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未开打孙权为何就赶紧求和退还土地,刘备为何还不答应?

宋晓培


三国正式鼎立,是从夷陵之战开始的。在夷陵之战前,魏蜀吴三方都在积极布势,其中精彩之处,自是三国魅力所在。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北走,令曹仁据守南郡、襄阳。周瑜统大军围攻南郡经年,损失无算。刘备乘机攻取南四郡,并占有了江夏郡的公安和油江口。然后北上攻打南郡,与周瑜平分南郡。

这样一来,荆州7郡,刘备独得南四郡和江夏郡、南郡各一部,而周瑜辛辛苦苦打了两年,只得了江夏郡、南郡各一部。战后盘点,东吴群情鼎沸,与蜀汉开战之议不绝于耳。幸亏鲁肃从中斡旋,孙刘两家暂时承认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刘备让出了半个江夏郡,孙权也让出了半个南郡,自此两家相安。

(赤壁之战)

曹操在许昌本指望孙刘两家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从而渔翁得利,听闻孙刘两家妥善处理了内部分歧后,认为江南有人,短期不可遽图。因此曹操转而屯兵河东、关中,进军汉中、凉州,兵锋直指马超、张鲁,要彻底奠定北方基础后,再寻机南征。

曹操猥琐发育,刘备自然也不敢疏忽怠慢。按照《隆中对》的既定方针,自得南郡第二年,即公元211年兵发益州,让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在四川作战三年,平定川中势力,与荆州关羽部首尾相连,遥相呼应。孙权以刘备连占两州,势力颇为强大,心不自安,算起了3年前的旧账,派兵袭击关羽。刘备从四川发兵援助关羽,与孙权对峙。

然而此时曹操势大,张鲁以汉中之地降曹,曹操得陇望蜀,刘备面临两线压力,因此与孙权在公元215年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随后刘备仍命关羽镇守荆州三郡,刘备回军整军经武,与曹操在葭萌关对峙,并于公元217年主动发起了汉中之战。这是刘备第一次主动向曹操这个北方霸主发起的挑战,倾举国之力,以致于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终阵斩夏侯渊,夺占汉中之地,时在公元219年。

(汉中之战:刘备化茧成蝶)

此时刘备权势熏天,达到鼎盛,为汉末第一诸侯,进位汉中王。 同年8月,关羽率领荆州本部兵马两万余人北伐曹魏,攻打襄阳、樊城。襄、樊守将曹仁无力击退关羽军,只得坚守待援。随后曹操派遣于禁带兵3万往援,却被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此时刘备集团发展至鼎盛:内有天府之国,粮草无忧;外有荆州,水陆交便;上有汉中,缓冲魏压;国主刘备老当益壮,丞相诸葛,年富力强;关羽张飞,百战成精。

如果关羽再北伐成功,那么东吴将何以自处? 在关羽的辉煌战绩面前,东吴意识到刘备不再是当年四处求人的流浪汉,如今比当年的曹操还生猛。

东吴和魏国有长江为界,蜀汉与东吴却是陆上接壤。在对曹魏取得全面压制之后,蜀汉集团下一步誊出手来打东吴怎么办?如果东吴依靠水军还能跟曹魏一较长短,那么占据水陆要冲,舟楫之便的蜀汉,从上游顺流而下,东吴将势若累卵。东吴要想自保,只有全面据有荆州,借助于三峡的复杂地势,压制蜀汉的力量发展。

所以在东吴孙权的眼中,之前的盟友正在成长为危险的敌人,孙权背盟几乎箭在弦上了。关羽是蜀汉阵营中的灵魂人物,关羽如果北伐成功,荆州南北连成一片,荆州将永远不可能再夺回来了:必须要有所动作了。

(吕蒙白衣渡江)

