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三十萬曹軍無所謂,為何火燒三萬藤甲軍會讓諸葛亮落淚呢?

R


諸葛亮一生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到魂斷五丈原的這幾十年時間裡可以說他沒有一天不是為了復興漢室而殫精竭慮的。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瞭解赤壁之戰,這是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也是諸葛亮5次火攻中最讓他志得意滿的一次。諸葛亮一生共用了5次火攻,前面三次火燒魏軍30萬都能面無懼色的他為什麼在燒了3萬藤甲兵之後卻會流淚呢?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火燒藤甲兵的情節和諸葛亮的“折壽”之說的聯繫,都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和後來的一些評書中。《三國志》中並沒有七擒孟獲這一段,對於諸葛亮平定南中的記載也只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這一句話。連孟獲的名字都沒有,更別說火燒藤甲兵了。

這個藤甲兵出現在七擒孟獲的最後一擒中,孟獲去烏戈國找國王兀突骨,派了3萬名藤甲兵,去找諸葛亮報仇。藤甲兵顧名思義就是穿著藤條做的鎧甲,這個鎧甲可不是一般的藤條做成的,要將藤條用桐油反覆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做出來的藤甲既輕巧,又牢固,可謂刀槍不入。

這一隊藤甲兵一到戰場上,當時就打敗了魏延率領的蜀軍,諸葛亮當即決定——燒他。諸葛亮在周圍找了一個叫盤蛇谷的地方,讓馬岱帶人在谷中堆積糧草,趙雲準備裝滿草的大車。準備妥當之後,命魏延詐敗,一路只退不戰,連敗15陣,丟了7個營寨,一路退到盤蛇谷。

等到藤甲兵全部進入盤蛇谷後,將谷口用糧食車堵住,點燃谷內引火之物。藤甲兵身上的藤甲由於是用桐油浸泡過的,十分易燃,以至於3萬藤甲軍盡數燒死在谷中。這次蜀軍生擒孟獲之後,還要放走他,孟獲淚言:“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隨即孟獲就歸降了蜀軍。

那麼諸葛亮為何會在平定南中後流淚呢?首先是立場的問題,當初諸葛亮出山就是為了興復漢室,把曹操的魏軍當成了敵人。為了清除匡扶漢室道路上的阻力,被他燒掉的那30萬魏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已經被他看成了自己成功路上的一個個墊腳石,他不但不會覺得愧疚反而會有點洋洋得意沾沾自喜。

但這3萬藤甲兵可就不一樣了,他們雖然說是孟獲借來的兵力但怎麼說也還是蜀漢的子民啊!他看著他們因為自己被燒死而自己卻無可奈何,這讓他感到愧疚。他們穿上藤甲刀槍不入就只有火攻這一個辦法,如果不盡快解決他們的話最後損傷的還是蜀軍的戰鬥力,所以這時候就只能犧牲3萬藤甲兵了。

其次火燒藤甲兵也是對於自身兵力的損傷,諸葛亮其實並不想對藤甲兵趕盡殺絕,而他此次出兵也是想要以德服孟獲。本來蜀國在三國之中就是最弱的那一個,人口、經濟等都不如其他兩國,現在又出現了內亂自己人打自己人更是讓諸葛亮憂心不已。而且他知道如果真的和孟獲開了戰肯定費時費力又費人,所以此次他出兵是打著在心理上降服孟獲的心思去的,這3萬藤甲兵是孟獲的人不假,但他們更是蜀漢的一支精兵強隊啊!不到萬不得已諸葛亮怎麼會殲滅他們?

諸葛亮之所以會流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內心的愧疚感,這種愧疚感一是對於先主劉備的愧疚。當初劉備臨死之時把整個蜀漢都託付在了諸葛亮的手中,希望他能夠興復漢室一統天下,但是他不僅沒有攘外甚至連安內都沒有做到,他看著那3萬藤甲兵燒死在自己眼前感到了自己對劉備的深深愧疚!再就是對那燒死的3萬將士的愧疚,在這戰亂的年代他們離開家、離開父母親人隻身赴戰場,而最後換來了什麼?換來的是自己用一場大火結束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在他們的身後還有無數的家庭,他們或為人子又或者為人夫為人父,而這些家庭在一夕之間都失掉了頂樑柱,這怎麼能夠叫他不愧疚?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他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如若沒有他可能就沒有了那時的天下三分,更何談興復漢室呢?有人說如果再給諸葛亮十年時間他必能夠完成先主遺願匡扶漢室,但有人卻說未必,但就算他不能夠成功又如何。現在我們回顧歷史看到的依舊是那個手持羽扇,彷彿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的諸葛孔明,他也依舊還是那個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事的絕對智者,他也依舊有著傳奇般的一生!


歷史圈子


為什麼火燒藤甲兵諸葛亮會流淚呢,本來生在亂世,戰爭的殘酷在所難免,諸葛亮也是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作為一個軍師,總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之前他用火攻的時候,他都沒有親自看見戰場上悲慘的局面,火燒博望坡的時候,他也是穩坐軍帳,並未親臨現場。赤壁之戰的時候,其實那把火也是東吳周瑜放的,諸葛亮當時借了東風之後提前離開了戰場,回到了荊州;還有後來火燒上方谷時,上天助司馬懿父子,所以當時其實也並非傷亡慘重。而七擒孟獲戰役中,他親眼看見了3萬藤甲兵活活被大火燒死,看著在大火中苦苦掙扎的士兵,但凡有些許良知的心裡不是很好受,所以諸葛亮的心中肯定會升起一股愧疚之情,那麼多人因此喪命,他也就想自己肯定會折壽的。

