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曾經看到過一個採訪。


什麼樣的東西能給女人真正的安全感?


答案出奇地一致,“房子和錢”。


最近,我看了一集紀錄片,《買房》。27歲買房的北京女孩,湊得齊400萬卻再拿不出兩萬塊的中年夫妻,也有比房東更操心房子的中介小哥……每一個個體,都是時代的一個典型斷面。


《買房》,是系列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第八集。這部由央視網團隊出品的新作品,在豆瓣被近2萬名網友打到了9.2分的高分。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它講述了中國人生活的12個典型截斷面——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結婚、進城、買房、相守、退休、養老和告別。


買房,而不僅止於買房。畫面遊走中,我們看到平凡人在一個個人生抉擇面前的努力,閃光和溫情。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我27歲,女孩。在北京買了房。”


閆晶,27歲,黑龍江人。研究生畢業後,她在北京某教育培訓機構做英語老師。


一居室,朝南,這是她對一間在北京安身立命的小屋的全部期待。


而這樣的一間房子,300萬。首付需要200萬。月供7000元。


壓力大嗎?她垂下眼睛:“還可以。”


她當下住著北五環外的一個小單間。16平米,房租3600元。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在這個狹小的單間裡,她給學生上網課。


流利的英語,清晰的邏輯,又幽默,又威嚴。


而這背後,是每天8小時,6小時的連續上課時間,是少則8天,多則16天的輪班。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腰痠背痛,富貴包徒增,嗓子冒煙,也沒有時間吃飯。她也不抱怨,起身下盤餃子。


“什麼時候最開心?剛賺完錢吃飯的時候最開心。”


每多一筆收入,她就離買房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每朝這個目標邁進一步,她漂泊在外的不安全感,就會小一分。


“沒有房,吃再多餃子,也會凍耳朵。”


而買房,像是給人生穿上了一套盔甲。儘管很沉,也會走得很慢,但穿上盔甲的人生,會擁有分量感。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中年換房的男人:

400萬的總價,貴2萬元,也拿不出來


人到中年,溫亞龍決定換房子。


結婚7年,他和父母擠在一間71平米的房子裡。然而,他的妻子懷孕了。71平米的空間,要承載3代人的生活,難免捉襟見肘。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他能支付400萬,而賣家要價425萬。


在中介的不斷斡旋下,賣方的出價從420萬降到418萬,再到412萬。


而溫亞龍緊咬著牙關,將願意支付的價格,從400萬,提到403萬,再到408萬。只差4萬。買賣雙方終於決定面談。


溫亞龍盡力了。“我們能借的,都借了。”一個大男人,在鏡頭面前近乎哽咽。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自己的家,父母,愛人的父母,掏空6個錢包才湊齊這400萬。愛人生產在即,手頭好歹留些錢。他實在拿不出更多的錢。


賣方理解溫亞龍的難處。他又降了2萬。410萬。可以先過戶,遲一些交尾款,但他自己也身負債務,實在不能再降了。


雙方膠著。最終,談判失敗。


408萬與410萬。只差2萬。


2萬塊錢可能只是有錢人的一隻入門級奢侈品包包,卻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房產中介

“房東還可以等,他等不了。他要在北京活下去”


黃崑崙是個勤勞肯幹的中介小夥兒,他來北京6年了。


這六年間,他持續不斷地做著一件事——將形形色色的房地產賣主和買家,串聯到一起。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溫亞龍是他12月以來服務的,第一個將近開單的客戶。黃崑崙幫他找了一個月的房子。本來這筆買賣如果成交,黃崑崙將拿到2萬元提成。


“以前,我會覺得很可惜。現在啊,已經習慣了。”


晚間,北京城市的燈光昏黃。黃崑崙吃了一碗麵,在出租屋裡的床上整理著客戶資料。


遠在河南的媽媽給他打電話,要他注意休息,照顧好自己。“我一把年紀了,就靠你們兄弟幾個活著。”


“媽,你也要為自己活下去啊。”他安慰著她。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黃崑崙當然希望工作十年之後,能在北京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但當務之急,是要在北京活下去。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飽受衝擊。地產行業無疑不例外。中介經理高喊著口號:“拿生命來賣房。”而黃崑崙,主動幫房東噴漆清潔,修葺房間。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故事的最後。


閆晶買到了心儀的房子,背上了90萬的貸款。


穿上了盔甲的她,重新開始面試,進入職業發展的下一段旅程。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黃崑崙在疫情之下的北京繼續努力著,也繼續在幫溫亞龍尋找著合適的房子。


貼心的他會幫業主收取快遞。“只要我對業主好,他們在賣房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我。”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而溫亞龍新添了一個女兒,也有了新的奮鬥動力。


他給她取名叫做“溫暖”——溫暖人心的“溫暖”。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在《掃地出門》一書中,作者馬修·德斯蒙德說:


家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家是避風港,是我們忙完學習工作之餘、在街頭歷劫種種之後的去處。有人說在家裡,我們可以“做自己”。只要離開家,我們就會化身為另外一個人。只有回到家,我們才會褪下面具。


而針對買房問題,人類學者項飆詰問:“自古遊牧者、山民、水上民族居無定所,是不是就喪失了他們的人格和自我身份意識?”


答案沒有定論,每個人需要交代的只有自己。


促使我們一生努力奮鬥的,不僅僅是對房子的渴望,更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對安定生活的嚮往。想要這份嚮往變成現實,不僅僅是買套房子,更需要我們到工作、生活中去一步步地奮鬥、一點點地經營。


“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於其中的艱難,有時候我們卻無法預料。”


平凡人買房實錄:湊得齊400萬,再拿不出兩萬塊。


人生很長,第一次往往刻骨銘心。


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段走出舒適圈的旅程。我們的人生,也在不斷地打破和挑戰中,日臻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