关羽倾巢而出,荆州南郡后方空虚。孙权秘密和曹操书信来往,想要乘机攻打荆州后方,为曹操解围。曹操希望关羽回军与孙权厮杀,自己好从中渔利,就让部将徐晃将孙权书信射往关羽军中。关羽得信后心里犹豫不决,进退不定。结果孙权派吕蒙以白衣计乘机偷袭荆州南郡,刘备小舅子糜芳因不满关羽傲慢竟然甘愿投降东吴。

关羽根据已失,军心溃散,最终兵败身亡,荆州也被孙权夺占。

刘备一方荆州失陷,关羽被杀,强劲发展的势头顿挫。荆州太重要了,从关羽北伐几乎成功,就足以证明以荆州作为跳板进取中原的战略正确性。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还是蜀汉军魂,如今竟然被盟友东吴设计害死,不管是刘备以“仁义”之名,还是照应军中的慷慨之情,伐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荆州之地的归属,事关蜀汉、东吴两国的国运,双方都志在必得。

刘备因为刚刚经历过汉中大战,还在恢复经济和消化新占领的地盘,因此按捺住复仇的冲动,一直到公元221年7月,刘备登基后3个月,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由此揭开了夷陵之战的序幕。

(刘备登基后第一件事伐吴)

小说《三国演义》从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到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用了将近四回的篇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一重大战役。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一些是史实,还有很多是小说家言。

“(先主)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刘备的安排是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三国志》中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但是,诸葛亮与当时的太子刘禅都没有随军出征,而且从后来刘备病重白帝城时,他们才从川中赶来,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呢?这与刘备集团的内部组成势力有关。刘备集团里有几波人,分别是以关、张为代表的老班底、荆州士族、益州本地士族。这样一看几乎是一目了然,必须刘备亲征。

因为益州势力亲刘的一向不多,刘备为了打下成都曾放纵士兵们大肆抢劫过这些士族,他们因此大多亲曹,而荆州势力和东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带他们去打荆州,刘备担心会变生肘腋。所以,刘备只好带自己多年心腹们,在须发斑白时再走上战场。

诸葛亮必须坐镇成都,节制益州势力,巩固消化新得的汉中地区。为策万全,刘备还派马良去湘西以汉帝名义,用丝帛财物诱使少数民族出兵助战。如此得兵5万多人,气势汹汹,杀奔东向。

据《三国演义》,在孙权得知刘备大举出兵进犯的消息之后,大会群臣,商议对策,而此时,诸葛瑾主动请求为使,去说先主罢兵。诸葛瑾亲往白帝城,向刘备卑辞厚礼。

“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不仅说要送还孙夫人,还要把荆州一并交还,并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曹魏。 可是《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却不是这么说的。诸葛瑾没有亲自前往白帝城,只是“与备笺”,写了一封信。信中没有任何归还荆州的话语,其原文如下:

“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诸葛瑾的意思是,刘备既自认正统,放着国仇家恨不报,就只在意区区一个荆州,气量未免太小了。这哪儿是求和?简直是下战书。

荆州于孙权之利害甚大,失去荆州,长江上游无险可守,孙权费尽心机,不顾孙刘联盟破裂,不顾世人非议才夺取的荆州怎可能如此轻易交回?

(孙权把都城迁到前线以守国门)

虽然刘备势大,但是此时的孙吴势力也颇为强盛,据有了交州、扬州、荆州之地,比起蜀汉的益州之地要大的多。孙权自袭杀了关羽后,早已料到刘备会来寻仇,早早地做好了预备工作。首先是大军尽皆西调,调集重兵镇守荆州。同时,孙权在鄂州修筑了城池,并在221年果断迁都鄂州,改为武昌。把首都放在一线,有利于政治和军事的双重部署。事实也证明了孙权的战略眼光。刘备果然大规模发兵伐吴,荆州再次成为主战场。

为防止腹背受敌,转而派遣赵咨向曹魏求和。罗贯中详细记录了赵咨使魏及孙权接受曹丕册封为吴王的过程,与《三国志》的记载相差不大。《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孙权雄略如此,而且此时也到了40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东吴的大都督都已经换了三个了,孙权还在稳稳地执掌着江东。到了221年的11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此时,距离赤壁之战已经13年,三国鼎立的三方,都在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整军经武,终于来到了三国鼎立的关键节点:夷陵之战。

