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学习摘要(九、十章)

第九章 合作

推荐文章

《种族与经济学:有多少可以归咎于歧视?》(Race and Economics: How Much Can Be Blamed on Discrimination,2011)——沃特.威廉姆斯

《最富裕的穷人在美国》——《华尔街日报》

重要摘录

1.企业是能够无中生有地带来额外收益的一种经济组织,每一个成员的收入取决于他对团队的边际贡献。

2.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劳动力的剥削、滥用、操控资本,而不是相反。而大量关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力的利益向资本的利益看齐。

3.经济学家把那些高度依赖于所在企业平台的资源,称为企业的专用资源(firm specific assets)(这些专用资源的所有者更在乎企业的成败);而把那些无论放到那个企业平台都能发挥差不多的功能、获得差不多收益的资源,称为企业的通用资源(firm independent assets)。

4.企业里面谁当老板的三个准则:第一个准则是那种资源更容易被滥用,这种资源的所有者充当老板;第二个准则是区分企业的通用资源和专用资源,专用资源来掌管企业;第三个准则是通过区分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来支付报酬。

5.绩效考核的制定本身是根据每个职位应有的贡献来决定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先知道了每个职位应该贡献多少,企业才会制定相应职位的绩效考核标准。

6.以“剩余取权”激励难以监督的合作者。——剩余索取者的收入不根据他们的投入来计算,而根据企业产生——剩余的利润来计算。——他们自己监督自己。

7.制度经济学——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在一个企业里什么人来当老板的普遍问题,第一,我们看哪种资源更容易被欺负,第二,看哪种资源是企业的专用资源,第三看哪种资源不容易被观察、衡量与监督。

8.员工的议价能力取决于他在别处的机会。

9.哪里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哪里就存在廉价的优质员工。市场竞争的压力越大,雇主寻找廉价优质员工的积极性就越足,结果会使得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趋于减少和消失。

10.可持续服务(产假)、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让男性也休产假)——女性职场歧视。——竞争者之间会有意利用法律来提高对方的竞争成本——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究竟要对付收入的不平均,还是要对付社会中存在的不公?

11.不能以瞬间收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

12.罢工的本质就是集体违约。

13.一个种族经济条件的改善,不需要以政治权利的提升为前提。

14.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在1970年时,家庭的70%支出都是不必要的。

15.科技创新使得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得益,包括哪些最贫穷的人。

第十章 协调

推荐文章

《论货币的起源》(On the Origins of Money,1892)——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

《货币像水还像蜜》——周其仁

《1861—1957年英国失业与火并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1861—1957,1958)——威廉.菲利普斯(A.W.Phillips)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利、繁荣和贫穷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Prosperity, and Poverty,2012)——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詹姆斯.罗宾逊(James Robinson)

重要摘录

1.宏观经济和公共选择两个领域,都研究个人在集体中互相协调的规律。

2.货币的作用:避免交易中双重偶然性的要求、降低质量检验成本、增加市场交易量。

3.货币子所以有用,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而只要人们相信它有用,它就不需要那么高质量的商品来充当,因此,劣币驱逐良币是对的。——劣币就是有效的货币(But cheap money is efficient money)

4.假设政府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那就意味着银行第一天收到1000元以后,只能拿出其中的80%,也就是800元贷出去。第二天这800元放到市场里去,再回流到商业银行体系里,银行又必须留下其中的20%,也就是160元作为准备金,于是只有640元可以贷出去。这样循环往复,最后1000元在20%的法定准备金率限制下,就只能创造4000元的新生货币。再加上之前的基础货币1000元,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只有5000元的货币在流通。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它能创造货币的倍数就越低。

5.流动性困难(convertibility problem)即为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储户提现要求的现象。

6.资不抵债的困难(insolvency problem)即为商业银行系统所面临的另一种困难,出现这种困难,银行就会倒闭。

7.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的物价水平)的持续增长。——钱太多了,钱相对于物来说不值钱了。

8.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是指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50%的情况。

9.货币数量论:M(货币流通量)V(货币流通的速度)=P(平均物价)Y(社会的货物总量)——货物总量越大,产生通货膨胀的机会就越小。货币流通量越大,产生通货膨胀的机会也越大。

10.货币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在整个社会里摊匀的现象被称为坎蒂隆效应(Cantillon Effect)

11.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在经济生活当中,每个个体很难分辨物价的上涨究竟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还是物价整体水平的变化。

12.在通货膨胀发生的过程中,在私人和政府之间也会产生财富的转移,这实际上是政府向民众征收的一种无形的税。

13.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测的能力在提高,那么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减少失业率的努力,就会越来越不管用,即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不论通货膨胀率多高多低,失业率或者就业率都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常数),并可能同时形成经济停滞的现象。

14.经济学家希望通过宏观经济条件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消除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四大阶段: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实现生产、就业、财富的稳步增长;

第二,实现低的或者平稳的通货膨胀率;

第三,实现高的就业率,所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第四,实现生产力和GDP的高速增长。

15.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八大问题:

第一,经济周期当中存在波动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人究竟能不能形成预测?

第三,价格能不能灵活进行调整?

第四,市场机构本身能不能做出灵活的调整?

第五,市场到底是否存在均衡?

第六,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

第七,到底应该采取相机的政策,还是规则化的政策里对付经济周期?

第八,收入政策到底有效无效?给人们发钱人们会不会把钱花出去?

16.宏观经济学家的六大共识:

第一,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它的生产力。

第二,短期的经济波动,往往来自需求方面(比如人在消费时表现的非理性等)。

第三,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

第四,从长期看,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滥印钞票迟早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五,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第六,大家普遍接受了人是有对策的这一观点。学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怎么控制这个社会,而是怎么让社会达到更好的协调。

17.在投票的情况下,公共选择的结果相当于中位数,由中位数决定;而在市场里,公共选择的结果则由平均数的位置决定。

18.赢得中间投票人支持,就能获得选举成功(迎合那些中位数的偏好)。

19.阿罗不可能定律:在人们有多种不同选择的情况下,选举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意愿。如果我们要逃避阿罗不可能定律所预言的这种循环,除了确定一位会议召集人,确定一个固定的会议程序以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要让人们投选票,而是投钞票(价格明确,汇总)——用钞票投票不仅能能反映出选民不同选项之间的排列顺序,还能反映出他们对不同选项偏好的轻和重。——市场机制能帮助人们做出明智选择。——是否需要为自己的主张负直接的责任,是市场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人们在做经济选择时,因为自己要承担后果,人家就会变得理性;而在政治领域,由于每位选民都不需要对自己的政治主张直接承担责任,人家就会理性地选择不理性,即“理性胡闹”(rational irrationality)。

20.通过计算社会总效用的办法来支持或者反对任何一种公共政策,都是缺乏合理依据的。

21.戴雷科特定律:收入再分配,真正得益的并不是穷人而是中等收入的人。如公共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与养老金、免费高速公路、廉租房与廉价房等。

22.中国作对了什么?

第一,给重要的资产确权。

第二,引入了市场竞争体系。

第三,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四,加入了WTO,然中国人民直接参与了国际化的大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