼淚撲簌簌的流了下來,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這是在我記憶中父親的第一次流淚。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從1979年開始,我們家好事連連:先是父親平反,回到了闊別18年的工作崗位,再是我考上了師範,兩年後分配到縣城工作。這樣我們父子倆有時相約一同騎自行車回家,每到冬春季節,就從農民搭的小橋上經過,每當我們小心翼翼走在小橋上,父親就是會嘀咕:什麼時候能在蔡家寺修一座渭河大橋啊!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有一次寒冬時節,我騎自行車到渭河邊,一看小橋找不見了,而距離下游的渭水峪小橋,還有一段距離,況且渭河邊上根本沒有能走的路,我一狠心,直接脫鞋挽起褲子下水過河,那寒水刺骨的情形,令人渾身發抖,好在我當時是一名警察,練就了一身膽子,一不做二不休是家常便飯,我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向河中心探路,快到對岸時我又原路返回,扛起自行車第二次下水,雖然小心翼翼,但還是打了個裂腳(方言:不穩),差點連人帶車翻到在河水裡,好不容易搖搖晃晃上了岸,不僅褲腳全溼,而且腳和腿凍得一片通紅,回到家直接上炕暖了一個多小時,全身發抖的情形才緩過來。媽媽問我怎麼了,我用感冒搪塞了一下。所以我從小就非常渴望在我的家鄉蔡家寺村邊架上一座渭河橋。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彈指一揮間,舊貌變新顏。1988年11月,在我奶奶被水沖走的地方,在我和父親長達20年冬春季節跨越渭河木板小橋的地方——我的家鄉蔡家寺,一座雄偉壯觀的渭河大橋,如長虹臥波,跨越在渭河上,一橋飛架南北,天險變通途。隨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日新月異,在甘谷境內九座大橋騰空而起,成為渭河上的一道道彩虹。昔日冒險強渡,常耽性命之憂,繞道跋涉,備受迂迴之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說到橋,每個人心中還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心中的橋。為了讓現在的我與小時候的願望連接成一座“橋”,一座心中的橋,兒子為我購買了一臺無人機,我將甘谷境內的九座渭河橋,全部進行了航拍,當一張張航拍照片在網上出現的時候,我的心與橋緊緊的連在了一起。現在當我駕駛著小車回家,經過渭水峪大橋時,昔日渡河、過小橋的身影,就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肯離去,我深知這是揮不去的童年記憶,是無法磨滅的是鄉音鄉情,是泥土的芬芳凝結的情懷。我才深深懂得艾青的著名詩句:我的雙眼為什麼總是飽含熱淚,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攝影編輯李春,甘肅省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喜歡攝影,攝像,旅遊,寫作。人生格言: 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鏡頭書寫人生,把生活過得與詩一樣,是追求的目標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甘肅甘谷李春【童年的回憶】系列之: 過 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