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夹缝中的南诏:我们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取的

隋唐时期,云南地区居住着许多的部族,就种族来说,主要是白蛮和乌蛮,七世纪时由乌蛮贵族建立了六诏,他们分便是蒙舍,蒙隽,越析,浪穹,施浪,邆赕。

其中蒙舍诏位于最南方被称为南诏。

当时六诏夹在大唐和吐蕃中间,两边都是强国,作为中间的小国,六诏不得不寻找靠山,有的归顺了吐蕃,有的归顺了大唐。

大国夹缝中的南诏:我们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取的


永徽四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派遣自己的儿子罗盛出使唐朝以求获取唐朝的支持,唐高宗便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当然这只是虚名。而其他五诏在面临吐蕃的威胁的时候,常常举棋不定,一会依附大唐,一会投靠吐蕃,但是南诏却始终如一,渐渐获得了大唐的支持。

开元二十五年,罗盛的孙子,盛逻皮的儿子,皮逻阁打败河蛮,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皮逻阁乘胜兼并了其他五诏,并通过贿赂等手段使唐玄宗同意了六诏合一,皮逻阁也就做起了南诏国王。

大国夹缝中的南诏:我们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取的


天宝九年当时的南诏国王为阁逻凤,云南太守为张虔陀,剑南节度使为鲜于仲通。阁罗凤一次与张虔陀同行,张虔陀辱骂同行的妇女,并且向阁罗凤索贿,但是阁罗凤不答应。但是张虔陀反而诬告阁罗凤阁罗凤十分的愤怒,杀了张虔陀,并且夺夺取了羁縻州。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自然不答应想要开战,阁罗凤却表示愿意归附大唐,因为他知道吐蕃的统治要比大唐更加残暴,但是鲜于仲通不答应,其实是杨国忠不答应,杨国忠在执政以后总想要为自己建功立业,送上门来的机会自然不可以错过。

天宝十年派遣八万军队攻打南诏,结果被南诏击败,那时候的唐朝已经处于下坡路,军队战力大不如从前。但是杨国忠不死心,天宝十三年又派遣七万大军,结果七万大军由于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便因为疾病,水土不服,还没有到达南诏就全军覆没。

唐朝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能力攻打南诏,并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大国夹缝中的南诏:我们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取的


但是阁罗凤仍然谋求与大唐和好,并且在太和城立下了南诏德化碑,表明与唐开战的迫不得已。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南诏后代君王的名字与前代有关:如细奴逻,逻盛,盛罗皮,皮逻阁,阁罗凤,阁罗凤的儿子为风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

没错,这样子取名是因为他们有子承父名的传统,它们的祖先便是彝族哎普氏族分化而来的默部什勺氏族。这么说来和今天的彝族还是有些关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