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什麼不幸福?房地產扼殺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資格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雖然在生活上,人們已經不用再為溫飽發愁了,但在感情上,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

幸福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對有的人來說,幸福是一頓晚餐,一件外套;而對有的人來說,幸福就是一個擁抱,一次笑容……

國人為什麼不幸福?房地產扼殺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資格

在2019年的時候,聯合國發佈了《2018年全球幸福度報告》,本次報告中涉及了全球的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排第86位,比2017年的第79位,下滑了7位。

幸福指數與人均GDP並不正相關,在《報告》中指出,芬蘭高居幸福指數榜首,挪威、丹麥、冰島、瑞士分別佔據2-5名。並且每年的前五名,基本都是被這五個國家承包的。在經濟這一塊兒,發展最好的是挪威,人均GDP達到了12.5萬美元,遠高於瑞士、丹麥、芬蘭和冰島四國,然而在這五國中,人均GDP排名第四的芬蘭幸福指數最高,其人均GDP只佔到挪威的70%。

國人為什麼不幸福?房地產扼殺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資格

幸福感究竟與什麼相關?在此次報告中指出了人民的幸福感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健康預期壽命、生活水平、國民內心幸福感、人生抉擇自由、社會清廉程度以及慷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在這幸福感超強的五個國家人民的意識中,家庭是優於工作的,每天有規律的上下班,將工作和生活嚴格的區分開。

相比幸福感爆棚的北歐五國,中國民眾的幸福感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經歷了馬鞍形的變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下降,在2000年到2005年之間達到了谷底,隨後開始回升,但幸福感指數還是達不到上世紀90年代的高度。就像大多數人所說的一樣:90年代的我們雖然窮,但是快樂;現在的我們不止窮,還沒了快樂。那麼民眾們的快樂去哪了?

國人為什麼不幸福?房地產扼殺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資格

人民幸福感的變化與房地產的發展的軌跡有很大的相似,在上世紀90年代,人們並不會因為房子而憂心,所以那時的人們雖然窮,但是很快樂。從1998年房地產大發展開始,房地產加劇了對社會上各方資源的掠奪,似乎一切都在為房地產的發展而讓路。房價飛速上漲、大量土地被徵用,農民求生存外出打工……人們如此的努力工作,也還是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據資料顯示,有些地方的房價甚至達到了當地居民年收入的三十倍以上,極大程度上破壞了民眾的幸福感。房子除了是安居樂業的載體外,現在還與人們的終身大事息息相關。有房就代表著“有情人終成眷屬”,沒房就意味著“親眼目睹”,這也是現今中國出生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人忍受背井離鄉之苦就只為了買一套房,但房價一年一個樣,這對收入本來就拮据的人群來說,有什麼幸福可言?

家鄉安置不了肉身,他鄉容納不了靈魂,房地產佔據人民財富的比重實在是太高了,唯有節衣縮食,才有可能成為有房一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