“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陆逊传》)

所以,如果说刘备刚一兴兵,孙权就派人求和是真,但是要把荆州还回去,那是绝无可能的,孙权为此紧锣密鼓地筹备了2年。孙权与陆逊的策对,他们都认为荆州不可能还给刘备,利用荆州遏制蜀汉以后的发展。陆逊在获得孙权的任命之前,肯定是与孙权达成了一致:积极防御,适当时间主动出击,最终争取独霸荆州。

刘备伐吴时,蜀汉与东吴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陆逊则为避汉军锋芒,一退300公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曹魏的细作早就把战场的情况发到了洛阳。曹丕正在上朝,接报后,对群臣说:

“备不晓兵机,岂有七百里营可以距敌乎?包原隰阻险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法所忌。孙权上事今至矣!”

过了7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战报就送到了。



(吃瓜群众曹丕)

曹丕所说的“包原隰阻险”是什么意思呢?

包、原、隰、险、阻是指五种地势,这五种地势不适合大军安营扎寨,这是军事常识。

包,通“苞”,草木茂盛的地方。这里扎营视野很不开阔,并且容易遭到火攻;

原,广阔平坦的地方。这里扎营目标明显,容易被人发现。并且无险可守,无依无托,敌军可能从各个方面攻来,增加防守压力。

隰,洼地沼泽,很潮湿的地方。这里扎营行进不变,不利于机动。并且潮湿地势易于细菌繁殖,瘟疫容易在军中传播。

阻,行动受阻碍的地方。狡兔三窟,在限制行动的地方,大军不容易展开,容易被困。

险,险要之地。

(夷陵之战后蜀汉已濒于亡国边缘)

刘备屯兵结营700里,明显犯了兵家之大忌,最终夷陵之战大败亏输,蜀汉在失去荆州之后又一次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势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孙权的如意算盘达到了,然而也只是延缓了东吴衰亡的时间。东吴的世家大族满足于保境安民,荆州在东吴的手中,完全没有发挥出《隆中对》的“大军出宛、洛而图中原”的战略作用,蜀汉只能在汉中一带与曹魏艰难对峙。

假如没有孙权背盟,刘备是否能成就高祖一样的伟业,再次中兴汉朝?刘备功亏一篑,其谥号昭烈帝,犹言其英雄气短,大志难伸。士人都以孙权背盟而不齿,然而三国乱世,人人皆有争心,孙权为何不能为孙氏一族的安危荣辱奋力一搏?孙权以寒门起家而崛起江东,亦不失为一世豪杰。

随着时间的流逝,曹魏势力越发强大,最终三家归晋,天下重归一统。此时,距离夷陵之战,又过一甲子矣!当年的风流人物,俱已老去。可能是三国辈出的群英耗尽了中原的灵气,随后的两晋南朝暗弱,中原罹难,只是可叹中原士民,百不存一。


而知而行


我认为原因有三如下:

其一便是刘备占有人数优势,兵力虽然不像电视上说的那样刘备带着70万大军去打孙权十多万人,但是刘备在兵力上应该还是比孙权要多的,因此刘备便幻想着一举击败东吴,收复荆州甚至把东吴的地盘也抢过来,自然就不会因为东吴还没开打就认怂就退兵。


其二便是此次伐吴是打着为其弟张飞关羽复仇的名义来的,若是被眼前东吴所许之小利而退军,刘备之前数十年所经营起来重义气之“君子”人设便会崩塌,要知道为此刘备还把儿子都“摔傻”了,刘备可不想“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波就回到解放前。”因此他是不会撤军的。

其三就是既然已经与东吴撕破脸皮,孙刘联盟已然荡然无存,不如直接把你灭了,免得日后与曹魏联手来打自己,况且孙权尚未开战便示弱,这不更给了刘备信心吗?这难免让他有点“飘飘然”,视东吴群雄皆为草芥,也为他日后兵败埋下伏笔。



小编个人之见,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提点,感谢!


