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色,其中一点,现在的初一学生也能做得很好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也即“乾隆实录”记载:

雍正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们取出遗诏,宣布由弘历继承大位。诏书里写道: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藏于乾清宫最高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弘历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色,其中一点,现在的初一学生也能做得很好

(雍正剧照)

很多资料里写到,小弘历因深受康熙皇帝喜欢,而使其父在夺嫡过程中,平添助力。

从这份谕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有其事。

那么,弘历到底受到怎样的钟爱呢?

孙辈那么多,他有些什么特质,使得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小家伙,可堪大用呢?

在《乾隆实录》中,正好有相关文字可供把玩。

一些资料里说,雍正忙于跟兄弟们争宠,于儿子的教育一事,颇不关心,九岁才给弘历启蒙。

然,按实录中的说法:

自六龄就学,受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课必兼治,进业日勤,动契夙悟。

富察·福敏,康熙三十六年进士,然之后的翰林院考试中,成绩不太好,革为庶吉士,将外放知县,正等空缺呢。

然时来运转,进入雍正藩邸教弘历读书,进雍乾两朝官运亨通。这大概是他翰林院那些品学兼优、“满汉语皆通”的同学们所未能想到的。

不过这是后话。实录中的记载,可知弘历读书,并不为晚,跟如今的小学生是一样的。

到得十二岁,见到爷爷康熙,正是六年级的样子。

之后,他被养育宫中,继续读书,“备荷饴顾恩慈,亲授书课,教牖有加”。

弘历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色,其中一点,现在的初一学生也能做得很好

(康熙剧照)

康熙亲自给他上课之时,他大概跟现在的初一学生差不多。

好了,重点在这里。

实录记载,“偶举《爱莲说》以试,诵解融彻,奖悦弥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朝周敦颐《爱莲说》,非但为一般人所喜爱,引为君子之自况;

对于皇家,更是意义非常。

我们晓得,皇帝们最痛恨的,就是大臣结党营私,就是皇子身边有一帮子人跟自己分庭抗礼,所以,这种观念之灌输,实为正常不过之事。

弘历既能背诵,还能讲通,因此,很得康熙欢心。

中学毕业二十多年了,但仍记得此文是初中学过的。网上查了查,现在是初一课文。

几百年下来,经典还是经典,乾隆会的,现在的孩子也会。

弘历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色,其中一点,现在的初一学生也能做得很好

(弘历剧照)

不过,另一件事,如今的孩子就很难有机会面对了。

实录有言:

木兰从狝,入永安莽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取初围获熊兆,甫上马,熊突起,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之。事毕,入武帐,顾语温惠皇贵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原来,弘历面对大熊突然袭击,镇定自若,很有君王风范。

康熙和乾隆的事情很多,实录中记载这两件,自然编撰的大臣们认为,此乃重中之重。用以证明了乾隆从小就是当皇帝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