另外本來藤甲兵是無辜的,他們只是孟獲用來助陣的,他們本來不用捲入這場戰爭,可正是因為這場無關他們利益的戰爭,讓他們白白丟失了性命。而且這一把火可能就斷了他們整個部落或者宗族的人,也就是趕盡殺絕了,所以諸葛亮心裡才是一片愧疚。


懷念小時候的daijay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諸葛亮精於算計,善於用兵,自幼抱讀史書,通曉天文地理,五行八卦,能未卜先知,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在三國中幾乎神一樣的存在。在諸葛亮這五次玩火中,除了火燒藤甲,其餘四次都是針對曹魏集團。這樣就好理解了,《演義》以劉備集團為正統,曹操集團為篡國賊,諸葛亮火燒曹魏士兵,那是為了光復漢室,屬於替天行道。既然是替天行道,自然不會折損陽壽了。諸葛亮未留退路。諸葛亮“火燒藤甲軍”,是用大火截斷了盤蛇谷兩端,谷中遍佈火雷、柴草。蜀軍佔領高地,截斷了所有出路,並引燃了谷中的火物。這一次,諸葛亮完全沒有給三萬藤甲軍留出退路,事情做絕了。在演義裡諸葛亮也是看到對方的三萬藤甲軍被燒得互相擁抱,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全部死於谷中,臭不可聞,才哭著說出了這句話。


晚九點影視


首先,如果不是按照演義,赤壁之戰跟諸葛是沒太大關係的,主要將領為大都督。

其次,魏是大國,一場戰爭後只要制訂良好的休養生息政策,人口發展還是可以的,而南蠻一共沒多少人,派上戰場的還是為數不多的精壯男子,這火一燒差不多絕種了,大概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之前的水平。就好比印度和梵蒂岡,對於戰爭損失的承受能力不同。(不說中國因為中國最近生育率較低)

再者,赤壁之前曹操說是一統天下為了人民的和平,但實際上跟侵略有什麼區別。而兀突骨幫孟獲,可能單純因為兄弟之間的仗義,可能士兵都不知道為什麼而戰。二戰德國士兵,最起碼被洗腦知道為元首而戰。(這點我猜的)


幻世-流年


諸葛亮作為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裡邊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作者羅貫中費盡筆墨所描述的一個三國代表性人物,可以說圈粉無數。

前人所說諸葛亮是怕折了陽壽所以流淚,我想這是無稽之談。

對於題目我想說與其問“火燒三十萬曹軍無所謂,為何火燒三萬藤甲軍會讓諸葛亮落淚呢”?還不如問問為何羅貫中要讓諸葛亮在火燒三萬藤甲兵的時候流淚?

一、諸葛亮為何會流淚?

1、火燒三十萬曹軍是戰爭的正常傷亡,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況且最後放火箭燒曹操軍隊的也是黃蓋,並不是諸葛亮親自下手,所以赤壁之戰諸葛亮並沒有很內疚。

2、火燒三萬藤甲兵,此舉乃諸葛亮南征蠻夷部落,在第七次擒住孟獲的時所用計謀。既然南征蠻夷部落是為安定邊疆,降服武將。目的是好的,則本應該避免生靈塗炭,無辜傷亡。且諸葛亮七擒孟獲,前六次傷亡均較少,可以看出諸葛亮並不想造成太多無辜士兵傷亡。

但是第七次為擒住孟獲,無奈火燒三萬藤甲兵,三萬士兵被活活燒死,此計出自他手,焉能不落淚?

3、一個是打敵人爭勝負,傷亡乃兵家常事;一個是為安定邊疆,收編人員,卻火燒三萬活人,換做任何一個人也會心痛落淚!或者說一個是預料之內一個是意料之外。

二、羅貫中為何要讓諸葛亮落淚?

1、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當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他也曾參與其中。他自己親歷過戰事,深知戰爭帶給人的苦難,他知道戰場上的傷亡是正常的,戰爭的勝利必將是無數人的鮮血換來的,傷亡在所難免。

2、當年羅貫中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裡,才不得已淡出江湖。可見他心存善良,不願看到無辜的人受到更多戰爭的傷害。所以當寫到諸葛亮火燒三萬藤甲兵時,難免流淚,而作者筆下之人便是自己的縮影,因此諸葛亮流淚矣。

(關注國民往事兒,與你分享趣味歷史)


國民往事兒


有個疑問,火燒30萬曹軍乍一看,如果記得沒錯應該是赤壁之戰,如果是演義,曹操有大軍80萬,如果是歷史,曹操有兵10多萬,火也不是武侯放的,漢中之戰沒用火,博望坡,新野,也沒這麼多人。我就按照演義來說,那時候諸葛亮當軍師也不久,需要勝仗,正所謂年少輕狂,等到北伐的時候,諸葛亮也老了,幾次無功而返可能他心裡也清楚,只是抱著劉備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火燒藤甲兵,一是蠻人數量少,經不起七擒七縱,最後一把火幾乎燒光了種族,於情於理折陽壽,再者就是他無奈


畫裡說歷史


別看地圖上三國面積差不了多少。實際上曹操佔有近九個州,近500萬人口。而劉備就一個益州。而且藤甲兵可是劉備的精兵。諸葛亮的難受可想而知。


從前1那些事兒


殺別人的人心裡自然爽快,自己的兒郎們死了,落淚也屬正常。


天外雲意


你可知道蜀國真實兵力有多少?也就三五萬。


T_LX


大家看到了嗎?

這個時候的赤壁之戰,與周瑜無關!

等到邀功的時候,都是周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