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習慣”關乎“大健康”

防疫期間,為防止細菌病毒通過飛沫傳播,我市餐飲店積極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市文明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餐飲行業協會也倡導市民主動踐行文明餐桌行動。

日常生活中,親朋好友聚餐,我們習慣直接拿自己筷子到菜盤裡夾菜,或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殊不知,這筷來箸往之間,給了細菌病毒可乘之機。有數據表明,用公筷者比不用公筷者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降低22%。此外,共用碗筷,還可能增加其他消化道傳播疾病如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的傳播風險。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感染者就是通過聚餐或密切接觸感染,而共餐、合餐等傳統進餐飲食習慣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鍾南山院士多次強調,使用公筷很重要。

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從健康學的角度來看,使用公筷公勺不會造成菜餚被唾液汙染,如果飯菜沒有吃完,還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其次,使用公筷公勺也是一種文明新時尚。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宴請聚會場所是一種公共用餐環境,當一個人身處公共環境中,那就得要有公共意識,盡公共責任。使用公筷公勺,既能保障自身的健康,也能顧及共餐者的感受,保護共餐者的健康。

要讓使用公筷公勺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餐飲行業經營者就應該做好“公筷公勺架”“一菜一筷”“一湯一勺”的配套,有意識地引導消費者健康文明就餐。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社區,要加大公共衛生健康知識普及。更重要的是,市民要進一步矯正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和習慣,帶動家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