只有晓史才能明事


夷陵之战前,孙权乞和是真,让地为子虚乌有。《三国志.先主传》“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就这么简单的记载。


而在《三国志.吴主传》里记载此事为“是岁,刘备帅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于是诸县及五谿民皆反为蜀。权以陆逊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赵咨使魏。”也就是说孙权面对蜀国的攻伐,是做了三个应对措施的。

首先,与刘备请和,这是缓兵之计,一来探一探刘备伐吴决心的虚实,二来示弱迷惑刘备以使其滋生轻视之心;其次,遣使入魏,称臣纳封,以取得魏国的帮助和支持,而这肯定是不可能得到帮助的,现实意义就是避免魏国趁机偷袭吴国,以致吴国两线作战。向魏国表明称臣之心,陈明蜀国之强大,为魏吴两国之敌;最后,以陆逊为都督,做军事部署,迎敌守土,这也是孙权的真实意图。



而刘备不答应也很简单,一来是看出来孙权假意求和,实则缓兵之计;二来是信心十足,认为蜀汉政权此时有实力对东吴用兵进行扩张;三来便是最重要的一点,伐吴之事是蜀汉政权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整个荆州之地对于蜀汉来说极其重要,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而荆州问题也属于吴蜀之间得遗留问题,必须得到一个最终解决。


其实荆州在关羽出事之前都已经发生过格局变化了。在刘备取得益州时,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但刘备答复孙权取得凉州之后再商议还地之事。于是孙权一怒之下派吕蒙攻占了刘备势力下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便引兵五万夺下公安,并令关羽拿下益阳。

也正在此时,曹操攻占了汉中,刘备无瑕东顾,只能与孙权议和,把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划给孙权,自己保留南郡、零陵、武陵。这样一来,刘备当初赤壁之战之时打下的荆州四郡只剩三郡,孙权当时只借了南郡给刘备,所以这次买卖刘备是吃了亏的,而关羽攻樊城之际,孙权又使吕蒙偷得南郡、陆逊尽得宜都,秭归,枝江等地,刘备荆州之地尽失。


因此,在刘备取得汉中之后,稳定数年后伐吴是有准备的战略性扩张,收腹荆州故地甚至全境也是刘备朝思暮想的,夷陵之战是必然要打的,因此,刘备也是不可能接受孙权请和的。


棍哥观史


当听到刘备亲自带兵来进攻的消息,孙权确实想要跟刘备讲和,不过并没有割地。而说到孙权为什么要讲和,一方面是出于维护孙刘联盟的考虑,另一方面按《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孙权感到畏惧。刘备于公元221年四月称帝,七月就伐吴。谁知道他是不是想吞并吴国呢?

也可能是由于己方先违背了孙刘联盟,袭取了荆州,杀掉了关羽。己方不占理。要知道鲁肃在时,孙权是很认同鲁肃的联刘抗曹的战略的,荆州也是由于鲁肃的主张孙权才借给刘备的。当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时吃饭的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虽然后来由于吕蒙坚决要袭取荆州,并说服了孙权,不过孙权并不是一下就同意,是仪、全琮都曾劝说过孙权荆州是可以袭取的。孙权才下定袭取荆州的决心。

再来说说刘备为什么不许孙权的请和。《三国志·先主传》说是因为愤怒,愤怒孙权袭取了荆州,杀掉了关羽,并且张飞也被部下杀死并割掉首级送给了孙权。所以刘备这次出兵是有为两位兄弟报仇的原因的。

不过主要的还是为了进一步的夺取更多地盘。刘备当时是不是想灭亡吴国,现在不得而知。不过夺回荆州刘备心里应该是有这个想法的。

刘备称帝才三个月就启动这么一场战争,应该是有一些膨胀的心理的,结果就遭到了惨败。


淳于如风


其实就想一想,夷陵之战是在什么时候开打的,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只好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