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家用手提灯

  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19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这样车灯就产生了,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

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

汽车大灯发展史

  为解决在交会车时因前照灯的强光造成驾驶员炫目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和撞车的严重问题,双光灯芯前照灯的出现,但也没有完全解决汽车车灯的配光问题,汽车会车时的这种悬目问题,依然是汽车照明技术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四代——不对称近光前照灯

  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属于对称近光系统,为解决在会车过程中,前照灯既不产生炫目,又能保证对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1932年美国发明了不对称前照灯,它是以基准轴为中心,将光束一分为二,靠近来车一侧的落地距离短(即光束压低,从而防炫),而另一侧光束的落地距离长(即光束抬高,从而增加视见)。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五代——卤钨前照灯

  第一批装有卤钨灯泡的汽车前照灯是由法国“斯贝”公司在1964年生产的,其灯丝允许工作温度较普通白炽灯泡高,光效增加约50%,寿命也增加一倍。此后汽车的生产前大灯照明也多采用了卤钨灯泡的原理。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六代——充氙气灯泡(如BEST充氙气灯,推荐使用)

BEST氙气灯,灯泡内部填充优质的惰性气体氙气,并选择高品质的钨丝和优质的石英玻璃管,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和亮度发挥极至。亮度达到3200流明以上。此类灯泡因没有改变原车灯泡的外形尺寸,所以不会产生聚焦不准的问题。这样的灯泡聚光效果非常好,而且K数值在4300K以上,色泽柔和、灯光白亮。

第七代——氙气灯泡

HID氙气灯采用高电压放电技术将氙气(Xenon) 灌入石英内管,再透过精密安定器通过三次变压将12伏特电力瞬间提高至23000伏特以上,激发管内的氙气电子游离,在两电极间形成一束超强电弧光持续发光,使光色更亮。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八代——LED汽车大灯灯泡(推荐使用)

LED汽车大灯灯泡特点突出、节能是最主要特点、环保也是现今社会的主流要求、寿命长、高亮度、体积小、耐高温、稳定性能超出其他同类产品、发光纯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等诸多优点虽然成本有点高但是同等于氙气灯它还是很有竞争力的。随着近几年的LED大灯的进一步发展,其成本已经低于氙气灯。(下一章做详细解读。)

汽车大灯发展史

第九代——激光大灯

继LED大灯之后激光大灯被称为"合理的下一步",它更加节能,更加省油。

这种激光大灯不是电影里的那种炫到爆的激光,它甚至一点都不耀眼,原理是激光发光二极管的蓝光灯将会贯穿前大灯单元内有荧光的荧光粉材料,将其转换成一个扩散的白光,明亮的同时对眼睛也更加友好

激光大灯相对于传统LED大灯的优势是明显的,传统LED大灯每瓦的发光强度是100流明,而激光大灯达到了每瓦170流明。

汽车大灯发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